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2021-10-30 08:10陈光勇张永银蔡浩烨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陈光勇,张永银,蔡浩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的幸存者需要照顾,15%~30%的患者将留有永久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对发病4.5h内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以再通血管,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动脉粥样硬化是AIS所引发的脑组织损伤发生的重要基础,而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同时可促进损伤部分出现局部免疫反应、脑细胞死亡,加重患者神经功能障碍[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全身系统炎性反应的指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癌症中的预后预测作用已得到证实[3]。本研究探讨NLR 在AIS 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 患者160 例(AIS 组),均符合:(1)AIS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CT 或MRI)确诊;(2)首次发病或既往有卒中病史,但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3)发病4.5 h 内行静脉溶栓。排除:(1)发病时间不明确;(2)发病前7d内有明确的感染病史;(3)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4)近期有抗炎、类固醇类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使用史;(5)有出血倾向或者使用抗凝药物;(6)临床资料不全。其中男98 例,女62 例;年龄51 ~78 岁,平均(67.7±12.1)岁。另选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6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8 例,女62 例;年龄50 ~80 岁,平均(68.2± 10.9)岁。两组性别比、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 收集AIS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入院时、24 h 和7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尿酸,载脂蛋白A,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1.2.2 临床分组 根据NLR水平将AIS患者分为G1 组(NLR <2.57)、G2 组(2.57≤NLR≤3.91)和G3组(NLR>3.91);根据mRS 水平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1 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 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或秩和检验;预测价值评价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IS 组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较 AIS 组中性粒细胞及NLR水平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表1 AIS 组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较

2.2 不同NLR 分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3 组患高血压例数,入院时、24 h和7 d NIHSS 评分,溶栓后3 个月mRS 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3 组入院时、24 h和7 d NIHSS 评分,3 个月MRS 评分,中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G1 组,淋巴细胞低于G1 组(均P <0.05),见表2。

表2 不同NLR 分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3 不同mRS 评分患者NLR 比较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L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图1。通过ROC分析,NLR对AIS预后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18,见图2。NLR 与mRS 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176,P <0.05)。

图1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NLR 比较

图2 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ROC曲线

3 讨论

炎性反应在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AIS 后48 ~72 h,中心梗死区域坏死组织诱发促炎因子及免疫细胞释放,中性粒细胞侵入达到高峰,破坏局部血流屏障,导致炎症细胞进入脑组织,为中性粒细胞入侵、脑组织损伤提供便利[4]。其作用机制可能为[5]:(1)中性粒细胞释放小分子物质,参与胞外杀菌网络(NET)形成,释放蛋白酶与血小板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加重患者病情;(2)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后可产生活性氧(ORS),包括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此外可促进多种酶类释放,如胶原酶、组织蛋白酶G、肝素酶等,这些酶类可有效促进活性氧调节细胞外基质分界,从而造成血管损伤;(3)中性粒细胞可促进促炎调节因子的释放,导致炎症瀑布级联反应,从而加重组织损伤;(4)在自杀式胞外杀菌网络形成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可激活补体并释放其细胞内容物。

在AIS 病程中,由于内源性皮质类固醇激素脉冲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凋亡,从而显著减少淋巴细胞数目[6]。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是体现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NLR 反映了二者的平衡。本研究显示,AIS 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及NLR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在AIS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失衡。此外,NLR水平与AIS患者mRS预后评分有关(P <0.05),这提示NLR与患者预后评分与疾病预后相关。通过ROC 曲线分析,NLR 对AIS 预后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18,且NLR 与mRS 评分呈正相关。NLR 为AIS 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该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入院后分层管理、预后改善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

猜你喜欢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英文的中性TA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