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1-10-30 17:52陈洁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自信英语教学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为此,应该从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因素入手,针对性地提出英语课堂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措施,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文化,让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陈洁(1997-),女,汉族,新疆昌吉人,伊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处处影响着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自信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要坚定学生文化自信,要求學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中,还应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跨文化交流能力、爱国意识、文化自信,实现学科的人文价值。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华儿女必备的素养,需要每个人积极践行。

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输入关键词“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设置发表时间不限,共检索出549篇文献,检索关键词“文化自信”与“高中英语教学”,检索出60篇文献。由此可见,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多数研究者将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这60篇文献中,笔者发现有48篇发表时间都集中在2019-2020年间,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近两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落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文化自信和英语教学结合,以期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有文化才有文化自信,五千年文化给予我们深厚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什么呢?云杉(2010)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张雷声(2012)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一方面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和历史传统有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对当前的文化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对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有坚定的信心。[2]以上是前辈们对于文化自信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认同与维护,是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与信赖。它是一种意识,潜在个人内心。但如果一个个体具有文化自信,又是可以通过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观察出来。从这一角度来看,文化自信又是一种具体行为表现。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都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迫切需要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让世界了解中国。高中阶段是成长阶段中最后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有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接受能力极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选择在这个时期给学生讲授中国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文化有进一步地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品格,从而坚定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学生能在未来日常工作与交流中成为更加积极主动的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1. 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据统计,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都在使用英语,英语逐渐成了国际性语言。用英语向其他人宣传、解释中国文化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国外自媒体人来到中国,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用自己的母语讲述出来,且受到广大阅读者的青睐。这是一种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但是在谈及中国文化时,我们比任何人更有发言权。所以作为中国人,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应该对这些内容高度关注并保持高度敏感。

2. 有利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同时,文化品格也被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落实英语课程目标。因此,在英语课堂必须要涉及中国文化知识的讲解。

3. 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讲授中国文化知识并不是一项费时耗力无功的事,相反,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听力活动中从容不迫,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谈,学生最终达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师也落实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学生具备文化自信,能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延续话题,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交流,提升传播文化的能力。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教材中母语文化的缺失。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曾霏(2011)认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目标语文化内容和母语文化内容比例失衡。目标语文化在热身部分、阅读前部分、语言学习部分、写作、听力、口语部分阅读等每一部分所占的比重均明显多于母语文化。[4]教材过度选取英美文化题材会阻碍多元文化传播,导致唯英美价值观马首是瞻;中国文化缺位则直接导致对中国文化认识上的缺陷,同时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阻碍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5]以必修二中的五个话题为例,教材对外国文化如建筑、体育、野生动物、音乐家、作家等用文章做了介绍,对中国的文化知识涉及常采用图片、表格方式呈现。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知识的缺少,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所以当被问及中国文化话题时,不少人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只是他们在日常学习中没有中国文化的输入,自然也就没有输出。

2. 教师重视程度不高。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是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不被重视的原因,学生、家长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教师不得不将教学重点放在对重要词汇,语法知识点的掌握上,不愿牺牲更多的时间精力关注中国文化。即使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中国文化知识部分,师生往往也会选择用自己更熟悉的母语介绍、交流。这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如果忽视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位置,学生在日后真正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便不能够用英语向他人表达、宣传自己的国家文化。反观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其中也涉及了一些对中国文化的考察,例如:2017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带外国朋友一起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虽然是以邮件的形式考察,也可以明显领会到出题人的用意,即学生对中国剪纸文化的了解。若学生对剪纸文化的内容有过相关的学习经历,在遇到这类题目时便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也由此可见,文化教学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英语课堂应该涉及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讲解、练习环节,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就一定能够用英语表达出来。

3. 学生对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兴趣不高。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关于目的语文化的教学内容占据着大量篇幅,学生也已习惯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对教材之外的知识扩充仅限于了解程度,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课堂上缺乏真实的情景,教师在设置中国文化活动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常用母语代替,没有形成交际意识。因为他们知道用英语向外国人表达自身文化的机会渺茫,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也极大地减少。这种课堂上过度强调目标语文化的学习,单向的输入,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景、用母语代替英语进行交际很容易弱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甚至表现冷漠。

四、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认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即是将科学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再通过复杂的情感体验和意志磨练,最后外化为自己的行为。[6]针对目前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课题,笔者认为要从思想品德构成的四个要素“知、情、意、行”方面考虑,做以下努力。

1. 高效进行中国文化知识输入。教师对文化没有兴趣,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也难以产生。教师应首先用中国文化充实自身,掌握相关知识,在面对中国文化时应显示强大的文化自信。如教师为了传授外来文化选择单一的外来文化身份,只强调英语文化而忽略母语文化,极易造成学生母语文化缺失,盲从外来文化,丧失母语文化认同与自信。[7]其次,师生要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具备强大的知识容量和传播能力,传播内容比传统课堂广,对学生来说也更具吸引力。师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日报英文版)、微博号(CGTN)、BBC录制的纪录片、“CHINADAILY”报纸订阅等手段获取信息,定期汇报展示。这样做一方面拓宽了学习渠道,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补充了语言知识,为培养文化自信打下了基础。再次,讲授教材时应加入中国元素,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知识的表达方式,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2为例,教师要分析教材里的中国元素,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实践和探索。再讲完印度泰姬陵文章后也对教材中展示的布达拉宫图片做些讲解补充,教材仅仅展示了布达拉宫的图片,教师要引起重视,抓住机会,给学生及时进行拓展。最后,提高对中国文化的敏感度,在读到“一带一路”“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杂交水稻、嫦娥一号、中国共产党等这些代表中国特色的文章时能联想到其英文的表达方式,鼓励、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相关内容。输入中国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第一步,有了高效的输入,学生对文化知识有初步的认知,能为后期形成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打下坚实基础。

2. 恰当地组织情感教育。情绪情感在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能够恰当地进行情感教育,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认识转化为行为。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认识,学生也会将认识停留在口头上。教师要让学生有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其中,正面的情绪体验活动可以是听演讲,比如联合国形象大使的演讲,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可以是观看介绍中国文化习俗的英语视频、纪录片,引导学生领略中国文化之美,从中受到震撼,心生敬意。负面的情绪体验可以是展示中国人盲目崇拜西方节日,大肆庆祝圣诞节、万圣节等图片、事实数据,也可以是搜集一些外国媒体错误翻译中国文化的资料,引导学生及时表达自身感受,从而认识到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教师要是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恰当地进行情感教育,循循善诱,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促进认知到行动的转化。

3. 坚持积累知识,培养文化意识。意志是行动的支柱、杠杆。没有坚强的意志,认知容易动摇,行动也就不能坚持。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中国成语故事、中国地方特色、中国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等英文版本的搜集、阅读,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保持,对学习到的新知识能做到及时摘抄、背诵。教师坚持开展一些读书分享会,学生主动汇报展示学到的知识。无论在这一阶段学生知识内容输入的多少,难能可贵的是做到长期坚持,养成文化知识积累的习惯。

4. 开展实践活动,践行文化自信。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够判定其是否具有文化自信,行动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最后一步,是对之前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阶段效果的验收,也是关键一步,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关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口语、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践行了文化自信。

五、结语

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落实英语课程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知情意行四位一体,偏一不可的,需要教育者从文化认知、情感体验、意志、行动四个方面入手逐一攻破,将学生的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外,文化自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教师应当坚持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共同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认知,践行文化自信,做到主动传播中华文化,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2]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1):8-9.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曾霏.高中英语教材母语文化缺失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

[5]祝爱华,高凤江.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24):101-104.

[6]李秀芳,王鑫.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文化自信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02):43-46.

[7]夏笑娟.外語教师双重文化身份的定位与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2).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文化自信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