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创新生态链构建的现状和优化对策

2021-10-30 02:20姚娟李雪琪
中国市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姚娟 李雪琪

[摘 要]在我国,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已进入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层面,并且先进地区已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应用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生态的发展,对于常州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生态链;发展现状;创新主体

1 创新生态链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1.1 创新生态链的概念

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等概念关系紧密。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空内,在各种生物、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产业生态系统是区域内不同企业交换物质、能量、水和副产品而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创新生态系统是在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多个主体之间形成 “技术研发———技术应用———技术衍生”,通过信息传递而充分利用发展技术的复杂系统。

创新生态链源于创新生态理论,是指创新主体之间环环相连、存亡相依,形成了不可截断的食物链,必须保持整个生态的多样性和平衡性,才能实现创新生态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内涵是通过对创新资源要素最大化聚集及最充分利用,形成创新主体之间适度的互联竞合效应并产生合理的外溢与扩散,通过优胜劣汰机制,实现创新生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其实质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政府、科研机构 、高校 、企业 、等技术创新复合主体,在政策、文化、生态、基础设施等环境中,通过创新物质 、能量和信息流动而相互作用与依赖,围绕平台技术合作、知识协同、系统开放式创新及价值创造等方面技术和能力的互补集合实现共同的科技创新目标和目的。

1.2 创新生态链的重要意义

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完善科研创新环境关键在于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链。具体而言,就是要聚焦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着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国际创新合作,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意识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至关重要,并把科技创新目标瞄准战略性、前瞻性基础领域,已经有不少地方将科技研发强度等内容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这意味着新的创新矩阵正加速形成,创新红利有望密集释放。笔者认为,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链题中应有之义。

2 常州市创新生态链构建的发展现状

2.1 概况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94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726.3亿元,同比增长19.1%,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8件。全市创新生态链建设初具规模,整体形成了“一核两区多园”的区域创新布局。

常州科教城连续五年位列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二名,2019年位列中国创新园区第一名。常州、武进两个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在全国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中分别位列第28位和45位;江苏中关村、常州西太湖两个科技產业园先后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中关村省级高新区在全省27家省级高新区中排名第2位。建有金坛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科技产业园、钟楼区输变电科技产业园等省级科技产业园累计达20家。

创新型领军培育企达71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达4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444家;企业研发机构达1658家,其中省级以上723家,建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257家。全市建有30家重点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其中入列省产研院专业所5家。新建安泰新材料、长江智能、中航锂电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了以央企、龙头骨干企业为建设主体的新突破。

2.2 常州创新生态链构建存在的问题

2.2.1 创新主体结构单薄,关键产业领域创新能力较弱

行业上游创新型龙头企业少,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在218家独角兽企业榜单中,江苏共有13家企业上榜,常州未有企业入围。从常州入选2019江苏百强创新型企业的10家企业名单中可以发现,常州的创新型企业大多集中在天合光能、星宇车灯、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常柴股份、恒立液压等制造领域的企业,主要偏重于制造业主导的创新,产业相对单一,偏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后端,关键产业领域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创新主体中大学数量不足,缺乏丰富的高校资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平台数量少,相比南京、苏州等地常州大学较少,人才及科研资源相对匮乏。目前仅有4家具备本科生培养高校,3家硕士研究生培养高校,本科以上人招生规模年均1.2万左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缺乏,研发型人才自身供给力偏弱。常州在高校创新类人才上的劣势被逐步放大,与南京、苏州、无锡的差距呈现加大的趋势。

2.2.2 创新主体投入匮乏,服务平台建设欠缺

目前建立研发服务体系以及机制尚待完善,政策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也有待完善,缺乏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统领性政策,特别是促进企业培育 、面向企业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效率尚待提升,政府科技投入亟待增强,根据常州统计年鉴中2018年全市科技财政投入26.6亿元(同期苏州市科技财政投入152亿元),R&D经费支出5.17亿元,分地区政府科技拨款中,基础研究投入仅320万元,应用研究投入仅275万元。

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没有被重视,自主创新存在局限性。常州目前创新创业的中介组织数量较少,服务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创新主体在研发设计、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法务服务、市场推广方面的服务需求。常州市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运行效率偏低,缺乏高效的“循环使用和滚动支持”机制。此外,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也较少,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市场交易量不高,专业性技术服务平台缺失。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