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运作对策分析

2021-10-30 21:56王克勤
中国市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

王克勤

[摘 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也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往,对于不良资产,多采用债务重组、清收、核销、打包处理等方式,这些方式效率低、耗时长、不彻底。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处置方法的创新,是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基础发行的资产证券,是快速、批量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原因及资产证券化运作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4.043

作为资金融通主要渠道的商业银行,肩负推动社会发展及资金配置的双重责任。因此,确保商业银行良性、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1]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其运行的根本。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稳定其发展是金融业的重要任务。资产证券化是处理不良资产的新方法,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起步较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运作还有待完善。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有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融资达192584亿元人民币,其中156712亿元人民币为社会贷款融资,占81%。[2]银行将贷款按质量分为正常、关注、可疑和损失,后三者被视为不良贷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如下所述。

1.1 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良贷款也处于高居不下的状态。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4年及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速高达42.3%及51.2%。2016年出现下降,但2017年同比增长12.8%,2018年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21.66%。[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处于上升趋势。

1.2 三无贷款占比大

从我国商业银行报表中可以看出,贷款抵押率、保证率上升,信用贷款减少,但真正具备较强变现能力的如商品房、商铺、存单等质押的比较少。而在贷款中不少担保企业已无偿还能力或贷款户互为担保。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贷款需要完整的资料,但很多时候,因企业个体差异或地方政府干预,导致一部分贷款无完整的担保文件也放款,便成了三无贷款。

1.3 欠息现象多

在企业发展中,难免会出现资金回笼慢、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因此在还贷中无法保证全额还贷。加上商业银行多为地方性银行,为稳定当地的经济,政府通常会加以干预、协调,要求商业银行对利息进行挂息处理。如此虽保障了企业的发展,但商业银行却无利可获或获利甚微,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

1.4 地域、行业差异大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2014年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的不良贷款率反超長三角地区;2015年不良贷款向全国蔓延,多个省份不良贷款率超2%。根据16家上市银行相关贷款数据显示,农业相关行业不良贷款率高达47%,批发、餐饮、娱乐、文化等不良贷款率在13%~16%,房产、金融、建筑、运输等不良贷款率低于4%。[3]由此可以看出,不良贷款有明显的地域及行业差异,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2.1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当

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是盈利,存贷差是银行盈利的主体途径。但在经济下行下,吸收存款难度大。而在收益导向及经营考核的双重压力下,使得商业银行更多地倾向于贷款,这样容易导致贷款安全性降低,从而出现“重贷轻收”“重放轻管”的现象。很长时间里,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这给不良资产产生提供了“温床”。

2.2 体制不健全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不少资金注入了发展滞后的国有企业中。此种企业多依靠贷款勉强维持,且产品竞争力低、售后服务体系差、观念陈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而70%的负债都出自银行贷款,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持续上升。很长时间以来,商业银行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任务,虽然我国建设了不少政策性银行,表面看商业银行似乎脱离了政策性业务,但实际上仍存在业务交叉,迫使商业银行仍要履行“无偿献血”的任务,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另外,银行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部分工作人员违规经营,比如擅自调整数据、压缩指标、为完成指标放松贷款条件等,如此使得问题贷款越来越多。

2.3 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侧重点为合规性,比较少见风险性监管。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多是外部监管,对相关岗位的职责履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在监管方法上主要依靠现场检查,检查人员仅简单地按照上级指示完成各项任务以及汇总报表等。这样的检查很难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是少数,局限性大,无法对整个银行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及监管。甚至会出现提前“通风报信”的情况,“有备而来”让监管人员更无法发现问题,如此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3 对策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

2016年是我国重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之年,虽然在此之前也发行过,如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发行的我国第一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2008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建元200-1”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但此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良资产证券业务被暂停,直至2016年重启,并开设了6家试点银行,对14家商业银行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共处置信贷不良资产510.22亿元。[4]但由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在其推广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流程不完善、评级困难、不良资产证券化流动性差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优势,积极有效地处理“表内”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质量大有必要。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