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喉功能保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30 16:14戴李中王立君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

戴李中 王立君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喉功能保全术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以53例喉肿瘤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多学科协作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管再插管率为3.70%(1/27),低于对照组(30.77%(8/26),P<0.05)。观察组SWAL-QOL评分中心理负担、进食时间、进食欲望、症状频率、选择食物、害怕、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睡眠、疲劳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科协作护理可有效改善喉功能保全术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喉功能保全术;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DOI】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in Patients After Laryngeal Function Preservation Surgery

Dai Lizhong, Wang Liju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Shaoxing People's Hospital,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ve nursing mode in patients after laryngeal function preservation. Methods:In 53 patients, blind selection wa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ve nursing)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Compth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retention time of gastric tube was lower than control (P<0.05); gastric tube reintubation rate was 3.70% (1 / 27), lower than control (30.77% (8 / 26), P <0.05). Psychological burden, feeding time, eating desire, symptom frequency, and selection of food in the SWAL-QO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hysical, fear, mental health, social interac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leep, fatigue scor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Collaborative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ve nursing mode; larynx function preservation; quality of life

喉功能保全术是在根治喉癌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喉部缺损部位进行相应的修复,恢复患者喉部的正常功能[1]。目前喉功能保全术是治疗晚期喉癌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部分患者的喉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手术操作可损伤神经,故喉部重建后生理功能的恢复所需时间较长[2]。尤其吞咽功能的恢复困难较大,在恢复过程中发生进食误吸的风险高达32~89%,严重干扰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对于接受喉功能保全术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喉部功能至关重要[4]。然而目前临床传统的护理措施多由医师制定,内容较为宽泛,并且仅为单科室的护理服务,故效果不佳[5]。精准护理是在精准理念的指导下,给予患者合适、准确的干预[6]。随着精准护理的实践范围增大,已被广泛用于健康促进、自我管理等方面,有效提高了护理的准确性及精确性[7]。喉功能保全术患者术后精确护理涉及多个科室,故本文在多学科协助模式基础上,给予接受喉功能保全术患者精准护理,探究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53例喉肿瘤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1)均接受喉功能保全术;(2)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1)发生远处转移者;(2)合并神经肌肉结构异常;(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4)合并精神或严重心理障碍性疾病;(5)认知功能障碍。盲选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7.29±6.50)岁,男性26例,女性1例,体质量指数(22.08±2.34)kg/m2,受教育年限(10.76±2.34)年。對照组26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8.31±6.77)岁,男性25例,女性1例,体质量指数(22.16±2.51)kg/m2,受教育年限(10.54±2.16)年。两组年龄(t = 0.559,P = 0.578)、性别(X  2=0.001,P=0.978)、体质量指数(t=0.120,P=0.905)、受教育年限(t=0.355,P=0.724)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喉癌术后护理,术后第5d指导患者蹲连空咽及舌操,3次/d,20min/次。术后第10d指导缓和经口进食,饮食逐步从固体-半固体-流质-饮水无呛咳。

观察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具体为:(1)首选组建由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包括开放性喉功能保全术相关知识、吞咽障碍训练方法等。(2)准确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利用才藤式吞咽障碍评价方法评定,1级:唾液误咽,接受持续静脉营养;2级:食物误咽,改变形态后无效果,依赖静脉供给营养;3级:水无咽,改变食物形态存在一定效果,应用防止误咽法无明显效果;4级:机会误咽,通过调整姿势及进食量可防止误咽;5级:需改变食物形态,增加进食的时间;6级:进食下咽存在轻度困难,需改变食物形态;7级:吞咽功能正常。(3)制定吞咽功能训练计划,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对于1~2级患者,指导其进行简单的吞咽肌群锻炼并强化吞咽反射功能(舌操训练、口腔感觉刺激训练、空咽训练、咽冷训练);3~4级患者进行叠加门德尔松训练;5~6级患者叠加屏气发声训练。(4)精准管理吞咽障碍训练,患者食物中增加增稠剂,观察呛咳反应,通过调整增稠剂的比例评估适合患者的饮食的类型,并逐渐降低食物稠度。在术后第10d进行经口进食训练,5次/d,10min/次。(5)心理护理,采用叙事护理的方式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鼓励患者表达内心,采用引导、分析的方式找到患者的心理症结,将问题与患者分开,使患者觉得自身在面对问题。在患者表达时,充分尊重患者,应用共情的方式及时回应。向患者传递正向能量,改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2次/周,30min/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胃管留置时间;统计胃管再插管率;利用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从心理负担、进食时间、进食欲望、症状频率、选择食物、害怕、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睡眠、疲劳程度等方面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處理数据。计数资料n(%)用X 2检验。计量资料(x±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管留置时间、胃管再插管率

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管再插管率为3.70%(1/27),低于对照组(30.77%(8/26),P<0.05)。见表1。

2.2 两组SWAL-QOL评分

观察组SWAL-QOL评分中心理负担、进食时间、进食欲望、症状频率、选择食物、害怕、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睡眠、疲劳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由注重患者生存时间转移至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故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在于提升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保留喉部的生理功能,提高喉癌患者生存质量[8]。喉癌患者在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多伴有一定的吞咽障碍,可诱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9]。精准护理的精确性高,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精准护理在卒中及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明显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0]。多学科协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喉功能保全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护理问题[11]。本文将两种护理模式综合用于喉功能保全术患者,既可补充传统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服务的片面性,发挥多学科协作护理在促进吞咽功能康复的作用,又可通过吞咽功能的评估、训练、饮食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开展精准护理,提升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喉功能保全术可破坏正常的喉部生理结构,造成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障碍[12]。喉功能保全术后通常需留置胃管,作为提供营养供给的通路,在患者经口饮水无呛咳后方可拔除。故胃管留置时间可作为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的指标[13]。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干预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再次插管率均较低,提示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可促进喉功能保全术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减少胃管留置时间。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多学科协作护理可改善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喉功能保全术患者术后由于吞咽功能异常可造成患者误吸、营养不良、窒息等,并且由此可引起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4]。多学科协作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而吞咽功能的改善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及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护理可改善喉功能保全术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萌萌,薛桂芬,苏兰,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5):574-575.

[2]孙振,查慧芳,尤莹莹,等.多学科协助模式的精准护理在喉功能保全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0,28(4):299-304.

[3]桂意华,邬振华,黄琦,等.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在喉功能保全术后患者吞咽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5):3280-3283.

[4]李丽莎,唐鸣,桂意华,等.照顾者协同护理模式在喉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20,36(12):178-181,187.

[5]刘美华,周南香.早期冰刺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31,43.

[6]孙振,查慧芳,张亚萍,等.分级护理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3):79-82.

[7]宋秋红.MEWS评分系统及ISBAR沟通模式在咽喉头颈外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6):351-352.

[8]李如贵.个案管理联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6):102-104.

[9]承峥,陶江丰,江强麟,等.吞咽训练对舌癌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9,19(4):472-475.

[10]宦红美,陈其珍,何俊,等.精准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5):70-73.

[11]李丽,刘丽,陈西兰,许明友,薛文文,杨成雷.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高龄胆总管切开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和满意度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9):1286-1288.

[12]裘成莉,桂意华,郑亚华,等.不同喉功能保留术式患者吞咽康复早期进食性状情况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8):561-565.

[13]王苗苗,魏莉,王春琦.功能训练对喉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9,17(2):231-233.

[14]裘成莉,桂意华,郑亚华,等.不同喉功能保留术式患者吞咽康复早期进食性状情况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8):561-565.

[15]刘玲,何竟.护理协调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9):64-69.

作者简介:

戴李中(1974.06.19-),女,浙江绍兴人,本科,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科。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
阴式子宫全切术对复杂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