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30 16:14夏涛汤军张纯游慧超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夏涛 汤军 张纯 游慧超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5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5,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n=75,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5/75),低于对照组(22.67%(17/75),P<0.05)。观察组SIRS发生率为5.33%例(4/75),低于对照组(22.67%(17/7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67%(71/75),高于对照组(73.33%(55/75),P<0.05)。结论:将以预见性护理为主导的麻醉护理用于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骨折患者,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SIRS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股骨骨折;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

【基金項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编号:WJ2019F183)

股骨骨折是常见的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病。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该病的手段,利用包含股骨及髋臼的人工假体替代病变的关节,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式[1]。髋关节置管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并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已被临床广泛应用[2]。髋关节置换术创伤重,围术期麻醉方式的选择意义重大,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加,器官功能减退,并且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复因心理承受力减弱,易出现负性情绪,增加了麻醉及手术的难度,故围术期麻醉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4]。手术麻醉存在一定的风险,合理的护理方式可减少麻醉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5]。故为给予接受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期间合理的麻醉干预,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炎症反应,除常规护理外应结合预见性护理[6]。预见性护理是结合既往相关文献实例及自身经验,以患者为出发点,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防止恢复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该种护理模式具有前瞻性,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7]。本文将预见性护理用于股骨骨折患者麻醉护理,探究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股骨骨折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1)X线确诊为股骨骨折;(2)接受手术治疗;(3)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4)无麻醉禁忌症;(5)患者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2)存在出血倾向;(3)合并全身系统感染者;(4)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5)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5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56.72±4.55)岁,男性42例,女性33例,体质量指数(22.19±2.74)kg/m2,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对照组75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6.03±4.28)岁,男性45例,女性30例,体质量指数(22.55±2.81)kg/m2,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4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麻醉护理,包括向患者介绍麻醉的目的、操作方法、过程;手术前禁食、禁水。手术开始前进行皮试,防止出现过敏反应;建立静脉通路,结合患者病情调节输注速度,后进行气管插管,维持麻醉。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解决。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具体为(1)首先成立由经验丰富、资历深的护士长及护士组成预见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并分配相关任务;患者入组后综合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及工作内容。统一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2)具体干预,a:术前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检查患者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有无脊柱畸形、骨折、椎间盘突出、穿刺部位有无感染。术前改善患者的营养供应及睡眠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对已有感染病灶彻底清除,防止术后感染。术前3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保持伤口外敷料清洁及干燥,保证引流通畅。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嘱咐患者多饮水。b: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发现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心态时,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过程,使其对手术过程有详尽的了解,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c: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或麻醉的疑虑并耐心解答,与患者深入的沟通,总结出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如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可出于对环境的陌生、担忧麻醉效果及预后等,患者缺乏麻醉配合的知识可降低其配合度。d:术后指导患者合理摆放肢体,使关节出于相对稳固,防止术后髋关节移位;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酌情给予镇痛方案;术后密切观察伤口红肿、感染等情况,发现感染症状及时治疗,如发现电解质紊乱,密切关注患者的出入量,防止液体流失过多造成点机制紊乱。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抬高患肢,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静脉血液回流。e:出院前开展健康指导及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的坐姿、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3)康复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包括床上进行臀肌、股四头肌等屈伸锻炼。术后当天穿丁字鞋。术后2d,按摩膝部,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踝关节自主屈伸活动,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术后2周鼓励患者进行自主的髋膝屈伸能力训练,以患者无痛觉为宜。术后第3周进行四点支撑半桥运动,术后第4周~3个月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髋部的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功能水平。

1.3 记录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统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率。SIRS判定标准:心率高于90次/min;肛温高于38℃或低于36℃;呼吸频率高于20次/min;WBC高于12×109/L。护理满意度:总分0~100分,非常满意(高于90分);满意(80~89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低于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计数资料n(%)用X 2检验。计量资料(x±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5/75),低于对照组(22.67%(17/75),P<0.05),见表1。

2.2 两组SIRS发生率

观察组SIRS发生率为5.33%例(4/75),低于对照组(22.67%

(17/75);X 2=9.358,P=0.00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67%(71/75),高于对照组(73.33%

(55/75),P<0.05),见表2。

3 討论

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股骨骨折的常用手段,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8]。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股骨骨折的发病人数趋于升高,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频率不断增多[9]。该种术式的创伤较重,且股骨骨折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其身体机能降低,对创伤及手术刺激的抵抗力较弱,加上手术时间较长、手术操作复杂,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医护人员熟练的专业技能、麻醉技术及术中各方面的配合均具有重要作用[10]。提前预判护理过程出现的症状,制定应对措施,为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中之重。故股骨骨折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对麻醉护理的要求较高。

预见性性护理为护理人员依据自身的丰富经验及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合理、有效的提供护理服务,可在较大程度上稳定患者的情绪、排解不良情绪,提升护理的效果[11]。预见性护理通过收集患者的基础疾病、性情爱好等资料,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根据医护人员对患者综合的了解及掌握,加上麻醉师、主治医师的专业能力,协助护理人员做出提前预判,制定预防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2]。本文将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股骨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护理,通过建立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档案,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SIRS的发生率,达到优质护理结局。通过预见性护理对围术期整个过程预见性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保证护理人员遇到突发状况可从容、熟练解决,保证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以预见性护理为主导的麻醉护理可减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SIRS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武敏.预见性护理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J].健康必读,2019,10(29):

131-131.

[2]陈海波,王惠仪,王婷,等.预见性护理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3):

74-76.

[3]梁小燕.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9):124-125.

[4]黎佩莲,冯奕英,阮叶兰.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高危、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24(1):89-91.

[5]詹舟茹,李婉珊.基于预见性理念的护理对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

18-18.

[6]高春锦,刘富玉,徐红艳,等.Wells评分及Caprini评分指导预见性护理对于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0)91-91.

[7]彭锦莲,李敏文,邓楚仪.预见性护理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缓解疼痛感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0,

10(21):133-136.

[8]潘誉丹,邹小春,胥中丽.预见性护理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研究[J].家庭医药,2019,10(6):108-109.

[9]余小冬,林小永,王慈香,等.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8):136-139.

[10]谢剑侠.Wells评分导向下的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的影响[J].云南医药,2020,41(1):82-84.

[11]蒋亚明.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A1):313-314.

[12]刘研,郭鑫悦,刘文静,等.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预见性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7):944-948.

作者简介:

夏涛(1983.12.01-),女,主管护师,本科。

*通讯作者:

汤军,男,1980年7月,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提高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预见性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