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门诊胃肠镜麻醉风险的临床分析

2021-10-30 16:14高军宁毕秋平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预防并发症检查

高军宁 毕秋平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胃肠镜麻醉风险管理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预防并发症效果的分析。方法:我院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患者,共100例。患者年龄31-84岁,平均年龄55.3±5.4岁;男55例,女45例。患者签署实验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认可。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考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麻醉风险管理,对比两组预防并发症。结果:参照组中2例头晕、3例恶心、2例舌后坠,不良反应率14.0%;实验组中1例头晕、1例舌后坠,不良反应率4.0%,两组显著差異,X 2=12.49,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应用麻醉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麻醉风险管理;检查;麻醉恢复室;预防;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DOI】

门诊麻醉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特别是胃肠镜麻醉,当前申请胃肠镜麻醉的患者数量较多,但是检查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增加了门诊麻醉的难度,而且受到人员、环境、设施设备等诸多影响,增加了护理的风险。一定要加强麻醉风险管理。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可能导致出现医疗纠纷,所以必须规避门诊胃肠镜麻醉的风险,这也是当前门诊需要注意的问题。无痛胃肠镜能够减少检查时的痛苦,是对消化系统进行诊断的重要方式。进行胃肠检查会导致痛苦疼痛和不适感,所以为了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就要进行麻醉。一般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多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或者芬太尼等麻醉药[1],患者检查时意识消失、安静入睡,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完成检查过程。因为患者不能自主变换体位,而医护人员需要进行配合,这就增加了麻醉的护理管理难度。本文将探讨麻醉风险管理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患者,共100例。患者年龄31-84岁,平均年龄55.3±5.4岁;男55例,女45例。患者签署实验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认可。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4.0±5.1岁;男30例,女性患者2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31-84岁,平均年龄55.6±5.7岁;男25例,女性患者2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集束化护理,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可比(P>0.05)。

1.2 研究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进入麻醉室后由医护人员执行麻醉医师医嘱,遵医嘱进行处理,观察组采用麻醉风险管理,成立专项小组。建立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专项技术化管理小组组长为消化科,组员包括两名消化专科医护人员,一名麻醉医师和一名消化内镜医师。领导小组负责严格控制胃肠道准备质量标准和流程等,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措施如下:

1.2.1麻醉前管理

当患者来到麻醉门诊后,首先要让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心肺功能、患者的病情、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等等,介绍麻醉知情同意书指导患者签署。评估麻醉的风险,排除禁忌症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强调麻醉前的注意事项,例如禁食禁饮等,同时做好心理准备,向患者介绍麻醉的过程,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2]。特别要注意对老年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在注射丙泊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整个麻醉过程大约需要30~40分钟。麻醉结束后24小时内不能驾驶或从事精细动作。引导患者进入麻醉接待室内对患者的病情再次进行评估,在胃肠镜检查室内,由麻醉医师最后对患者进行确认,包括药物过敏史、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史等,并且向患者告知检查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存在一些心理准备。为了减少麻醉后患者的心理恐惧和焦虑心理,进行检查前一定要向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麻醉后的一些并发症的情况,让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且告知患者家属在检查麻醉清醒前后陪护在患者身边,及时发现异常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1.2.2麻醉中的管理

(1)首先要加强密切观察,要管理静脉通道确保静脉通路畅通、未发生堵塞。(2)麻醉药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掌握用药量和推药的速率,检查前进行氧气供应。因人而异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若患者年龄较大并且体质较差,存在呼吸道基础疾病等,需要选择镇痛镇静术。(3)麻醉过程中可能需要加深麻醉,要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急救物品,包括氧气供应、面罩、监护仪以及急救药物的准备[3]。合理配备麻醉医师和医护人员,缩短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时间。检查备用电动吸痰器,每天上班前对以上仪器的性能进行检查。开始肠镜检查前帮助患者进行吸氧饱和度达到99%以上,吸氧时间不低于两分钟。可将床头抬高约30度或轻微托起患者的下颌部,能够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从而确保呼吸道不发生阻塞。(4)注意加强麻醉过程中的呼吸管理。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是否发生了呼吸不畅等,监测动脉血气,及时采用面罩给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特别是在进行上消化道出血、食管反流麻醉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呼吸管理的措施。(5)准确掌握麻醉剂的注射量和注射的速度。注射过程中如果采用丙泊酚可能引起呼吸变浅、心率减慢甚至出现呼吸停顿,导致氧气分压降低。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对肠道的迷走神经和肛门的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作用,所以在麻醉前要禁食和禁饮,但是可能出现患者体液不足的问题,导致血压降低、低血糖甚至虚脱,所以一定要关注患者的循环问题。体质较弱的患者循环波动更大,所以可以提前补充液体改善循环功能。(6)控制室温在26摄氏度左右,可以采取红外线取暖器等方式提高室温。紧密监测患者体温状况,一旦体温<36℃[2],静脉输液可加温到40℃左右。加盖棉被进行保温。

1.2.3麻醉后管理

(1)检查后一定要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检查后的苏醒时间内,密切监测患者苏醒后的呼吸频率、肺部、呼吸节律、幅度等,要测定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关注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使用防舌后坠颈托,使用口咽通气管压住舌背放进咽部。(2)麻醉苏醒后很容易发生并发症不安并发症,主要原因是疼痛、护理刺激、体位不适、体温降低等原因引起的[4],会导致患者坠床以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尽量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患者清醒后,告知检查后的检查事项如在饮水时不会发生舌后坠,可逐渐增加进食量,进食要以易消化的清淡微凉食物为主。检查检查后当天不要食用可产气的食物,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饮酒,禁止进行复杂的精细操作。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X 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参照组中2例头晕、3例恶心、2例舌后坠,不良反应率14.0%;实验组中1例头晕、1例舌后坠,不良反应率4.0%,两组显著差异,X 2

=12.49,P<0.05。

3 讨论

无痛胃肠镜麻醉具有苏醒快、质量高,起效快的特点,因此也得到了临床的应用和认同,但是麻醉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老年和儿童患者来说,可能因为恐惧、害怕而拒绝检查,增加了麻醉的风险性,所以必须要不断规避风险,规范麻醉流程,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通过规范麻醉流程能够减少操作的差错和麻醉的风险。麻醉风险是麻醉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统称,麻醉风险管理是针对医护人员、患者、护理制度等的综合管理活动。无痛胃肠镜麻醉管理的风险性强,由于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老年患者通常存在心血管、气道并发症,引起较大的麻醉风险,因此必须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在麻醉恢复时无家属陪伴,自理能力差,因此必须通过良好的麻醉苏醒,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安全离开门诊,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有过硬的麻醉管理技术以及麻醉风险意识,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麻醉苏醒后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恐慌焦虑的心理,也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件,所以一定要加强并发症的护理。无痛胃肠镜检查后引起并发症的原因较多,包括疼痛、紧张、体温过低、呼吸不畅等[5],例如体温过低会导致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加,所以会引起并发症,而呼吸不畅会导致患者血氧分压降低引起呼吸频率增加也会导致并发症。麻醉恢复室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检查后缓冲,可以在室内等待患者苏醒,能够有效预防麻醉后并发症,并且及时针对异常治疗。一定要加强护理,直到患者完全苏醒。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并发症,怀疑为发生了会咽反射,主要是因为舌后坠引起的,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注意鉴别。麻醉后,患者的下颌骨和舌肌显著松弛,再加上一些操作可引起舌体肿胀、颈部粗短从而导致呼吸不畅[6]。舌后坠是临床上多发的并发症,属于上呼吸道梗阻,舌肌松弛引起从舌根下坠,患者感觉呼吸困难,并伴随呼吸鼾声,当呼吸完全阻塞时无鼾声,只看到呼吸动作但是未发生呼吸通气,患者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时引起窒息或死亡[7]。实验组采用了防舌后坠颈托,使用后患者的头相比普通的枕头更容易側转,能够有效缓解舌后根阻塞通气道。颈托能够保持颈部的正常生理曲度,能够有效稳定颈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去枕平卧时背和枕骨为着力点,颈部处于悬空状态,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造成舌后坠的原因之一,人在熟睡后,颈间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持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从而引起舌后坠。一些门诊麻醉医护人员自身技术理论水平不高,特别是低年资医护人员在实践经验以及技能和知识方面较为欠缺。由于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警觉度,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而一些医护人员自身警觉度不高,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忽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导致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另外一些医护人员不重视风险隐患,未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导致患者并发症较多。要针对医护人员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新入职以及低年资的医护人员要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抽查考核结果。要求培训医护人员建立学习笔记。由高年资医护人员对低年资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帮助,着眼于安全以及风险管理[8],鼓励高年资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外出学习、培训,每年轮流负责科内授课2~3次、专科操作1次。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每天由专人检查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完好处于备用状态,由负责执行监管,检查每天工作流程以及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风险隐患,医护人员做好记录便于追溯,对存在的错误及时沟通、立刻改正。本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综上所述,无痛胃肠镜麻醉应用麻醉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昕,葛亚丽,高巨.门诊无痛结肠镜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9,039(007):785-788.

[2]祁金英,张玥,陈亚静.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健康安全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3):4.

[3]闵捷,辛学东.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麻醉应用效果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000(001):P.44-45.

[4]裴炜,周思成,梁建伟.80岁及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0,23(07):695-700.

[5]王佳,胡珍雯.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观察以及护理策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S1):190-192.

[6]张海波,胡文静,宋建忠.笑气吸入与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2):327-330.

[7]封莉莉,韩文军,柏愚,等.结肠镜检查中监测下麻醉的应用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05):103-106.

[8]刘玲,李建华.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026(003):586-589,596.

猜你喜欢
预防并发症检查
婚前检查与孕前检查资源联合应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检查版
检查版三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