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辅助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探讨

2021-10-30 16:14罗明教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胸腺肽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罗明教

【摘要】目的:明确胸腺肽辅助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优势。方法:随机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仅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胸腺肽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最后进行对照。结果:经对照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生活质量评分、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更高,各项指标也得以改善,相比P<0.05。结论:采取恩替卡韦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辅以胸腺肽,能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胸腺肽;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DOI】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肝脏慢性疾病,发病机制为因感染乙肝病毒导致肝功能受损,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或母婴传播的方式将乙肝病毒传染至他人[1]。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往往与疾病轻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如患者病情较轻,可能不会存在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食欲降低、浑身乏力、头晕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監测肝功能指标,也仅会显示某几项指标存在轻度异常,但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会呈现肝病面容,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伴有蜘蛛痣、肝掌、脾脏肿大等表现。相较于其他肝脏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远期预后非常复杂,且存在更高的风险性,在患病后倘若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不仅会造成疾病的传播,更是会随着病毒的反复复制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使患者合并肝硬化、肝腹水等并发症的概率增加,这无疑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甚至会造成死亡。就目前来看,虽然人们自身健康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亦能有效避免这类疾病发生,但尽管如此,慢性乙型肝炎仍旧时有发生,为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诱发相关并发症,促进其病情转归,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重中之重[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在我院就诊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范例,遵循奇数偶数分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研究起止时间2019年1月份至2020年6月份,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呈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1)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停用所有药物,给予其恩替卡韦分散片(山东鲁抗药业,H20130621,1mg*7片/盒)服用,剂量为0.5mg/次,1次/d,坚持服用48周;在此基础上,选择注射用胸腺法新(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H20113520,1.6mg)对观察组患者行皮下注射,一般每周注射2次即可,剂量控制在1.6mg,坚持注射48周。(2)这类疾病病程长,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在对其开展治疗的基础上,要注重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叮嘱其注意休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修复。同时,要向患者、家属传授隔离方面的知识,使其懂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避免造成疾病大幅度传播,且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优: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良:肝功能与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差:治疗后仍未达到优、良判定标准。(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阴转情况:依据SF-36生活质量问卷中的判定标准,满分100分,同时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3)临床指标:抽取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检查ALT、AST、HBVDNA指标以及CD4+、CD8+、CD4+/CD8+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2.0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更高,相比呈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相比更高,呈P<0.05,详见表3。

2.3 两组患者SF-36评分、ALT、AST、HBVDNA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更高,ALT、AST、HBVDNA指标改善明显,相比呈P<0.05,详见表4。

2.4 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CD4+、CD8+、CD4+/CD8+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P<0.05,详见表5。

3 讨论

一般来说,感染乙肝病毒且病程>6个月在临床中方可判定为慢性乙型肝炎,家族聚集性传播、缺乏疾病防范意识、患有基础性肝病(如脂肪肝、酒精肝等等)或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均容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自2017年开始,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开始呈现增长趋势,就目前来看,这类疾病的发病人数已超过100万[3]。与其他传染病相比,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在侵入人体后,会长期存在于肝组织内,以对肝细胞造成损害,使其存在炎性坏死病变,且这种病毒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以繁殖出传染性极强、抵抗力强的病毒颗粒。不仅如此,很多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早期由于病情轻微,往往忽视了疾病的存在,这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如果疾病大范围传播,则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进而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虽然我国医疗水平在不断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也愈发成熟,但慢性乙型肝炎这类疾病的整体预后仍旧不理想,很多患者最后都会因为合并并发症而死亡,如何最大限度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率,使这类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当前临床对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来说,会根据其具体情况(如严重程度、生理状态、家庭经济情况)来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起到改善机体免疫力、避免肝功能进一步受损、抵抗病毒复制的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抗病毒药物与干扰素药物种类不断用于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工作,但药物种类的分子结构、药理毒理作用不同,所起到的治疗效果自然也存在差异。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一直是慢性乙型肝炎经典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最早用于艾滋病的治疗,伴随着该药物的推广,发现其能通过与5’-三磷酸脱氧腺苷产生竞争作用,以对乙肝病毒的DNA合成进行干扰,达到阻断病毒复制的目的,与同类药物相比,替诺福韦酯耐药屏障更高。但任何药物都会存在双面性,其在达到抗病毒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部分患者在长期用药后肾功能都会受到严重损伤,也容易患有低磷性骨病,然而慢性乙型肝炎需要长期用药,这便体现了替诺福韦酯存在的局限性,而替比夫定则有引发横纹肌溶解或肌炎的报道,虽然发生概率较低,却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恩替卡韦作为目前抗病毒一线药物,已然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相较于替诺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而言,虽然恩替卡韦在进入人体后仍旧无法深入肝细胞细胞核组织当中,但其抑制病毒作用是替诺福韦酯的4-6倍,是替比夫定的3-5倍,且该药物能对病毒多聚酶的所有三种活性进行干扰,具有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4]。可尽管如此,很多患者在用药期间都会存在比较明显的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等等,且有小部分患者会发生乳酸酸中毒现象,但也有学者认为,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现象与恩替卡韦的长期应用并不存在关联,因为患者倘若已经存在肝衰竭病理表现,那么伴随着病情进展,就算不再使用恩替卡韦也仍旧可能合并这类并发症。近几年来,恩替卡韦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发现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单纯应用恩替卡韦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这便需要考虑联合用药,考虑到慢性乙型肝炎的特殊性,在联合用药时,务必要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且与恩替卡韦之间不存在禁忌症,这样才能保障药效充分挥发,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经查阅文献发现,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的同时,辅以适量的胸腺肽可以有效弥补单一用药存在的问题,胸腺肽也被叫作胸腺素,是胸腺组织所分泌的多肽物质,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由于这类物质可以起到确切的免疫调节作用,临床常将其应用到各类重症肝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工作中,亦能用于肿瘤辅助治疗,其对人体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成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也能使代谢途径通畅性得以保障,远优于多糖类物质、蛋白质以及氨基酸,临床应用价值显著[5]。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对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了胸腺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方案,发现该组患者临床疗效远优于單纯应用恩替卡韦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呈P<0.05。这充分说明了联合用药方案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更为有利,所以,建议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适量的胸腺肽进行辅助治疗。但由于患者需长期服药,为避免药效挥发受到影响,应严禁擅自更改用药剂量或停药,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DNA以及甲胎蛋白,再者临床医师也要重视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以提高用药安全性。最后,我国属肝病大国,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应秉承防大于治的原则,建议医院加强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献血者务必要接受慢性乙型肝炎检查,充分重视血液制品的管理工作,督促国民接种乙肝疫苗,必要时可以考虑加强注射,如产妇已感染乙肝病毒,那么其娩出的新生儿需及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于乙肝病毒易感人群,也应进行接种,并定期接受健康体检,以增强国民传染病防控意识,从根源上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的发病率。

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为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不能仅依赖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建议辅以适量的胸腺肽,以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促进疾病转归。

参考文献:

[1]黄平,王海,黄江秀,等.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28):

3538-3540.

[2]吴健,禤建宁,沈文蓉.胸腺肽辅助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024(010):1152-1154.

[3]钟善瑜.胸腺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0,18(05):65-66.

[4]康海,徐贞秋,权建东,等.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_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J].实用临床医学,2016,06(14):30-31.

[5]李春柱,曹世敏,胡丽华.胸腺肽α1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BeAg转阴率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05):100-101.

猜你喜欢
胸腺肽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孟鲁司特和亲旨胸腺肽水解蛋白联合亲旨敷料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胸腺肽不能随便打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安络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