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过程中滴速控制的研究进展

2021-10-30 17:45刘美霞樊瑞兰李笑颜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刘美霞 樊瑞兰 李笑颜

【摘要】静脉滴注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模式,,临床上滴速与药品种类、剂型、患者体质等方面息息相关,但是临床工作中往往部分患者由于其自身体质较为脆弱,认为随意加快或减慢滴速没有问题,常常在医护人员不在现场的时候随意调节滴速,上述行为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严重不适,部分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为此,本文就滴注过程中的滴速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静脉滴注患者的滴速进行控制提供依据,为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静脉滴注;滴速控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DOI】

静脉滴注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模式,其又简称为“静滴或打点滴”,该方法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血药浓度控制等特点,该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备受临床医生的青睐,在抢救病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静脉滴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输注速度不当是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静脉滴注过程中与患者生命健康关注较为密切的问题是滴速控制问题[2],临床上滴速与药品种类、剂型、患者体质等方面息息相关,但是临床工作中往往部分患者由于其自身体质较为脆弱,认为随意加快或减慢滴速没有问题,常常在医护人员不在现场的时候随意调节滴速,上述行为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严重不适,部分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3],为此,本文就滴注过程中的滴速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静脉滴注患者的滴速进行控制提供依据,为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1 影响输液速度的因素

临床上静脉滴注输液速度是受很多因素制约与控制的,常见的因素如机械性因素、血液循环动力学的变化、药物浓度、药物比重、药物粘稠度等。

1.1 输液装置的影响

在为病人具体输液过程中,输液器的滴系数(即每毫升溶液的滴数)是影响输液速度的重要因素[4],临床上常用一次性输液器,其滴系数为每毫升10、15、20滴三种型号,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输液器的系数变化,一般使用过程中输液器的滴系数不是固定的。其常常会随着每分钟滴数(滴速)的改变而改变,另外,输液管发生扭曲。受压、管与管之间衔接度(是否存在漏气或裂隙渗液)、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输液瓶的位置、针头阻塞等问题也是影响输液快慢的主要原因[5]。

1.2 不同输液阶段对输液速度的影响

临床上,不同的临床阶段对患者的输液速度也会发生着变化,一般而言,临床上低血容量患者其输液速度以先快后慢为主[6],具体表现为开始时候输液速度很快,随着维持时间的延长,其输液速度则会有所减慢,主要归因为低血容量患者静脉压较低,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为液体静脉压的物理原理,通过液体静脉压,靠水柱压与静脉压的压力差将液体输入到体内,最终输入静脉,当水柱压力一定时,由于患者静脉压的降低,会使压力差增大,输液速度也会随之增快,反之,随着血容量的增加,患者静脉压会明显升高,患者压力差会缩小,患者的输液速度会随之而减慢[7]。

1.3 静滴药液的性质

一般而言,临床上静滴药液的性质也会对输液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药物会受到药液的成分、浓度、比重及粘稠度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的改变,使每毫升滴数也会存在差异[8],一般而言,浓度高、比重大的药液其滴数也较快,上述因素与每毫升滴数呈正比,与静脉滴速则呈反比,有学者在数种药液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测试后发现,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药液其每毫升滴数差异不明显,但是当药液的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或粘稠度时,则每毫升的滴数会明显增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根据不同浓度的药液,按照实际每毫升的滴數计算药液的输液速度,同时,由于药液不同、浓度不同,药液会对静脉产生不同的刺激,一般而言,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容易引发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具体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出现发红的现象、皮肤灼热疼痛、肿胀明显、沿静脉走向会有条索状红线,在药物注射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药物刺激会引起静脉炎,一旦静脉发生炎症,势必会影响患者输液的速度[9-10]。

1.4 影响输液速度变化的其他因素

1.4.1血压及血管痉挛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患者为痉挛患者,对于痉挛患者由于疼痛、输入刺激性药物、寒颤、肌张力增高或患者处于代偿期,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患者血管会出现反射性痉挛,使其静脉压升高,进而影响患者的滴速,使其滴速减慢。

1.4.2静脉炎及栓塞

在化学系、机械刺激或由于输液时细菌感染的刺激下,患者的血管壁会容易发生肿胀现象,导致患者的静脉管腔狭窄,导致其血流回流不畅,最终使患者输液滴速减慢[11]。

1.4.3调节器松弛

调节器松弛是患者输液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一旦患者调节器松弛,患者输液管会发生扭转,针头出现阻塞现象,针头斜面会紧贴患者的血管壁,使患者的输液部位受压,病人的体位等一旦发生改变也会对患者的输液速度产生影响。

1.4.4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如果患者的输液种类和输液滴速相同,注射器的针头大则每毫升液体的滴数会明显减少,也就是在相同滴速的情况下,输液速度会较正常而言增快[12]。

1.4.5患者血管的情况

患者其自身血管的情况也会影响输液速度,一般而言,血管弹性较好、血管较粗的患者其静脉血液则回流较快,液体则更容易被输入患者体内,输液速度也会随之增快。

1.4.6针头的情况

针头的情况也会影响患者的输液速度,针头的直径、血管的粗细、针头的固定情况、药物有无出现结晶、药物的温度、输液器进气量装置大小都会影响患者的滴液速度,如临床常较为常见的若患者液体温度过低时,由于受到低温的刺激,会使血管壁出现痉挛的现象,而影响液体的滴速,使液体滴速减慢,输液穿刺点与病床的位置也会影响输液速度的情况,一般输液瓶挂置过低,瓶内的压力过小,或输液管低于穿刺点以下的情况均可以影响患者输液的速度[13]。

2 静脉滴注输液速度控制

临床上鉴于静脉输液患者不同,不同患者其个人情况、体质及健康状况不同患者其对静脉输液速度控制不同,具体将其总结如下:(1)对于体弱患者或者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如心肾功能较差的人),在进行静脉输注液体的时候必须要减慢滴速,住院由于若患者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会增加患者心、肺负担,使患者心、肺负担加重,当心脏负担超出一定负荷时会引发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现象[14];(2)脱水而引发休克的患者:临床上常见呕吐。腹泻、出血及烧伤患者,对于上述患者常常因为严重脱水而引起休克,若上述患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速度过快,会加重机体负担,如果需要建议多渠道输液,可以在手、足同时进行静脉滴注,以增加血容量,促使患者病情出现好转[15]。(3)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临床上对于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要谨慎,尽量不要静滴,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若非要使用时,尽量减低药液的滴速,使药液呈小滴,滴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心、肺、肾功能。(4)对于药物种类的控制:患者在药物滴注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种类的药物采用不同滴注方法,不同溶液之间药物滴速控制会有差异,如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含钾药、升压药药物滴注过程中滴速切不可过快,对于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该加快静脉滴注的滴注速度,一般要求在30分钟内,尽量控制在15-30分钟之间滴完20%的甘露醇注射液250ml,否则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在治疗脑血栓患者过程中,由于药物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当药物进入机体后,会在短时间内增加患者的血容量,进而加重患者心脏的负荷,严重者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等问题,因此,对于不同患者、不同药物要为患者视情况而定,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滴速,当前,滴速确定为多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正常健康人以40-60滴为宜,但是临床上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具体滴速,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药物而定,患者切不可自行调节滴速[16]。在静脉滴注过程中,严格控制滴速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异常重要,滴速的合理控制,有助于患者后续病情的康复。(5)特殊药物的注射:临床上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药物(红霉素、磷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等,其中对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由于其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在滴注过程中,一般建议高浓度快速滴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本药物只有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期内有效果,时间越长,其疗效越差,快速滴注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起到杀菌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因为药物分解而产生的致敏物质,浓度的高低。滴速的快慢一般而言都是相对的,适时的掌握患者滴速方能获得最佳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17]。临床上还有一些药物,滴注速度过快会使稳态的血药浓度超过其治疗的范围,若滴注过慢则达不到有效的治疗血药浓度,起不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滴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液浓度和滴速的控制[18]。

3 总结

静脉滴注药物浓度与滴速与患者的输液疗效及用药安全息息相关,滴注速度和滴注浓度在药品说明书中的标注率均不高,从相关统计情况看,仅有20%的药物具有明确的标注滴注浓度和滴注速度,其余药物的滴注浓度和滴注速度均较为模糊,各药品生产厂家不同的药物滴速方面的标准有趋同的现象,显得尤为不合理,所以这就对临床上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医护人员通过了解患者健康状况、体质和药物性质去给予判定及具体实施,同时药师们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药学水平,在常规调配注射液的工作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提示及指导,尤其对于那些治疗安全范围窄的药物更要引起重视,从而建立静脉用药及静脉滴注的“双重防护”,充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潘巧红,卢雪萍,冯常强,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7-99.

[2]黄秀玲.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43.

[3]Tachi T, Teramachi H, Asano S,et al. Impact of levofloxacin dose adjustments by dispensing pharmacists on adverse reactions and bcosts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J]. Pharmazie, 2013, 68(12) : 977-982.

[4]余应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特别健康,2018,(23):185.

[5]刘欢.基于巢式病例对照的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数据挖掘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8:1-71.

[6]姜金龙,计成阜,何广胜,孙乃同.生脉注射液结合持续静脉缓慢滴注蒽环类药物降低早期心脏毒性发生风险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3):499-502.

[7]郭茵,苏景强,罗邦军,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延长输注时间对重症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疗效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7,

10(5):3.

[8]石浩强,吴燕,张立群.合理控制不同药物的静脉滴速以保证用药安全[J].上海医药,2011,32(9):431-434.

[9]赵旭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发生规律[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7):36.

[10]陈志磊,孙玉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患者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2):1806-1808.

[11]潘巧红,卢雪萍,冯常强,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7-99.

[12]谢青.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2017,2(47):194.

[13]肖奇贵,刘培培,贾丽娜,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输液并发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8):5-8.

[14]苑喜英.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输液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47-248.

[15]郑秀英.临床上休克病人的护理应用分析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4):293-295.

[16]易育萍.输液速度与输液量的快速换算及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5,8:40-41.

[17]黄秀玲.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43.

[18]成艷,邱宁,罗豫招,等.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同滴注速度对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6,13(3):541-543.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弛豫开关传感器在医学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