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S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1-10-30 17:45何惠红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科室门诊护理人员

何惠红

【摘要】目的:研究5S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实行5S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更高。结论:5S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5S管理;门诊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

5S管理法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N)、素养(SHITUKE),是起源于日本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起初广泛运用于生产企业,目的仅为确保作业空间的充足和安全,随着运用的加深和广泛,高标准的管理模式对提升企业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表现出了正向作用,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中受到了广泛的认可。门诊护理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与患者基础较大的矛盾导致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提升门诊护理效益也成为了临床上重点讨论与积极探索的问题,由于5S管理法干净有序、安全高效的核心理念与门诊护理的客观要求相符合,基于此本院进行了推广运用并证实了其有效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经过院内责任部门的批准,对比实施前后我院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实施前后我院门诊无较大人员变动,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院门诊全体护理人员通过会议的形式对常规护理存在局限性以及弊端进行讨论,通过查询相关文献、报告以及参考先进医院经验等方式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确定采用5S管理法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进行运用,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5S管理内容的强化培训,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考核机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与积极性。具体如下:

(1)整理(SEIRI)

由于门诊工作较为繁忙,导致办公区域、休息区域以及接诊区域等场所物品摆放较为混乱,并且护理人员存在着认知上的误区,部分非必需品护理人员也存在着“可能会用到的”的心理,导致整理不及时以及不彻底的情况难以改变。所以需要建立“要”与“不要”的标准,通过明确的界限避免护理人员产生矛盾心理,能够规范自身行为进行整理活动,同时需要护士长等管理人员携带护理人员对现场物品进行清点,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进行分类,将必需品单独存放,将非必需品放入仓库,并且对与科室诊疗活动无关的物品进行处理,尽量腾出空间,保证门诊场所范围内视觉上的清爽[1]。

(2)整顿(SEITON)

整顿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物品进一步优化摆放,通过分类、排列、定点等方式营造便捷的办公环境,一方面需要遵循现场只保留需要使用的物品的原则,另外在摆放上需要做到易找、宜看、宜取以及宜归,因此可以通过分区域以及做标识的方式进行规划,将护理工作的最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较为显眼且顺手的区域,将办公室物品统一放置于护理库房内,将使用完成后的物品统一放置于较远的区域,另外加以颜色标识,比如常用物品中通过不同颜色的划线进行区分,绿色代表无菌药品,红色代表抢救药品,蓝色代表清洁用品等,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拿取与归还的行为。

由于门诊患者较多,对物品的使用频率较为频繁,当管理不到位时极易导致现场混乱的情况再次发生,因此需要通过制度的保障将“整理”纳入科室的基础工作内容之中,通过区域分配为护理人员划分职责范围,以两人为一组,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分配区域内的物品摆放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物品归回原位,并且与接替责任护士进行小组内部的互查,提升整理的质量,门诊也需要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不合理的物品摆放进行纠正,保证整理制度的持续性[2]。

(3)清扫(SEISO)

清扫的主要目的为保持办公场所内的干净与明亮,由于医院的环境具有特殊性,医疗器械以及患者的呕吐物等均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清扫环节中需要提高要求,最大限度保证环境的卫生性,为患者以及护理人员提供安全、干净的治疗和工作环境。在开展清扫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延续整顿环节制定的区域分配制,第一清扫人为使用者,原则上保持谁使用谁清洁的管理理念,护理人员在交接班的过程中依然需要对各自分配区域内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打扫。同时做好相关的消毒杀菌工作,尤其是患者的呕吐物以及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等,患者呕吐物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打扫并做好区域范围的清洁,使用的医疗器械需要统一存放并集中处理,绝对禁止遗留在办公场所,护士长在日常中需要做好重点区域的随查工作进行纠察,另外每月展开一次科室内的清洁大扫除,对死角以及平时遗漏较多的区域也要保证清洁到位[3]。

(4)清洁(SEIKETSN)

清洁的主要内容为通过严格的制度保障将以上三个内容贯彻落实,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是5S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也是关键的内容。在制度的建立上需要保证灵活性与严谨性,一方面护理本身工作较为繁忙,因此需要避免护理人员疲于应付表面的检查,同时需要对重大失误实行追责,明确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在制度的建立上科室可以通过参考先进医院管理经验结合科室实际工作情况的方式进行会议讨论,集思广益建立适合的管理制度。由于规章制度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少做少错”的消极想法,因此需要对应的考核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各自5S管理工作职责履行状况与绩效的发放相关联,并且保证奖励多于处罚,灵活的考核机制可以促进科室内部良性竞争,形成优质的管理循环促进5S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长期的运用。

(5)素养(SHITUKE)

素养主要为护理人员的自觉执行状况,属于较为主观的层面,部分护理人员由于自身缺乏重视或者专业素养较为低下,导致5S管理实施后难以收获理想的管理效益,因此需要通过日常化的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潛移默化中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比如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在晨会内容增加5S讲评环节,由护士长对昨日的5S执行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方面进行表扬同时对不达标的内容也要督促整改。在科室内部可以通过业务培训的方式开展5S教育和护理技能提升,可以邀请本院、先进医院的专家以及科室内的资深护士轮流讲课,在课堂内容中对门诊护理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讲解,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熟练度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另外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将近年来由于护理人员失误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进行介绍,结合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护理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护理服务承担法律责任的认知,尽量减少工作中主观性以及随意性的行为出现,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4]。

1.3 评价指标

实验结束后通过本院自拟的评分标准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点评,将相关数据整理和统计后作为本次实验结果的参考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距,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3.1 引入5S管理的效果

(1)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规范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门诊护理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与患者基础较大的矛盾导致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提升门诊护理效益也成为了临床上重点讨论与积极探索的问题,由于5S管理法干净有序、安全高效的核心理念与门诊护理的客观要求相符合,环境卫生作为患者接受诊疗过程中重要的体验之一,在实行5S管理后有效保证了干净、整洁以及美观的科室环境,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视觉体验,一定程度上对医院良好的护患关系建设工作具有正面导向,同时也改善了护理人员的办公环境,提升了工作的积极性。

(2)护理工作具备时间依赖性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突发意外的抢救工作,在实施5S管理后,对物品的摆放更为规范,极大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新进护理人员在进入工作后也能够熟悉常用物品的摆放,能够协助带教护理人员进行物品的寻找和归还。虽然在执行初期客观上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在经过长期的运用后,护理人员能够保证护理工作井井有条的推进,尤其是门诊患者众多比如流行病季节,依然能够保持有条不紊的开展护理工作,主要得益于5S管理帮助提升工作效率。

(3)护理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其开展工作过程中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疗质量,在5S管理推行后,护理人员明显加强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日常中减少了工作懒散和心态浮躁的问题,同时新进护理人员受工作氛围的影响也保持着高度的工作自觉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氛围再感染每一位护理人员,这也是5S管理实施后的重要收获[5]。

3.2 5S管理体会

本院在实施5S管理近两年,工作的制度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但是客观上医疗资源的有效与患者基数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以下为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3.2.1 5S管理需要灵活化且人性化

护理工作不仅具备着“技术性”的利用方向,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提升,临床上越发的关注其“人文性”的运用方向,人文性不仅体现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之中,也要运用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比如在素养(SHITUKE)培训后,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就诊的全程提供礼貌服务,对年迈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搀扶等措施有效优化了患者的就诊体验,对我院门诊护理服务表现出了高度的认可与评价。另外由于门诊护理中护理人员有限,因此可以进行细化的工作分配,将事务性的工作内容尽量分配至年轻护理人员加快成长,将组织管理性的工作内容分配至资深护理人员保证工作质量,双方的良好配合观测落实5S管理。

3.2.2 5S管理需要适应实际情况

5S管理理念本身具有較强的管理性质,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但是由于企业和医院具有不同的服务方向,因此医院需要在流程中进行改良更适应客观的医院工作要求和患者的服务需求,不恰当的管理标准极易导致5S管理流于形式,在工作流程中应该尽量减少护理人员在不必要的事务处理,将工作重心主要放置于患者的护理服务之中,比如通过增加人员储备专门负责清洁、库房等工作内容,充分发挥5S管理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永平.5S管理模式在海洋石油企业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3):26-27.

[2]姚芳,傅桃英,马雪莲,肖莺,钱大妹.“5S”特色护理服务在产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21,39(01):85-87.

[3]陈丽娟,张银花.基于5s管理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耳鼻喉科护理质量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08+116.

[4]苏敬,孟凡英.探究5S管理制度对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71-173+179.

[5]李培.“5S”管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6):1-2+5.

猜你喜欢
科室门诊护理人员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最难办事科室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