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思路的效果分析

2021-10-30 17:45刘东梅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病案管理管理效果

刘东梅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思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总计纳入200份医院档案开展研究,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根据收集阶段医院档案管理方法不同作为分组依据。2018年本院实施常规档案管理,将本阶段收集的100份档案资料纳入对照组。本年底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提出了工作创新思路,制定工作改革方案,并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新管理方案,将于本階段随机选取100份档案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阶段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评分、档案管理效果及工作差错率。结果:实施新型管理措施后,观察组医务人员对档案工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档案管理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档案工作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创新思路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可降低差错率,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医院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加大力度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评审;病案管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G271 【文献标识码】A 【DOI】

现阶段,我国实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政策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国家推出了众多利国利民的正常,尤其是医疗制度和正常的变化深得民心。此项政策的推出和推广,能够让大众享受到更为优良的医疗资源,为大众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新形势下,医院的管理工作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属于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迎合新时期医院发展的要求,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目的为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1]。医院各项档案集中了医院人员的众多的信息和资源,能够作为人才选拔和人力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对档案进行分析及研究,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的开展。传统管理工作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确保资料的完整、连续和有效性,因此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2]。新时代,各项新型管理方案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工作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总计纳入200份医院档案开展研究,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根据收集阶段医院档案管理方法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实施常规档案管理阶段收集的100份档案资料纳入对照组,实施新管理方案阶段收集档案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医师和护理人员档案分别为35名、65名。35名医师档案中,医师12名,普通医生23名;65名护理人员中,护士长8名,普通护理人员57名。本组中男性33名,男性67名,年龄为23-57岁,均值为(40.23±2.39)岁;对照组中医师和护理人员档案分别为32名、68名。32名医师档案中,医师10名,普通医生22名;68名护理人员中,护士长10名,普通护理人员58名。本组中男性31名,男性69名,年龄为22-58岁,均值为(40.39±2.45)岁。以上不同组别人员性别、年龄、职位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收集阶段实施常规档案管理:需要严格依照管理规定开展工作,确认人员档案准确、详细,及时记录各项变化;要求良好保存档案,避免发生破损、遗漏和丢失;制定严格的调取和使用权限。

观察组收集阶段实施新型档案管理:(1)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之前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为收集医护人员的档案资料并进行有效保管,便于随时调取和使用。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同时没有先进的设备和设施,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强度和任务量,加之管理层面对档案管理工作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人员调动频繁甚至会导致档案破损或是丢失;现阶段,随着医疗机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需要对管理工作制度进行优化和改革,由医院管理层联合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符合新时期工作要求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制度是,需要将人事档案工作作为中心,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关注档案的保密工作,避免发生信息外泄;一方面要求人员能够规范地完成,同时还需要合理配置人员,避免任务量过重导致人员消极怠工;合理分配人员,明确各个职位的责权利,能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制定合理的人才奖励制度,能够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表现优异者可以给予物质或是精神层面奖励,从而能够提升人员怎忍一时,强化人员工作能力,能够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大踏步地迈上一个新台阶;(2)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繁多且复杂,想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医院领导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能够划拨足够经费用于购置新型的设备,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信息和资料能够快速、有序、准确的收集和整理,不但要引进先进的电子设备,同时还需要根据工作特点使用对应软件,能够将复杂的工作简便化,利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电子产品,完成档案的录制、整理和归档,能够在电子设备上留下备份,一方面能够确保档案的安全性,改善纸质资料容易丢失、污损或是火灾水灾等意外情况的影响;也能避免需要过大的存储空间,能够降低档案管理所需场地,确保场地利用率最大化;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的保存方便,操作便利,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调取和使用更加方便,还可以设置各个级别人员调取和使用限制,避免档案内容泄露;利用电子设备保存档案,还能大大降低档案出错了,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3)重视提高人员专业能力和信息能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并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原有工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虽然能够满足常规工作的需要,但是无法满足新时期工作改革的要求;为此,人员需要进行考核,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重视提升人员的专业知识,明确个人职责并将工作情况和考核挂钩,提升人员学习积极性,能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操作技能,确保能够满足新时期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吸引优秀人才,根据工作特点在社会范围内招聘具备良好档案工作能力和信息化技能的综合人才,能够作为科室管理人员,对工作进行改革,制定档案管理网络信心化平台,同时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优化,能够逐步规范各环节工作;例如对档案存储形式进行创新和优化,能够尽量缩短档案存储时间,提升档案查询和调取速度,能够真正实现精准化办公;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及时进行改善和补充,能够提升档案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指标观察

(1)对比筛选医护人员对档案评价,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提示对档案情况越满意[3]。

(2)评价本次筛选档案管理效果,以优(档案能够实现有序管理,内容详实完整,档案无差错)、良(档案能够实现有序管理,内容详实完整,仅有较少差错,未造成明显影响)、差(档案管理效果不佳,内容缺失或是失真,差错较多)作为评价指标计算档案管理优良率,计算公式为优+良/总数×100%[4]。

(3)汇总两组人员档案出错率,包括记录错误、未能及时归档、档案缺损。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分别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X 2检验,分析组间项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员档案管理情况两组对比

两组人员档案管理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医护人员对档案评价分析

两组医护人员对档案管理评价分值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入组档案差错情况分析

两组人员档案差错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技术和医疗水平明显提升。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愿深入发展、城镇合作医疗的推进,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促进了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受其影响,医疗机构积极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主要目的为全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能够满足新时期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更高要求[5-6]。对于医院来说,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常规的管理模式具有自身优势,但是相对各类新型制度和要求来说较为滞后,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各项工作的需要[7]。为此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够满足医疗卫生部门提出的新要求,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工作特点,重视对工作进行改革。考虑到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同时为了更加方便的调取和使用档案,医院可以将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新型技术应用于工作中[8]。能够有效缓解人员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重视强化人员专业能力、工作积极性和信息化技术能力。由专人人员构建信息网络,便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购进先进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能够逐步实现物质化办公,提升档案的收集和保存工作[9];重视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范围,能够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细致耐心地进行各项工作,保证档案的整体质量。同时对档案的保管期限啊进行合理设定,确保规范的取用;制定有效的奖惩和考核制度,能够规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各个科室和医院的要求合理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工作合法性,强化人员法律意识,能够规范完成各项工作,避免工作出现错误[10]。在新工作思路指导下,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新型管理措施后,观察组医务人员对档案工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档案管理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档案工作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创新思路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重视提升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对工作进行改革,能够显著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和常规管理阶段进行对比,可降低档案管理工作差错率,提高档案管理效果优良率,确保提升人员对档案工作评价优良率。

综上可得,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思路引导下,能够积极迎合时代发展的要的服务,为医院工作的开展奠定求。可确切提升档案管理部门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差错率,确保为医疗机构及人员提供满意良好的基础,应用价值显著,值得重视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家瑛.“互联网+”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创新分析[J].兰台内外,2020,No.280(7):36-37.

[2]常玫.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方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20,No.541(4):243-244.

[3]郭婧懿.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9,No.309(4):82-82.

[4]栾淑凌.探析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兰台内外,2020,No.287(14):13-15.

[5]梅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方法初探[J].中国卫生产业,2020,

v.17;No.416(9):31-33.

[6]张晨.大数据时代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20,No.344(15):65-66.

[7]许磊.新时期做好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9):53-54.

[8]溫云岭.浅谈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J].科技资讯,2019,17(8):182+184.

[9]赵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点及优化项目分析[J].管理观察,2019,No.714(7):182-183.

[10]纪宏宇.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与完善思路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9,No.308(3):145-146.

猜你喜欢
病案管理管理效果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浅析病案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举证责任倒置机制下的病案管理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病案质量缺陷分析与对策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