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油画艺术表现性与画面美感探究

2021-10-31 13:28孙飞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表现性艺术形式审美

孙飞

摘 要:“意象油画”是美术界中的新兴词语,其旨在通过油画材料描绘作者内心深处之感动。西方油画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经过几代艺术家的探索,在当代已形成多种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局面。就意象油画而言,其中囊括了意象与油画两个元素。从表象来看,油画是艺术家在创作时的材质语言;对于意象的追求则是艺术家在丰富画面美感的同时更加注重表现性语言的过程,即寓意之象。因此,意象油画的本质特征是油画,而意象是油画的外延与限定。

关键词:意象油画;表现性;艺术形式;审美;情感

中国意象油画是西方与中国美学融合而产生的。意象油画虽然仍然离不开油画这一媒介,但是融合了东方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美学精神,并对传统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所以它既不同于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又异于西方油画美感特征,且与二者保持着一定联系。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可以将意象油画阐述为西方文化融入中国美学特征的绘画艺术总结。

一、意象油画“民族本土化”之争

自意象油画这一概念提出后,艺术界和评论界就“意象油画是否可以归结为具有本土化的、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展开了讨论。意象油画起源时间不长,所以将意象油画概念总结为“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存在着模糊性。从中国油画发展历程来看,意象油画的出现是必然的。顾丞峰教授认为,意象油画其实是20世纪50年代的油画民族化提法与90年代全球背景下本土化提法的延续和变种,且时至今日,持论者仍然将意象油画的合理性寄托于中国画家对于油画艺术形式的重构,但是在意象油画民族化背后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学说,即意象油画非民族化和非本土化。所以,根据两种不同的学说,意象油画也由单纯的表现方式上升到了民族精神高度。

持论者认为,油画传入中国后的历程既是中国油画的接受史,也是西方油画与中国哲学理念以及美学观念融合的发展史,而意象油画就是在这种融合的趋势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并不能将意象油画简单地归结为风格或者流派,而应将其看作运用中国文化心理和审美结构,对能够揭示和显现西方文化精神媒介的油画进行同化的体现。简而言之,意象油画中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特征,是在中国观照社会与自然意象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后,投射到油画语言审美结构中构成的,因此可以将意象油画视作具备本民族和本土化气息的民族名片。

持反对论者认为,意象油画得到认可的前提是要涉及风格或程式,任何艺术语言形式必须以被人们所接受的艺术风格为基础,脱离了这种形式,就是单纯地从审美角度来探讨艺术。意象油画若要得到大众的认可,首先要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而不应该直接从民族化或者本土化的角度出发过度拔高这一概念。此外,意象油画在其发展历程中试图淡化“意象”这一概念,这个策略本身是为了其形而上的理论提供服务的,虽然目前意象油画持论者已经将其提升到了民族层面,但是意象油画的本质仍然脱离不了形式语言。中国意象观念对于中国绘画史的整体格局影响甚大,但意象风貌也仅仅作为我国数千年绘画史中的局部而呈现,因此反对者认为意象油画是一种风格或者流派,且并不含有任何民族本土化因素。

二、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特征

“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易传》的“立象以尽意”,其中就包含了这样的思想:那些文字所阐述不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形象呈现出来。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将“意”与“象”进行连用并应用到了艺术构思的范畴当中,即“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些艺术思想的出现与论证为意象油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正是受到这些理论的影响,意象油画画面效果展现了带有类似中国传统写意作品中自由与变幻莫测的视觉趣味,其表现特征和画面美感才得以显现。而后通过诸如林风眠、朱德群、苏天赐等油画家的努力,意象油画在表达中国人文特征和时代精神方面向前推进了一步。

油画传入我国之时既没有向西方那样经历从古典写实向抽象写意的过渡,也没有像中国传统绘画那样遵循严格的规则章程与师承关系,摒弃民族本土化争论来看,意象油画可以视作一种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也就是说意象油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文化渊源,而这种渊源首先表现在我国传统哲学观念对于意象油画艺术意蕴的影响上。儒家、道家以及阴阳五行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认知和思维,如虚与实、动与静、形与神等皆能够作用于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所以,哲学中涉及的问题也是艺术表现与审美中所面临的问题。由此古代对于某些哲学问题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美学向纵深方向的发展,这也间接地影响到了意象油画画面的表現以及审美的方式。

意象油画中的意境是中国式审美方式的内在体现,因此艺术家在创作之初就依据国人特有的审美方式进行作品构思。意象油画建构的最终目的是“立象以尽意”,通过立象、寓意、象征的方式体现出艺术家对于社会现象的思索和关注,且在意象表达时还需要注入艺术家的主观审美体验。这种感情的融入也绝非是艺术家对于感情的宣泄,而是在情感和物象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内心深处意象构思的抒写,所以在意象油画中主要还是注重“意”的表现。

中国意象油画形式特征的体现首先为借鉴了传统绘画元素,文人画强调将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的感受融入艺术创作,通过主体对于客体的感知形成意象,达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其次,中国意象油画还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构成形式。传统绘画在画面的构成中多采取散点透视,且在画面中融合了较多阴阳观念,进而引申出虚实关系、画面主次、刚柔相济等万物相生相克的画面关系。意象油画不仅对中国哲学观进行了借鉴,还直接对中国传统艺术构成形式进行了引申,并直接利用到画面的构成当中。再次,对于笔触与肌理的利用也是中国意象油画的特有属性,文人画中的皴擦点染和焦浓重淡等形式在当代意象油画发展历程中获得了极大的突破,因此意象油画所体现出来的笔触和肌理包含更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最后,中国意象油画还对西方油画光色利用进行了借鉴,西方自印象主义就开始了对于光色的探索,而将这些光色原理的运用与中国绘画肌理和笔触的张力相结合,更加突破了对于时空和色彩的束缚和限制。

三、意象油画中的画面美感因素

意象油画包括意象与油画两个因素,且意象油画属于油画范畴,这就决定了其仍然要遵循油画的规章秩序。因此,在意象油画当中内涵为油画,外延界定是意象。这种外延不仅包括艺术家在感性领悟中的创作经历,还包括对于理性以及艺术意境的思考,但是意象的外延并不是没有界限的。意象油画与西方传统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差异,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所特有的人文主义情怀,所以,虽然意象油画外延范围广阔,但是其核心明显有别于西方油画表现形式。

(一)意象油画中有情感的色彩表达

色彩是美学范畴中最为显著的艺术语言之一,意象油画中的色彩不仅具有传统视角下的简单和质朴特点,还兼具现代装饰设计之雍容。无论何种风格的演变,色彩与色调始终是艺术品最为旺盛的生命力。意象油画的特点之一就是色彩的运用不受时空与客观存在的限制,而是更加注重色彩的自由与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色彩的主观理解。意象油画中的色彩在表达画面美感和艺术家情感的基础上打破了色调的时空限制,从而促使艺术家的思绪、情感与艺术作品相交融,所以,在用色方面存在与自然客观上的差异,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通过人物内心对色彩进行加工和运用的方式,对于提升意象油画画面感触力和意象之美大有可为。

由此可以看出,主观性的用色是意象油画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也是区别于写实油画的显著因素。西方油画自印象主义以来,其用色大多建立在科学的色彩理论基础之上,将光与色、光与影的运用视作画面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重视色彩在二维、三维空间中的表现;在中国意象油画当中,画家认为色彩要具备艺术家自身的特征,需要建立在自我内心之上,以内心之色描绘客观景物。

(二)意象油画中有意味的形式构成

意象油画在形象的塑造中并不追求极度化的还原,而是更加注重对于画面构成元素的归纳、加工与变形。正如克莱夫·贝尔所言,不存在缺少简化的艺术。这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是有意味的形式,只有通过简化才能够将画面的构成元素从大量无用的东西中提取出来,所以,在意象油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常会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与自身对于物象的感知相融合,而后再进行创作。这种方式能够将物象从本初的背景当中抽离出来,使绘画作品更加趋向于抒发艺术家的心理感受。西方油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追求如何将物象逼真地投射到作品当中,所以,可以将意象油画视作西方油画的发展和完善。

(三)打破時空规则的限制

西方与中国绘画在空间的表现形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西方绘画致力于通过焦点透视表现空间,这样的形式细致、规范,所以这种形式下的作品能够将观赏者带到现实当中。意象油画在进行空间表现时往往会打破时空对于空间的束缚,画面中的空间关系由艺术家自主决定,如通过散点透视的方式尽量表现出更为全面的结构形式,能够将不同空间中的物象毫无违和地安排在同一时空当中,削弱物象本身的立体特征。这样人们在欣赏作品时就不再会仅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且画面中的形象也能够为欣赏者带来时空交错的感觉。

四、结语

意象油画并非使用西方材料对中国画的简单再现,而是将中国特有的人文特征、地域特性以及民族审美趋向融合在油画作品当中。从这一层次而言,将油画进行本土化融合并不只能寄托于意象油画这一种形式,就像不能仅仅通过意象概括中西方所有艺术性质。且在目前各类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任何一种形式的出现均会面临着否定与批判。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意象油画将会长时间存在于本土化发展当中,并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全娟.浅析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1(3):62-63.

[2]韩贵庆.论意象油画中的形式美感[J].黄山学院学报,2015(1):86-89.

[3]石龙.中国本土化油画之意象油画探究[J].美术大观,2020(10):150-151.

[4]朱荔婷.转换与共生:意象油画表现语言的视觉特征[J].中国文艺家,2020(10):1-3.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表现性艺术形式审美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