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02 07:55刘雪彬林钒杨伟鹏刘奕深佘伟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氯沙坦氨氯地平尿酸

刘雪彬 林钒 杨伟鹏 刘奕深 佘伟萍

氯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这种联合用药的好处在于:氯沙坦能特异性的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断了循环和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GⅡ)所致的动脉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等效应;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外周阻力(后负荷)降低[1]。和单一用药相比,这种联合给药的方式可以对减少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减少尿蛋白起到很好的效果,对动脉硬化起到延缓逆转作用,还能改善内皮功能,可以对血管顺应性改善很好的作用,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者都很适用,而且禁忌很少,也没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也不会影响血糖、血脂、更不会造成心率过速[2]。本项目选择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确定这两种药联合使用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好而且安全可靠,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进行降压具有指导性作用,为两种药联合使用和临床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收的12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具有肾脏病(原发性/继发性)病史;(2)符合西医临床中关于高血压病的相关诊断;(3)年龄>18岁,性别无限制。排除标准:(1)各种肾脏病(原发性/继发性)属Ⅲ级;(2)有肾血管性高血压;(3)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5)具有交流障碍、意识不全等精神疾病;(6)对本次使用药物存在过敏症状;(7)伴有中重度糖尿病;(8)必须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试验。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6岁,平均(54.41±12.71)岁;氯沙坦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80岁,平均(55.16±12.63)岁;氨氯地平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1~77岁,平均(54.92±12.32)岁;联合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9岁,平均(54.75±11.64)岁。上述四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苯那普利(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19990330),治疗,取量10 mg/d,治疗12周。

氯沙坦组选择氯沙坦钾片(生产厂家: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64),1次/d,50 mg/次;连续服用4周后,查看血压是否下降至正常水平,若未达到可将每日药量调整至100 mg,持续服用12周。

氨氯地平组选择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产厂家: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316),1次/d,5 mg/次,清晨服用,连续服用4周后,查看血压是否下降至正常水平,若未达到可将每日药量调整至10 mg,持续服用12周。

联合组采取氯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氯沙坦1次/d,50 mg/次;氨氯地平1次/d,5 mg/次。持续服用12周。

1.3 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以实际检测数据为准。(2)肾功能指标:留存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及尿液样本,用于检测其体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3)用药安全性指标:包含用药后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造口皮肤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四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SBP、DB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优于其他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四组血压水平对比 [mmHg,(±s)]

表1 四组血压水平对比 [mmHg,(±s)]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 150.24±3.21 120.42±3.32 102.36±2.52 91.65±1.55氯沙坦组(n=30) 150.11±3.47 121.12±3.41 103.42±2.18 90.65±1.57氨氯地平组(n=30) 151.34±3.67 119.58±3.41 103.32±2.54 90.35±1.63联合组(n=30) 150.84±3.37 114.47±3.17 103.51±2.85 86.34±1.34 F值 0.823 23.418 1.333 70.422 P值 0.484 <0.001 0.267 <0.001组别 SBP

2.2 肾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四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Sc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肾功能指标对比 (±s)

表2 四组肾功能指标对比 (±s)

组别 Scr(μmol/L)BUN(mmol/L)24 h尿蛋白定量(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 423.77±60.03 352.65±46.65 29.65±4.21 20.35±3.21 1.27±0.14 1.10±0.08氯沙坦组(n=30) 421.97±59.79 357.42±45.09 28.52±3.98 18.32±2.54 1.26±0.13 1.08±0.04氨氯地平组(n=30) 419.39±61.38 365.53±49.88 29.01±4.15 19.36±2.41 1.25±0.15 1.09±0.03联合组(n=30) 425.32±60.92 302.05±41.11 29.35±4.22 14.47±1.65 1.28±0.15 0.97±0.04 F值 0.053 11.816 0.411 31.437 0.014 7.651 P值 0.984 <0.001 0.745 <0.001 0.998 <0.001

2.3 用药安全性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氯沙坦组为6.67%,氨氯地平组为10.00%,联合组为10.00%;其中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氨氯地平组、联合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四组用药安全性对比 例(%)

3 讨论

由肾脏的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发病造成的血压升高,在高血压症状中被称为“肾性高血压”,这种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有以下几个病理特点:(1)肾小球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和间质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肾细小动脉硬化等病变,造成发生实质性损害的同时还伴随供血不足等症状。(2)肾动脉壁出现黏液状肌纤维增生,形成很多小动脉瘤,造成了肾小动脉的内壁呈现球状凸起,使肾动脉出现结节性堵塞[3]。(3)非特异性大动脉发炎,造成肾脏血液不足,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造成肾脏进一步发生病变。目前药物治疗这种疾病,采取阻断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为突破点。

氯沙坦是一种非肽类特异血管舒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全面阻断血管生成素(ANG)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还可以阻断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ANG生成,从受体水平阻断ANG的作用,从而达到降压作用[4]。另外还可以对抗体内的血管紧张,使受体产生血管收缩,交感神经也由此产生兴奋,肾小球也减少了对滤过膜的破坏,还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使肾小球过滤膜的透性减小,降低尿酸[5]。钙通道阻碍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肾血管药物,是一种第三代的氰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它可以移植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核平滑肌细胞,在血管的平滑肌上直接作用,还可以扩张动脉血管,对周围血管也可以起到扩张作用,可以改善心脏供血还可以降低血压,避免肾小球基底膜保护肾功能,但是不会影响体内的血糖和血脂[6-7]。氯沙坦不仅有降压的作用,还具有降尿酸的功效:(1)氯沙坦可以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2)氯沙坦可以截断肾小管分泌的尿酸被再次吸收,因此可以明显地减低尿酸。

氨氯地平是一种三代的钙通道阻滞剂,是强效长效抗高血压的良药。它的作用机制是药物和失活性状态的钙通道,结合延长了失活后复活所需要的时间,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流失,还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肾上腺激素,造成血浆中茶酚胺浓度降低,从而达到降血压的作用[8]。氨氯地平还具有降尿酸的作用,可以显著地降低肾移植以后环孢素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尿酸程度。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冠心病和脑血栓的发生危险比较高。

肾病和高血压这两种病症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临床观察发现,肾病患者有一半以上患有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现在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血糖和血压,还有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及降低并发症[9]。高血压可以造成血管内壁损伤,引起表皮细胞损伤,引发血管炎败血症,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有上涨趋势,使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降低了抗氧化酶的作用,如果继续发展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失去弹性,还会继续加大肾功能的损坏[10]。在临床中观察患者血清肌酐、尿酸和尿微量元素的水平,可以判断肾脏的损害程度。血同型半胱氨酸是造成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幅升高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还可以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加大肾脏的损伤[11-12]。

本研究中,治疗后四组患者Sc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优于其他三组(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SBP、DB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优于其他三组(P<0.05);其中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氨氯地平组、联合组次之,对照组最高(P<0.05)。从药理角度来看,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很好的疗效,对肾小球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两种药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改善肾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猜你喜欢
氯沙坦氨氯地平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警惕氯沙坦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