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震视图在BPPV与V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1-11-02 07:55梁飞刘俊平李垚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眼震眼动持续时间

梁飞 刘俊平 李垚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眩晕症为耳鼻咽喉科常见临床疾病,但眩晕症病因不同,临床分型也区别较大,不同眩晕症需进行对症治疗方能显效,否则难以缓解症状,不利于患者长期发展[1-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均是眩晕症中多见类型,且部分VM与BPPV临床特征较相似,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较大困难[3]。因此准确鉴别诊断眩晕类型VM与BPPV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眼震视图鉴别诊断BPPV、VM,并分析其诊断效能及参数区别,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BPPV患者设为BPPV组,将2019年10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VM患者设为VM组。纳入标准:(1)BPPV患者均符合文献[4]《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中BPPV相关诊断标准;(2)VM患者均符合文献[5]《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中VM相关诊断标准;(3)具备良好检查配合度;(4)具备基础语言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颈椎病、脊柱病;(2)脑干、小脑定位异常;(3)脑血管疾病。BPPV组男31例,女69例;年龄32~64岁,平均(52.62±7.07)岁。VM组男13例,女37例;年龄35~65岁,平均(51.99±6.9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在经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所有患者于研究开展前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凝视试验)、中枢性眼动(摇头试验)、变位试验(Dix-Hallpike测试、Roll测试)、冷热试验,观察眼震特征并进行记录,再使用红外视频眼震视图仪(丹麦GN OTOMETRICS TYPE 1068)复查,记录眼震参数。

1.2.1 自发性眼震 (1)扫视试验:受检者端坐,头部稳定为正中位,视靶与双眼相距1.2 m,双眼注视并跟随视靶移动。记录眼动、扫视波,并测试垂直及水平方向跳动速度,期间嘱咐受检者保持头部静止,切勿预判视靶移动轨迹。(2)凝视试验:受试者分别注视左右上下各方位30°靶点,注视时长>20 s,出现眼震时记录眼动情况,需观察细微眼震,当眼震发生异常时重复测试。

1.2.2 中枢性眼动 摇头试验:受检者端坐后戴上视频眼罩,并将头部向前倾约30°,睁眼后通过扫视实验及凝视实验先行自发性眼震扫描,左右水平方向摇头25~35次,完成后观察并记录眼震情况。

1.2.3 变位试验 (1)Dix-Hallpike测试:患者坐在检查床上,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支撑头部向患侧旋转45°,并协助患者快速转为仰卧位,使头部以与水平面成30°的角度向后垂于床沿外。保持头部位置与受检侧成45°不变。询问患者是否头晕,观察是否有眼球震颤及其方向。观察至少1 min或直到眼球震颤消失。然后迅速让患者坐起来,继续观察眼球震颤。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2)Roll测试:患者仰卧在检查台上,头端抬高与水平面成30°,头部快速向一侧转90°,然后转头至中心位,然后迅速向对面转90°,每个头位保持2 min或直到眼球震颤消失。当患者分别处于三种头位时,询问其是否有眩晕并观察是否有眼球震颤。

1.2.4 冷热试验 受检者采取仰卧位,头部侧转与水平呈30°角,将44 ℃温水灌注进耳,反复3次后行对侧试验,观察并记录试验期间眼震发生情况。

诊断标准:(1)试验诱发典型眩晕判定为无眼震;(2)可诱发眼震但其持续时间短且强度微弱而导致难以分辨快慢相,判定为不典型眼震;(3)诱发持续长时间强烈眼震并具有潜伏期,能够准确识别眼震方向,判定为典型眼震。

典型眼震指向受试耳,并能够清晰辨别眼震旋转为垂直上跳性,诊断为该侧BPPV阳性;典型眼震指向受试耳对侧,并能够清晰辨别眼震旋转为垂直下跳性,诊断为对侧BPPV阳性;典型眼震水平双侧交换,旋转为向地性或背地性诊断为水平半规管BPPV阳性。

1.3 观察指标

(1)诊断效能:比较裸眼及眼震视图鉴别诊断BPPV及VM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将诊断为BPPV作为阳性。(2)对比两组Dix-Hallpike测试、Roll测试时眼震参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裸眼及眼震视图诊断BPPV结果

眼震视图诊断BPPV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裸眼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表1 裸眼诊断BPPV结果 例

表2 眼震视图诊断BPPV结果 例

表3 裸眼及眼震视图诊断BPPV效能分析 %

2.2 两组不同体位下眼震参数对比

BPPV组潜伏期长于MV组;BPPV组持续时间、慢向速度短或慢于V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同体位下眼震参数对比 (±s)

表4 两组不同体位下眼震参数对比 (±s)

组别 Roll测试Dix-Hallpike测试潜伏期(s) 持续时间(s) 慢向速度(°/s) 潜伏期(s) 持续时间(s) 慢向速度(°/s)VM 组(n=50) 1.63±0.26 85.70±7.39 39.37±5.82 1.55±0.34 90.06±8.30 40.26±5.33 BPPV 组(n=100) 4.55±1.37 20.26±2.47 10.59±2.02 4.12±1.51 15.37±2.56 17.71±2.78 t值 14.913 80.256 44.498 11.867 82.695 34.10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BPPV与VM的发病机制:BPPV是由脱落耳石运动导致的眩晕症,BPPV患者内淋巴液会影响耳石运动,进而对半规管造成刺激,其发作严重程度具有周期性起伏特征,且在患者体位或头位发生变化时急性发作,且可能伴随呕吐等临床表现[6-8]。而VM患者症状较多,主要包括食欲不振、运动幻觉、恶心呕吐等。因此BPPV与VM症状具有一定相似性,二者鉴别诊断具有难度。且VM与BPPV均是临床较常见的眩晕症类型,部分VM患者可出现位置性眩晕和眼震,因此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难度[9-11]。若将BPPV与VM诊断错误,则复位治疗无效,且会增加患者病痛,带来经济负担,不利于临床预后。

眼震视图检查重要意义及BPPV与VM特点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眼震视图被逐渐广泛应用于眩晕症分型诊断。眼震视图检查能够准确评估前庭中枢与前庭周围通路,进而通过分析相关指标做出鉴别诊断。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凝视试验)、中枢性眼动(摇头试验)、变位试验(Dix-Hallpike测试、Roll测试)、冷热试验。其中扫视试验通过比对急跳型眼震与实验物运动轨迹从而评估眼动系统状态,检测受试者黄斑部位成像功能准确和速度。凝视试验测试眼原位及垂直、水平方向的眼位维持系统功能。中枢性眼动则主要记录眼球对实验物体水平向的反射性摆动,眼震方向逆反则通常提示前庭中枢性病理改变。变位试验通过变换身体及头部位置、方向而诱发半规管内的结石运动判断眼震成分。冷热试验通过前庭眼动反射评估水平半规管功能。

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开展相关研究,以期明确眼震视图鉴别诊断VM与BPPV的临床价值,促进诊治效果。眼震视图鉴别诊断BPPV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裸眼诊断(P<0.05),说明眼震视图鉴别诊断VM与BPPV的价值更高。裸眼检查时,因眼震潜伏期短、持续时间短、患者眨眼等原因观察记录困难,或检查者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裸眼检查误差大,鉴别诊断BPPV、VM效能显著较眼震视图低。Dix-Hallpike测试、Roll测试时使用眼震视图仪记录潜伏期、持续时间、慢向速度,数据固定后可反复回看分析,更清晰比较眼震出现与持续的时间、眼震方向及速度,更好反映出眼震特征,提高诊断准确度。BPPV组潜伏期长于MV组;BPPV组持续时间、慢向速度短或慢于V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PPV较VM眼震特点为眼震潜伏期长、持续时间较短、慢向速度低,可根据临床特点对BPPV及VM进行鉴别诊断。BPPV较VM眼震特点为眼震潜伏期长、持续时间较短、慢向速度低,且BPPV眼震方向与所受刺激半规管平面一致;而VM眼震潜伏期短或无潜伏期、眼震方向多变不固定,与BPPV眼震特征存在明显差异[12]。因此,眼震视图在BPPV与VM鉴别诊断中有较高效能。眼震视图能够精确定位耳石的脱落侧别,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并能评估治疗效果[13]。

综上所述,眼震视图在VM与BPPV鉴别诊断中有较高效能,能够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准确科学依据。BPPV眼震特征为具有潜伏期、持续时间较短,与VM眼震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眼震眼动持续时间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42例轻嵴帽患者的眼震特点及临床疗效分析
对比视频眼震电图与裸眼检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