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肌力评分与BI评分的影响

2021-11-02 02:16张燕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机械通气

张燕

摘要:目的:探究ICU获得性无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肌力评分与B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7月-2021年07月我院收治的ICU获得性无力机械通气患者62例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1)与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护理,n=31),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肌力评分、B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肌力評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对比发现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肌力,改善自理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护理;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肌力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患者主要是因危重疾病所致,肌肉无力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同时多数患者还出现眼皮下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主要以机械通气为主,但在治疗期间多数患者出现脱机难问题,导致治疗时间增加。研究发现,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对机械通气的依赖性,提高肌力。本文深入分析ICU获得性无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肌力评分与BI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7月-2021年07月我院收治的ICU获得性无力机械通气患者62例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1)与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护理,n=31)。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4-68岁,平均(56.15±5.21)岁。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4-69岁,平均(56.50±5.1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机械通气治疗时间>3 d;②均出现四肢无力、呼吸肌无力等症状;③血液流变学特征稳定;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②有肢体缺陷者;③心脑血管疾病者;④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并治疗机体原发病,根据机体情况制定营养方案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①健康教育:若未处于昏迷症状且意识清醒,医护人员应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疾病向好信息。医护人员还需与患者家属交流,具体讲解照护流程、探视时间等。②关节训练:若患者肌力<3级,需对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同时进行主动运动,其运动部位包括双上肢、下肢、手部、腿部。具体训练内容:上肢上举、握拳练习,屈曲双下肢且抬高,5~10 min/次,3次/d;对患者定期翻身,提高舒适度。④床边坐立:若患者上肢肌力>3级,需实施背部练习,患者站于床边,10 min/次,随着机体恢复可适当延长站立时间,2次/d。⑤行走训练:若患者肌力>4级,患者可进行行走锻炼,以病房内为主要锻炼场所,2次/d,对患者行走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行走距离。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MRC分级法对患者肌力实施评估,包括、踝背屈、膝伸展、腕伸展等,分值与肌力呈正相关。②采用美国学者Maoney等设计的巴氏评分表,包括洗澡、穿衣、平地行走等,分值与自理能力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计算,肌力评分、BI评分以()表示,若P<0.05,则两组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肌力评分

干预前两组肌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肌力评分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BI评分

干预前两组B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BI评分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ICU获得性肌无力是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35%,从住院时间角度分析发现,住院时间>7 d 患者该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8%[2]。该疾病主要与患者肌肉合成减少、降解增加相关,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四肢无力、机械通气依赖、肌萎缩等,甚至部分患者出现瘫痪症状,致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为此,在对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必要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显著提高肌力及肢体功能。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是一种遵循人体运动发展规律及操作规程的护理模式,其护理时间在患者住院48 h内,但在开展护理前需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以此可达到护理预期效果。运动护理遵循从静态至动态、从床上直至床下的运动原则,以此使肌肉起到主动运动作用,若患者意识清醒,需协助患者进行采用早期床边运动,由患者个体差异对运动强度、时间适当调整,可显著提升膈肌氧代谢能力及氧化酶活性,改善机体免疫力,以此达到最佳运动效果[3]。本文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肌力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明显,提示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肌力,改善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是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提高患者肌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改善行走、日常生活能力,以此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彩虹,秦君玫,贲艳丽.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改善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3):457-461.

[2]王雅飞,张胜,褚晓琼,徐颖鹤.团队式早期康复对预防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及谵妄的影响[J].浙江医学,2020,42(22):2449-2452.

[3]陆俊江,廖建坤,梁国兴,樊雄辉,刘俊灵.早期肺康复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8):230-231.

猜你喜欢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