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14年江阴市居民吸烟相关行为变化分析

2021-11-02 02:16陈佳琪周伟杰缪国忠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吸烟变化趋势居民

陈佳琪 周伟杰 缪国忠

摘要:目的 了解江阴市居民2007年及2014年吸烟相关行为及变化趋势,从而为制定相关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7年及2014年采用《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个人基本信息及吸烟相关行为调查,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现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周围环境吸烟情况及被动吸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戒烟率无明显变化。性别、年龄、职业状态及文化程度都与吸烟行为相关。结论 2014年江阴市居民吸烟行为整体情况较2007年有明显改观,但现吸烟率仍较高,周围吸烟率及被动吸烟率也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控烟,改善公共环境,促进居民健康。

关键词:居民;吸烟;变化趋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烟草严重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吸烟可增加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更是肺癌最肯定的危险因素,研究指出,全球人群中约70%的肺癌死亡归因于吸烟。被动吸烟同样也对健康产生危害,如导致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儿童呼吸道感染风险等。为降低吸烟率,促进公众健康,2006年起,我国实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居民吸烟行为加以约束,江阴市也采取系列措施引导居民戒烟控烟。为了解江阴市居民吸烟相关行为现状及变化趋势,本文利用江阴市于2007年、2014年开展的2次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为江阴市接下来的控烟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具体抽样过程如下:抽取3个乡镇/街道,在样本乡镇/街道抽取2个村/居委会,在样本村/居委会抽取90户家庭,调查户中年龄>15岁的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

1.2内容与方法 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和吸烟相关行为。

1.3 指标定义 现在吸烟率是吸烟人群中,在调查日前30天内吸过烟的人占总人群的百分比。常吸烟率为调查时每天至少吸1支烟的人占总人群的百分比。重型吸烟率是每天吸20支及以上卷烟的吸烟者在总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戒烟率为现在吸烟者中曾经有至少连续两年不吸烟行为的人占总吸烟者的百分比。周围人员吸烟情况是现在不吸烟者认为周围环境(和自己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中有人吸烟,这部分人现在不吸烟者占整个现在不吸烟人群的百分比。被动吸烟者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每天15min以上且平均每周至少1天以上者,这部分人占不吸烟者的百分比为被动吸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α=0.05。

2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007年有效调查对象共1374人,男性658人(47.89%),女性716人(52.11%),平均年龄为(49.74±17.04)岁; 2014年有效调查对象共1064人,男性523人(49.15%),女性541人(50.85%),平均年龄为(45.75±17.34)岁。

2.2 2007年和2014年居民吸烟情况对比

与2007年相比,2014年中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由33.48%下降至27.07%(P<0.05),现在吸烟率由31.22%下降至23.68%(P<0.01),常吸烟率从30.57%降至19.83%(P<0.01);重型吸烟率方面,2014年的重型吸烟率比2007年下降11.19个百分比(P<0.01);曾经戒烟率则无明显变化(P=0.293);58.25%的居民认为周围环境(和自己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中有人吸烟,这一比例较2007年下降31.25%;被动吸烟率也呈现下降,由2007年的75.38%降低至53.35%。见表1。

2.3吸烟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纳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发现:男性吸烟风险高于女性(0R=168.84,P<0.01);随着年龄增加,吸烟风险也呈现上升(OR=1.028,P<0.01)。以非在职人员为对照,在职人员的吸烟风险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415,P<0.01);文化水平方面,中等文化水平人群较低文化水平人群吸烟风险无统计学差异,高等文化水平人群较低文化水平人群,吸烟风险降低(OR= 0.351,P=0.012)。见表2。

3讨论

吸烟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降低吸烟率是减少这些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举措[1]。被动吸烟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室内空气污染,其危害不亚于主动吸烟,可降低(健康)预期寿命,提高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影响呼吸健康等,因此被动吸烟也应受到关注,完善立法,建设无烟环境,降低“二手烟”危害。

2014年的调查结果中,江阴市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27.07%,现在吸烟率23.68%,常吸烟率19.83%,重型吸烟率10.06%,与2007年相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近年来江阴市采取健康教育、无烟单位创建等活动在控烟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现吸烟率仍高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低于20%的目标[2]。戒烟率为8.33%,与2007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仍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吸烟人群中健康意识仍存在不足,仅有小部分人群采取戒烟措施,应加强对吸烟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戒烟干预。烟草依赖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慢性成瘾性疾病,需要戒烟者极大的毅力,更需要专业的指导[1],建议增加戒烟门诊、戒烟咨询服务。居民周围人员吸烟情况及被动吸烟率有显著改善,但仍有58.25%的居民認为周围环境有人吸烟,53.35%的不吸烟者每周至少一天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15min以上,说明仍有较大部分不吸烟者受到烟草影响,应进一步通过立法等方式控烟,规范限制吸烟区域,创建无烟单位,改善公共环境[3,4]。

男性吸烟风险显著高于女性,提示男性依旧是控烟重点人群,可能与男性性格特征、社会传统文化相关。研究中发现随年龄增加,吸烟的风险也呈现上升,这可能与早期健康宣传较为薄弱吸烟人群较多,积累的老烟民基数较大,而近年来对吸烟危害宣传力度增加,民众尤其是其中年轻一代健康意识提升,吸烟率逐渐下降有关。在职人群相较于非在职人群(退休、未就业、学生等)吸烟风险增加,可能与在职人群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或职业文化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调查。

综上,2014年江阴市居民吸烟相关行为整体情况较2007年有明显改观,但现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居民戒烟意识仍较为薄弱,此外,被动吸烟现象虽较2007年减少,但被调查者中仍有超过一半的不吸烟者受被动吸烟危害,应引起重视。因此,有必要在人群中加强吸烟危害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对烟草危害知晓率[5,6],从而提高居民对控烟戒烟措施的依从性,针对吸烟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促成全民控烟、戒烟的良好健康氛围。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罗彦,周亮,等. 湖北省15岁以上男性居民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05): 684-689.

[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08): 770.

[3]吴龙辉,陈亦芳,王海燕,于方圆,高霞.上海市金山区15~69岁常住居民烟草流行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2):134-137,145.

[4]陈多惠,韩婉新,王清,王政弘,王雅群,张字波,李长乐.我国农村居民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西部(下旬刊),2020 (3):33,23.

[5]王维华,刘晨越,飒日娜,邱琳.2007-2015年四次横断面调查中陕西省居民吸烟变化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1):1420-1425.

[6]吕鹏,叶春明,孙倩,曹宇,丁一凡,夏国鑫.中国5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8):963-968.

猜你喜欢
吸烟变化趋势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吸烟对口腔危害分析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ST段抬高心肌梗死818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江西省大学生吸烟与身份认同研究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青少年免疫系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