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1-02 02:09钟其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难产徒手剖宫产

钟其娟

摘要:目的 浅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单位于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孕妇划分为2组,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0.00%,高于对照组41.67%,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20.00%,低于对照组58.33%,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5.0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有效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胎头位置,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新生儿影响较小。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枕横位;枕后位;难产;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母婴健康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提高,受制于产力、胎儿、产道、心理等因素影响,现今难产发生率逐年上升,多根据剖宫产率来推算,枕横位于枕后位是常见的难产类型,指分娩时产妇胎头以枕横位衔接枕后位,胎头下降过程中胎头双顶径与中骨盆平面位置接近,枕骨无法及时转向前方,长时间在骨盆后方滞留,该种难产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处理以确保母婴身心健康[1-2]。研究纳入本单位于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孕妇作研究样本,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效果,现将本次研究全部内容整理后作以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0年1月-2019年12月;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孕妇年龄范围在25-40岁,平均为(31.2±3.5)岁,孕周在37-41周,平均为(39.2±1.0)周,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25例;枕横位难产49例、枕后位难产11例。对照组孕妇年龄范围在25-40岁,平均为(32.0±3.2)岁,孕周在37-41周,平均为(38.6±1.1)周,其中初产妇36例、经产妇24例,枕横位难产50例、枕后位难产10例。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3]:①均为足月单胎孕妇;②孕妇身体素质耐受手术;③均经阴道检查确诊难产。

排除标准[4]:①排除心血管疾病者;②排除血液疾病者;③排除药物禁忌者;④排除凝血功能低下者;⑤排除胎儿窘迫者;⑥排除严重产科合并症者。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消毒阴道与外阴,测量腹部结果,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预测胎儿大小,进行阴道复诊,观察宫口扩张情况,明确患者临床表现,操作者将右手中指、食指伸入阴道,紧贴胎头,明确大小囟门位置,借助中指力量固定后囟,食指固定前囟,分开60°左右,左手掌接近胎头背部,宫缩过程中缓慢轻转上推胎头,旋转遵循逆时针方向,医师根据枕横位、枕后位的左右两侧而言,对右枕后位与右枕横位者术者将掌心向下,遵循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45-90°,完成旋转后固定胎头,三次宫缩后在枕前位固定胎头,观察胎心情况,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吸氧处理,如1次旋转未成功可再次开展旋转术,可操作3次。

对照组应用常规处理措施,确定胎头位置后观察产程进展,及时采用催产素提高宫缩,按需进行剖宫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比较分娩情况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以往医生接诊后及时给予常规处理,处理措施包括监控产程、试产、静滴缩宫素以达到促进自然分娩的目的,必要时可辅助剖宫产手术解除产妇痛苦,保护软产道,但是剖宫产是一种有创医疗,实施剖宫产术后直接伤害母体身心健康,导致产后恢复速度缓慢,且存在并发症风险,常见并发症包括产后大出血、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如未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头位难产孕妇的剖宫产率意义重大,其中徒手旋转胎头术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术类型。

胎头位置是引起难产的重要因素,产前检查时往往难以发现,有时甚至可出现在分娩过程中,如未及时发现则可能造成严重不良母婴后果,因此临床必须加强对头位难产的认识,重点观察产程,及时评估发现头位难产类型,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胎头位置异常的原因较多,如胎头俯屈不良、胎头仰伸、胎头通过骨盆各平面径线增大、增加胎头内旋转与下降的难度,导致头盆不称,治疗理念为扭转胎头使其成为枕前位,促进胎头俯屈,以枕下前囟径使得胎头通过骨盆,确保产程顺利进展,因此治疗头位难产的关键因素在于胎头旋转是否成功。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0.00%,高于对照组41.67%,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20.00%,低于对照组58.33%,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5.00%,低于对照组16.67%,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开展前有效评估胎儿大小与头盆情况,同时注意把握胎头旋转的时机,临产早期时的枕横位与枕后位可自然转变为枕前位,因此不必过早采取干预措施,由于胎头下降会伴随胎头内旋转动作,因此如进入活跃期处理后仍然为枕横位与枕后位,此时即可开始旋转胎头。旋转观察中根据胎头转动情况与紧贴头盆情况缓慢推动胎头,促使胎头压迫宫颈口边缘,促进胎头下降速度,短时间内达到宫口打开的目的,将枕横位与枕后位调整为枕前位,促进胎头俯屈下降,降低下降阻力与难度,促使胎头更好的适应产道,降低难产发生率,同时充分观察胎心变化情况,提高自然分娩率[5]。

综上所述,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有效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胎头位置,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新生儿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胡静.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407-408.

[2]邓晓华,张静,李蕊珊等.徒手旋轉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0):24-26.

[3]邱卫华.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1):119-120.

[4]石丹.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9):1390-1391.

[5]魏莉娟.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0):98-100.

[6]陈鸿志.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0):1456-1457.DOI:10.3969/j.issn.1004-4337.2019.10.015.

[7]张欣月.胎头位置异常、胎儿巨大与自然分娩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关联性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0,33(1):12-14.

[8]王莉,刘霞.2种不同胎姿势用2种不同手法手转胎头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87-88.

猜你喜欢
难产徒手剖宫产
母牛难产的病因与防治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宿江记
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骇图
XX书,听说你又难产了?
美国有个徒手抓鲇鱼大赛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