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刮痧治疗项痹病的效果观察

2021-11-02 02:41王嫣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王嫣

摘要:目的:探究温灸刮痧对于项痹病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病例样本均选自2021年4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项痹病患者,通过Excel随机抽样功能,将15例纳入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剩余15例纳入研究组,行温灸刮痧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灸刮痧针对项痹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颈部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温灸刮痧;项痹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项痹病即颈椎病,在中医中并无“颈椎病”病名,有关颈椎相关疾病均属于“痹症”范畴,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肩颈部疼痛,甚至累及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该病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极易复发,在中老年群体中属高发疾病。但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长期在电脑前久坐,使得颈部劳损加剧,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总之,项痹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急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而温灸刮痧以中医经络腧穴为指导依据,结合刮痧和艾灸的原理,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30例病例样本均来自我院2021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项痹病患者。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为9:6,最大72岁,最小42岁,年龄中位数(54.78±2.14)岁;其中风寒痹阻证6例,血瘀气滞证5例,痰湿阻络证2例,肝肾不足证2例;研究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为8:7,最大73岁,最小41岁,年龄中位数(54.72±2.07)岁;其中风寒痹阻证7例,血瘀气滞证4例,痰湿阻络证2例,肝肾不足证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存在同质性,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1.2纳入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治疗与康复指南》,存在麻木、疼痛等病症及相关体征,且经影像学诊断与临床表现相符。

1.2.2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痹症的诊断标准:①风寒痹阻型:患者颈部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阻,且肩颈和上肢出现串通麻木。患者舌苔薄白,脉弦紧。②血瘀气滞型:患者肩颈部存在固定点疼痛,以刺痛为主,且多数患者伴有四肢麻木,脉弦。③痰湿阻络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四肢麻木,脉弦滑。④肝肾不足型:患者肢体麻木,头痛且伴有眩晕症状,睡眠质量较差,夜间多梦,偶见耳鸣,脉弦。

1.2.3纳入标准

30例病例样本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患者资料齐全,自身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4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患有各类肿瘤疾病、存在精神障碍及1个月内接受过项痹病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①指导患者进行“米”字操锻炼,每次10~15min,早晚各1次;②开展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久坐、低头看手机等,让患者了解到项痹病的发病机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能够主动自觉纠正不良习惯。③开具消炎镇痛的口服药,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静脉滴注活血化瘀药物。

研究组采取温灸刮痧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温灸罐中置入特制的艾柱,点燃艾柱后使用温灸罐边缘进行刮痧,沿督脉上风府、大椎、至阴穴连线,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天柱、大杼穴、膈俞穴连线,采用面刮法从上至下力道均匀的刮拭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穴位[1]。刮痧时根据患者局部痛点可采用单角刮法,每次刮痧时间以患者耐受性为主,通常15~20min。在刮痧的同时,艾灸风府穴、大椎穴、天柱穴、肩井穴四个穴位,艾灸时间以艾柱燃烧完为准。

1.4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患者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则判定为治愈;患者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基本改善,颈部活动有所好转,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伴有加重趋势则判定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将30例病例样本全部录入到统计学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不存在同质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患者治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3%,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项痹病患者病情,但在常規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温灸刮痧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有效率(P<0.05),值得临床推广。

3讨论

在中医学领域,项痹主要是因正气不足导致风寒湿邪入侵,从而使得经脉受损,气血无法顺畅运行,不通则痛。痧在中医学中主要以皮部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孙络、浮络进行刺激,使得汗孔张开,将湿邪引出,使得经络和脏腑得以调养,最终达到治病目的。现代医学则认为,刮痧可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有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效,能够起到加速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从而使得粘连、滑利的关节松解,逐步恢复功能[2]。艾灸则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之效果,温灸刮痧两者结合,同时作用于肩颈部,可发挥各自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刮痧时应密切留意患者反应,主动询问患者感受,观察艾灸和刮痧时皮肤是否出现过敏情况。在刮痧时,应遵循从上到下、从内向外的原则,力度要适中,可适当涂抹艾叶精油,使得皮肤湿润,以免在刮痧时对皮肤造成损伤。刮痧完成后还应提醒患者注意保暖,以便外感风寒。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行温灸刮痧治疗,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好,P<0.05,值得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温灸刮痧在项痹病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梅容,杨蓉,曹传丹.温灸刮痧治疗腰痛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9,009(027):217-218.

[2]黄慧芬,钟文.温通刮痧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1):23-24.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