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2021-11-02 02:41姚清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盐酸氨溴索临床效果

姚清文

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观察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鼓室压恢复时间更短,不同频率气导听力水平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方式,可以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其特征为中耳积液[1],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2]。由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以为耳部脏污引起的不适,未及时到院检查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不良症状[3],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分为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4]。其中,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度更高,在病情初期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盐酸氨溴索治疗便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5],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不适。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旨在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各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患者入院检查确诊后,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医嘱,为患者进行1% 麻黄碱滴鼻治疗,并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出现不适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应实施激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等治疗,尽快减轻患者的病情。

觀察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盐酸氨溴索治疗。首先指导患者端坐露出患耳,由手术人员对患者的耳道进行常规消毒。于患者的鼓膜后使用注射器注入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后,让患者平卧位休息30min再起身,避免注射的药物回流。

1.3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2)鼓室压恢复时间;(3)不同频率气导听力水平;(4)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2 鼓室压恢复时间、不同频率气导听力水平对比

观察组的鼓室压恢复时间更短,不同频率气导听力水平更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2例),低于对照组的41.18%(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耳部疼痛4例,头晕恶心5例。

3结论

一直以来,分泌性中耳炎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其发病原因与患者的中耳受到感染、自身免疫变态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关[6],尤其是部分患者生活习惯较差,不重视耳鼻部清洁,加大了患病的风险。虽然分泌性中耳炎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瘙痒、耳鸣等情况不受到重视,导致治疗时机延误、病情恶化,加大了治疗的难度。病情恶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鼓室粘连[7],引发患者的听力受损、耳痛耳鸣[8],不仅会影响听力,也会带来头痛、头晕等症状,极大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出现耳聋的危险症状。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主要病因之一,并且分为机械性阻塞、功能性阻塞[9-10]。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的咽鼓管、中耳腔表面活性物质受到破坏[11],表面张力和压力降低,引发中耳内渗出液的过量排出,引发耳道环境的异常。针对上述症状,临床治疗以抑制变态反应、抗感染等方式为主[12],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患者咽鼓管黏膜上皮功能,并有效清除中耳内积液,保护患者的咽鼓管功能,进而减少疾病对于患者正常行为的阻碍。通过治疗,可以当帮助降低患者的咽鼓管开放压力,恢复咽鼓管纤毛细胞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临床药物,属于呼吸道系统疾病治疗中常用的动力型祛痰药[13]。但是由于该药物也属于超说明书用药[14],因此实际治疗的情况中,部分缺乏科学的循证证据支持,导致其安全性、有效性仍待考究。从过往的研究可知,盐酸氨溴索对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能够通过调整患者耳部的黏膜纤毛系统,帮助提高该部位的纤毛运输能力,有利于尽快排出耳内的积液,增强治疗的整体效果。同时,盐酸氨溴索也能起到促进中耳及咽鼓管黏膜分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此外,盐酸氨溴索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的方式也是当下临床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武凤娥[15]的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与盐酸氨溴索联合的方式,可以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帮助患者尽早排除积液、消除炎症、改善机体免疫。与之类似,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也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耳部的不适。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同时鼓室压恢复时间为(9.47±1.2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1±1.26)d,在0.5kHz、1.0kHz、2.0kHz的不同频率下气导听力水平也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借助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方式,可以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自信心、治疗依从性也会随之上升,这不仅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帮助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治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学民. 盐酸氨溴索加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7):869-870.

[2] 李严.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对患者听力指数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1,27(17):123-124.

[3] 黄俊桢. 盐酸氨溴索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4):111.

[4] 肖宏科,赵鑫.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7):123-126.

[5] 贺建利. 盐酸氨溴索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中对听力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78-79.

[6] 林悦权. 桉柠蒎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7):201-203.

[7] 刘全柱. 糖皮质激素结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1):104-106.

[8] 唐振香,张梦宇. 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的系统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6):704-708.

[9] 王谢. 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內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研究,2020,28(8):48-49.

[10] 王顺平. 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19-20.

[11] 田绪敏. 盐酸氨溴索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0):291-292.

[12] 裴明阳. 醋酸泼尼松龙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2):1486-1488.

[13] 张书梅. 分泌性中耳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0):170-171.

[14] 张玥. 盐酸氨溴索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3):281.

[15] 武凤娥,王玉清. 分泌型中耳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0,35(5):370-371.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盐酸氨溴索临床效果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