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11-02 03:56贺永西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

贺永西

摘要:目的:浅析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绿色通道的应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绿色通道,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球囊扩张时间、溶栓时间、急救所用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程进展快,若患者未经及时、有效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且部分患者因发病后,未在黄金治疗时间接受救治,致使死亡[1]。相关研究指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可有效减少患者在院外耽误的时间,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提高預后[2]。鉴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干预,重在分析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绿色通道的应用价值,以望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为后期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80例,编录时间:2020年6月-2021年4月,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40)。

对照组:男女比例21:19,年龄最小、最大临界值分别为45、73岁,中位值(59.00±0.3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h~6h,中位值(3.50±0.21)h,梗死类型:其中高侧梗死、前间壁梗死、前壁梗死、下壁梗死患者各占10:13:8:9。

观察组:男女比例22:18,年龄最小、最大临界值分别为45、74岁,中位值(59.50±0.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h~7h,中位值(4.00±0.20)h,梗死类型:其中高侧梗死、前间壁梗死、前壁梗死、下壁梗死患者各占11:12:9:8。

所选患者基线资料差异甚微(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各项生命体征检查,将检查 结果详细记录并告知医生,配合医生完成患者治疗期间基础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绿色通道。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接诊: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出诊指令后,对病人信息、发病地点进行详细记录,并记录可联系电话,确保与患者或家属保持联系,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初步预估,由专业护理人员联系求救人,为其进行在线指导,给予家属科学、有效指导施救,避免盲目施救引发疾病加重,并指导患者就地躺平、卧床休息,避免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存在心肌骤停患者,给予家属心肺复苏指导,嘱咐家属耐心等待救援,不可随意挪动患者,并立刻准备相关急救药物和设备。

(2)相关急救药品以及设备准备:携带出诊药箱、氧气、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合作,准备的相关物资进行最后核对,包含急救设备数量、药品种类等,确认无误,急救人员在5min内赶往现场实施救治。

(3)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瞳孔、脉搏、呼吸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监测,并立即给予心电图检查,供氧治疗,依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通常情况下选取患者左上肢,同时护理人员选取适宜的静脉留置针,确保穿刺一次成功,促使急救药物顺利输入,除此之外,给予患者扩血管、抗凝以及营养心肌和纠正心律失常的对症治疗,在患者确诊为心肌梗死后,给予硝酸甘油,以达到缓解心肌缺氧改善、梗死区域减少的目的,依据患者情况,酌量给予止痛药物。

(4)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往医院接受后期治疗,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炫舞合适体位,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言语安抚,避免患者情绪激动,严密监测各管道通畅,确保静脉通畅可随时接受药物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患者持续性心电监护,并对患者心电图波形变化进行观察,若患者病情出现异常,进行对应处理。观察患者瞳孔变化,并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主客观发病因素,并将诊断、询问结果告知急诊医生。

(5)绿色通道建立:患者转运途中,护理人员与各科室做好协调工作,与挂号处、急诊科进行联系,为患者提前预定抢救医生、护理人员,同时告知抢救医生病人现况,并对到达医院时间进行预估,医生做好接应急救准备,提前做好相关检查单,护理人员准备采血和急诊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在患者送到医院后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实施抢救。由分诊护士告知患者家属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必要时陪同办理,并告知家属具体治疗方法,安抚患者家属。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包含球囊扩张时间、急救所用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2)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3)观察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稳定,转往病房进行后期治疗,康复出院即为成功,患者死亡或接受二次救治即为失败。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各项临床指标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球囊扩张时间、溶栓时间、急救所用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22.50%高于观察组5.00%(P<0.05)。见表2。

2.3观察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

对照组患者救治成功31例(77.50%)、失败9例(22.50%),总成功率:77.50%;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39例(97.50%)、失败1例(2.50%),总成功率:97.50%;经计算,:7.314、p:0.007。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的特点,此疾病起病急、病程发展较快,患者表现为心肌大面积缺氧、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冠状动脉受阻,致使心肌凝固缺血性坏死[3]。除此之外,由于此疾病患者存在劇烈胸骨后疼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波动异常,心肌酶谱异常等情况,可以加重患者的心力衰竭,休克等。目前临床治疗中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地势疏通血管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心肌再灌注,从而改善预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把控具有重要意义,可直接关系救治成功率。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重要步骤,在达到救治现场前、达到后、准运中为患者实行有条不紊地急救护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稳定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帮助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并行全面治疗[4]。此护理干预是从患者发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实施救治,降低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死亡风险,从而确保转运顺利,为患者赢取后期治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急诊绿色通道可以在转运途中将患者实时病况反馈给急诊科医生,利于医生提前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并通过联系相关科室,做好协调工作,缩短患者入院后分诊、挂号时间,从而实现快速救治[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急诊绿色通道效果理想,经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球囊扩张时间、溶栓时间、急救所用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本研究中因受研究时间、研究例数等因素限制,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性,建议后期临床扩大例数,延长研究时间,以望取得较为全面研究成结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绿色通道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可到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符合临床救治需求,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2):4061-4064.

[2]王慧.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4):133-134.

[3]刘爱军,刘颖.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9):159-160.

[4]王志娟,董俊燕,孙秋艳.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20,44(10):1359-1361:.

[5]付永刚,刘焱焱,张海萍,等.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有效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185-125.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