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护理

2021-11-02 04:11朱禄秀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社区护理效果

朱禄秀

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种类繁多,而且患者大部分情况都需要卧床或者局限在医院、家庭之中等。在长期治疗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心理问题等。社区护理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帮助病人尽快康复并恢复自理能力。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引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种不良信号,会对患者生活自信和病情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患者在长期治疗中,都离不开护理干预,需要护理人员进入社区及家庭之中进行健康指导。在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今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如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增强病人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发病率,是当前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社区护理作用分析

1.1降低患者护理风险

社区护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其主要是针对社区中的一些中老年患者,这些患者通常都会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对于这类疾病,患者本身健康护理能力有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社区护理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乱象,帮助患者们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患者们危害健康识别能力与病情加重危险因素识别能力。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生活中,社区护理首先需要熟悉各种社区资源,了解患者及家属情况,通过早期筛查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及早发现问题,参与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1]。在社区护理科研参与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病人生活规律进行摸索和总结,通过研究结果改善病患管理方案。社区护理可以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调整生活方案,根据病情反应和患者情绪等综合情况进行适当调理,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1.2辅助患者及家属

在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长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结合患者生活环境、个人能力与生活方法等制定相关护理计划,为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提供辅导作用。在治疗方案制定上,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一同协商,寻求非药物治疗手段,比如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等,并将这些知识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可以在家中恢复身体健康。

1.3维持患者健康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护理漫长而路远,很多时候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社区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们组织协调,向社会群众寻求帮助,将广大病友组织成一个个自助团体,让患者也能在疾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他们的价值,激发大家的生活热情。社区护理还能和社区其他机构组织展开合作,通过社区资源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问题,整理相关健康知识[2]。另外社区护士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三级预防护理,为患者维持生命健康,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功能。

2、社区护理问题分析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治疗上,社区护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社区护士专业技术考核与检查不完善。在护理专业培训方面,依然无法覆盖所有护理人员,社区护理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然后是社区护士相关专业能力问题,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都无法配合家庭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导致社区居民家庭负担过重、患者发病率升高、社区服务水平不达标等。最后是患者本身保护意识薄弱。根据社区患者调查情况来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老年人占比过重,许多居民本身存在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问题,许多慢性疾病都和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存在密切关联。比如在高血压慢性疾病治疗中,患者治疗率只有20%左右。

3、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社区护理措施

3.1加强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护理工作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护理工作中,患者可能会因为长期卧床而存在压疮或者体位问题。作为社区护士,应该让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卧床体位,保持患者身体功能,不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肌肉萎缩或者关节畸形等问题。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翻身,通过防压疮垫减少患者受压部位,加强压疮问题预防工作。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病程比较长,所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和不良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指导,通过热情服务缓解患者压力,同时培养病人们的生活情绪,增强生活自信和信心[3]。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与外界沟通,包括家人、亲人、朋友等,通过正确引导提高病人治疗积极性,改善病情带来的各种不适。

3.2加强患者营养护理与健康训练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社区护理中,应该加强患者营养护理,关注病人饮食习惯、口味与牙齿情况,保证食物的色香味,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安排食物,让患者在吃饭中也能保持一份好心情。尤其是一些过于肥胖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患者运动量,控制患者体重。对于长期卧病患者,可以在饮食之中增加一些钙元素,防止病人骨质疏松。对于生活自理障碍患者,护理人员要鼓励他们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功能训练恢复患者生活自信,从而做到生活自理。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的各种角色,比如工作角色、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等,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不断积累自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护理人员也可以根据患者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一些谋生手段,在社区中做管理员和监督者等。

3.3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宣传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家庭情况有所了解,尽可能改善患者居住环境,包括厨房、卧室与卫生间等。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病情和家庭能力,适当介绍一些医疗护理器械,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4、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部分都难以根治,需要患者长期吃药和治疗。然而许多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存在各种病痛折磨或者心理压力,导致病情无法控制,甚至出现恶化情况。因此,社区护理必须加强患者各种心理辅导和病情控制,通过健康宣传教育和有效干预手段,防止病情再恶化。

参考文献:

[1]尤建华,邱寒艳,庄汝洁.社区糖尿病专病护理服务需求的帕累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106-111.

[2]德吉,多吉班丹,万霞,等.西藏自治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防控体系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133-137.

[3]夏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 19(73):227,241.

猜你喜欢
社区护理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评估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医疗机构与护理管理架构的适应性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影响社区糖尿病护理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策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没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