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结合引导式教学在护理实习护士心肺脑复苏中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02 04:11江晓萍刘燕婷陈新婷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教学

江晓萍 刘燕婷 陈新婷

摘要:目的探究引导式教学在护理实习护士心肺脑复苏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中专实习护生84名作为培训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思维导图结合引导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能考核以及对教学模式的自我评价等。结果 实验组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t=10.526、10.485,P=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习护生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创新思维、加深理论知识理解,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及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习生(X2=11.859、12.418、12.596、11.226、14.062、14.63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循环科实习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心肺复苏;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心搏骤停是常见病,心肺复苏是每一个医学生应掌握的基础技能,但是临床发现护理实习护士掌握程度并不理想,容易造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操作不规范,本次课程在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思维导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引导式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实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模式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1 对象和方法

1.1入选对象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中专实习护生84名作为培训对象其中男生3名,女生81名。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2019年10月本组学生通过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学习过心肺脑复苏;2020年3月通过引导式教学法再次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为《急救护理技术(含实训)》肖敏、王生峰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第一版中的“心肺脑复苏”章节以及2019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中的内容。

1.2.1教学设计:

一般资料 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入急诊科护理专业护生共84名 包括中专62名 大专19名 本科3名 年龄18岁- 22岁 将84名护生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8名 和观察组 46名 两组护生年龄 文化程度及实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2研究方法:两组采用同一名授课老师,教学内容统一采用2019版美国心脏病协会最新心肺复苏指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老师集中教授,现场操作演示,学生自行练习。实验组实施 (1)课前准备: 在正式上课前一周,授课老师创建学习交流微信群,将教学视频上传至微信群共享,通知学生及时下载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随时交流。(2)课堂教学:针对前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相关问题总结之后提出进一步的问题讨论,老师在此过程中参与学生讨论并予以一定的指导接下来由学生进行操作展示。(3)课后反馈:利用微信群让学生自行反思总结此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上传心肺复苏正确的操作视频供学习练习。

1.2.3.评价方法: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学生的理论和操作综合考核成绩和课程结束之后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及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考核考试成绩评价:对两组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评测,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成绩优良率,其中≥ 95 分为优,90 分~ 94分为良,80 分~ 89 分为中,80 分以下为差。(2)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使用本院自制的教学满意度评价表, 6 个维度共计18 个条目[3]。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不确定”、“不满意”3 个梯度,以“满意”选项作为阳性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学生的操作考试成绩评价以(n ,%)表示, 使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评分以( )表示,使用t 检验,结果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

2.1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纵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t=10.526、10.485,P=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实习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实习护生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创新思维、加深理论知识理解,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及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习生(X2=11.859、12.418、12.596、11.226、14.062、14.63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该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比较实验组实习护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三维目标达成度评价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思维导图结合引导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拓宽思维模式,团队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该研究显示了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纵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思维导图了引导式教学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进而也提高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式教学给带教老师增加了一定的带教压力,促使其加强对自身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学习,提高其带教水平。

参考文献:

[1] 覃少坤,许尹丽,姜健梅,等. 思维导图在临床实习生岗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 微创医学2020 15,1(12): 1085-1087.

[2] 張华纲,宋红松,李小刚. 思维导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诊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卒中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5(10):23-24.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