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11-02 04:11刘鑫庞世璐马梦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刘鑫 庞世璐 马梦云

摘要:目的 探究聯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4月收治的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采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和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ADL、MMES和LOTC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 (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DL、MMSE和LOTC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MMSE和LOTCA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更优,P<0.05;(2)干预后,观察组(5.56%)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P<0.05;(3)干预后,观察组(97.22%)的痊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转归水平,值得参考。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指的是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大约占所有急性脑卒中的10%,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的脑出血疾病。有临床[1]研究调查表明国内的SAH发病率约为每年2.0/10万人,也有研究报道表明为每年6~20/10万人,但凡是能够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均可引发此病,常见的病因有颅内脑脉瘤、脑血管畸形和血管炎等,可继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临床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情况严重时甚至可造成生命威胁,因此,积极地开展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和细节性,难以有效降低SAH的有关风险;为改善临床现况,本研究中特地开展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案,以期提高病人的预后和转归水平。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4月收治的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4.2±5.4)岁,首次出血26例,第2次出血10例。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4.2±5.4)岁,首次出血23例,第2次出血12例。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基线数据无差异,可比较,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愿意参与研究。(2)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I~III级。(3)所有患者均无心理和精神性疾病,均无血管和老年性痴呆症。

排除标准:(1)颅内占位病变。(2)存在脑外伤疾病史。(3)存在精神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住院宣教、病史询问、住院指导、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1)心理护理:①情绪疏导:SAH的发病快而重,容易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临床护士应该及时洞悉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压力,减轻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②增强信任:临床护士应向患者讲解治疗目的、方式和预期效果等,在沟通过程中,应保持语言、动作落落大方,加强患者的信任感,以此拉近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治疗依从性。③家庭支持:临床护士可指导患者家属增加远程视频探病频率,避免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因为来到陌生环境而感到孤独和绝望,家属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患者抒发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2)健康教育: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龄大小等个人情况,遵从患者个人意愿制定住院期间的护理方案,并根据护理方案循序渐进地开展健康教育护理:①饮食休息:临床护士应指导急性期的SAH患者严格禁食1~2天,此后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遵医嘱指导、协助进食,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应保持低盐饮食,除应用有效药物外,还应合理调整饮食摄入量,严禁摄入腌制食品和过咸食品,这些饮食容易导致水和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和血压,严禁摄入动物内脏、肥肉等油腻饮食,可加剧动脉硬化和高血压;需严格保持卧床休息一个月以上,必须严格告知患者和家属卧床休息的必要性,严禁过早下床。在卧床期间,要略微抬高头部,翻身时保持低幅度,避免因为头部转动引发再出血。②认知功能护理:在发病后3天,临床护士可播放患者喜欢听的音乐,并给患者讲故事,要求其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一一指认熟悉的人或物,要求患者坚持读报或读书,并通过反复阅读一段文字并复述的重复锻炼来强化其注意力和意志力。③疼痛护理:头痛是SAH的主要症状表现,临床护士应详细记录患者头痛的位置和疼痛,并做出综合评估,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再出血情况,并指导患者家属学会按摩、情感等疗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指导家属监督患者用药,预防脑水肿现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ADL、MMES和LOTC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和泌尿系统感染)、预后情况。(1)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1]和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1]来评定康复治疗效果,ADL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满分100分,ADL极严重功能缺陷为0~20分,严重功能缺陷为25~45分,中度功能缺陷为50~70分,轻度功能缺陷为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100分为ADL完全自理。MMSE评分27~30分为正常,<27分认知功能障碍,21~26分为轻度障碍。10~20分为中度障碍,0~9分为重度障碍。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强,满分为100分。(2)痊愈:SAH出血、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好转:SAH的出血。疼痛等临床症状缓解;加重SANH出血、疼痛等临床症状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DL、MMSE和LOTCA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DL、MMSE和LOTC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MMSE和LOTCA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更优,P<0.05。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5.56%)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97.22%)的痊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持续发展,SAH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具有发病急和病情重等临床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SAH死亡率和致残率普遍较高,且容易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引发认知功能障碍。随着临床医学的持续发展,SAH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该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预后转归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影响,SAH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致使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严重下降,严重影响患者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形成严重的干扰,不利于患者身心方面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的遠期影响极为严重[2]。有临床[3]研究报道显示,SAH在认知功能方面的损伤,主要体现在认知速度、注意力和记忆力等多个方面,发病后的不同时间段,SAH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的损害程度和侧重部位也各不相同,治疗后两周、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其认知功能损害方面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出于哪个阶段,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反应能力和注意力等多个方面。

而临床研究表明,在SAH的早期阶段开展护理干预,对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因为SAH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可在极短时间内发展至危险境地,患者的身心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这促使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和头痛等不良情况,导致患者的精神波动起伏过大,因此临床护士应及时知悉患者的内心状况,耐心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告知治疗SAH的治疗方式、目的、安全性和预期效果,帮助患者减轻内心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另外,临床护士需积极配合健康教育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健康教育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文化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的教育指导计划,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治疗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各项环节,首先临床护士应指导患者主动学会如何防止再出血,其次,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相关的治疗药物,最后,临床护士应充分指导患者及家属共同配合,学习疼痛护理、认知功能锻炼和休息饮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病人的预后转归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本组研究中,我院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展开联合护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ADL、MMSE和LOTC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5.56%)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观察组(97.22%)的痊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这说明对SAH患者采取联合护理的确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情况,减少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转归水平,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杰. 心理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期应用价值[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06(036):65,79.

[2]陈志朋. 人性化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8, 025(009):51-53.

[3]汪文静. 观察循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3):333.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