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2021-11-03 17:15孙健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摘要: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整个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始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文化自信培养的内在要求设计育人路径。以多样文化自信培养活动为载体,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以现实和虚拟交互平台为媒介,多维度和多渠道的弘扬中华文化。以校园文化输出为端口,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

关键词: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引言

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要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根据教育对象思想成长情况,科学制定育人路径和方法。要根据我国优秀历史发展进程,探索和确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着眼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对党的信心信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基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科学的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中的价值定位

(一)引导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着力点

文化自信,体现的是文化价值的肯定,对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必须注重培养他们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记录的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功伟绩,展现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智慧,因此,应将其作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着力点。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的选择,要切实做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定,继而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优越性。

(二)思想引领和正确文化观树立的路径选择

历史昭示未来,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正确文化观的树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不仅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更是正确的价值选择。高校应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引领,令他们能客观和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真正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二、基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根本遵循

(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科学设计文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最终实现以文化人,培育出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大学生。

(二)遵循文化自信培养的内在要求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是为了增强他们国民身份认同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未来成为优秀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始终遵循文化自信培养的内在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三、基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一)以多样文化自信培养活动为载体,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面对具有跳跃思维和独特个性的大学生,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多样和特色活动为载体,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不要局限在理论说教层面,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有效丰富和拓展教育载体,实现多种方式和路径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依托开放和愉悦的文化教育氛围,利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教师应理论和实践双向推进,一方面引导学生系统和深入的学习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和理论。另一方面,利用生动的实践活动,检验和验证学生学习成果,并分析学生文化自信程度,继而合理的渗透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二)以现实和虚拟交互平台为媒介,多维度和多渠道的弘扬中华文化

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需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架构的方式,通过构建开放和多维的教学空间,实现多媒介的弘扬中华文化。高校应以现实和虚拟交互平台为媒介,在不同的空间和场景中进行文化教育。提炼中华文化精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价值,促使他们主动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利用虚拟交互平台,以动画视频的形式讲解我国深邃的中华文化与文明。基于现实交互场景,组织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表达自身的文化观点和立场。例如,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引导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表达政治立场和观点。且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继而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

(三)以校园文化输出为端口,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

以校园文化展现形式,输出和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更有助于学生正确的选择主题。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聚焦,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科学的融入校园文化。利用学生熟悉文化内容,吸引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高校应提炼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将其合理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并利用不同的输出端口进行传播。从个人层面来讲,以校园文化输出为端口,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高度认可。从集体层面来看,高校可利用校园文化交流活动,潜移默化的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并将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深度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令他们主动继承红色基因,并对我国傳统文化形成强烈的认同感。

结语:

总之,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合理引进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客观和全面的了解我国历史和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为核心,科学提取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科学的渗透到文化教育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马青.文化自信视阈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3):54-56.

[2]陈化楠.新时代培育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11):27-28.

[3]敖旭.从文化自信角度谈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J].改革与开放,2020(14):68-71.

[4]罗艳妮.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190-192.

课题:2020年度南阳理工学院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新生起航教育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

作者简介:孙健(1990—),男,河南南阳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从事金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