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型艺术演出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11-03 17:24申婷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青春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连艺术学院利用重要纪念日之际,通过重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剧中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丰富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关键词:《追梦·青春》;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

2019年大连艺术学院推出了原创音乐剧《追梦·青春》,它是一部从当代大学生视角出发,以大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为线索,展现青春理想为主题的励志音乐剧,该剧激励青年学子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用奋斗铸就精彩人生。《追梦·青春》通过四个故事,分别体现了延安精神、工匠精神、塞罕坝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的思想内涵。《追梦·青春》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中,用艺术形式精彩呈现思政课,完成了一场极具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基因根植于大艺学子血液里。[2]

高等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政治品格的培育。大连艺术学院借助《追梦·青春》大型艺术演出活动使思政教育深入化、内容生活化、形式多元化,使剧目中蕴含的丰富教育元素融入艺术形式,来开展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显著,有效推动大艺大思政工作的开展。

一、《追梦·青春》对思政教育的推动作用

1.掌握育人时机,创新思政模式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艺正是抓住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事件节点,通过深入挖掘《追梦·青春》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形成了思政大课堂的“聚合”;通过寻找剧目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从而形成思政大课堂的“融合”;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实现价值引领,形成思政大课堂“契合”,从而引导学生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2.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

《追梦·青春》剧目的演出,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加强,更使学生在理解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方面有所提高。在潜移默化之中,向学生传播先进文化,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并将这种自信融入到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省、行为自觉,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时代新人。

3.引导知行合一,促使思政教育外化于行

通过参加和观看《追梦·青春》,学生产生了极强的情感触动和心理共情,把对学生的日常教育融入到了《追梦·青春》剧目的参与中,把原本课堂上思政理论层面的教育带到了课堂外的演出和观看中,将思政教育的精髓融入其中,这样便使思政教育开展的更生活化、更时代化,将理论的讲述变为无形的吸收,内化于心,促使思政教育的主旨在学生的参演和观看过程中外化于行。

二、《追梦·青春》丰富学校思政教育内容

2.1.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两弹一星”精神的宏伟梦想,到工匠精神的微观执着,《追梦·青春》剧目的主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为了给观众呈现出一场规模宏大、效果震撼的演出,学校经过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创作、排练,汇集了全体师生的专业智慧,凝聚了大艺大爱、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而剧目的成功演出,令全校师生无不为之自豪,这使得大艺学子坚信只要努力奋斗,梦想开始的地方就在脚下,而追梦的彼岸就是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份子。

2.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大艺通过原创音乐剧《追梦·青春》这种鲜活、生动的艺术形式讴歌英雄、讴歌人民,激发了学生身为“种花人”的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将新时代的爱国情转化为学生的强国志、报国行,鼓励大学生把个体小我融入到祖国大我中,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3.培育“四有”新人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需要在实现梦想中经受历练,在奋斗奉献中成长成才,才能不辜负学校的培养、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追梦·青春》的成功演出,充分展现了大艺人敢为人先的坚定信念、敢想敢干的梦想精神、甘为大艺奋斗的奉献精神,也有效帮助大艺学子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三、《追梦·青春》对学校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

1.弘扬中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通过《追梦·青春》演出活动的开展,让历史里、书本中的延安精神、工匠精神、塞罕坝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成为学生生动的践行宝贵机会,将爱国情怀融入剧目演出活动的实际行动中,培育大艺青年学子对国家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帮助学生明白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将砥砺报国之志转化为实践报国之行。

2.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凝聚力

《追梦·青春》剧目将近千人的队伍凝聚为一个整体,在学生排练过程中,舞蹈表演动作的准确整齐,合唱团歌声的韵律精准,交响乐团演奏的浑然一体,这不仅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也形成了所有师生演员共同追梦的集体效应。这个经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更可以让学生将这种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终形成大艺文化,增强新时代大艺文化软实力。

3.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塑造坚韧品格

大艺人一直践行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通过《追梦·青春》这种大型文艺演出实践活动,在台前幕后,不断教育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层面认识到能够代表大艺参与演出正是“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远”,使学生牢记“思政铸魂、立德育人、大愛情怀、守正创新”的理念,不仅要怀揣远大理想,培养永不退缩的坚韧意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进而形成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要有捕捉时机的敏锐意识、把握时机的育人能力,学会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大艺正是抓住建国7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原创音乐剧《追梦·青春》。剧目体现了艺术创新、文化责任、思政铸魂等方面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思想价值,以生动化的教学过程实现了思政课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创造省内103所高校及百万青少年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壮举,被赞誉为“一堂感人至深、别具特色的思政大课”。这正体现了大艺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以及这所民办艺术高校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大艺人勇于担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郑磊;申泽鹏;马田,谢正洋.国家重大庆典活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研究.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04).

[2]王贤俊.原创音乐剧《追梦·青春》思政教育理论创新与艺术实践探索.艺术教育.2021,(02),269-272.

作者简介:申婷(1981.06),女,汉族,山东莱芜市人

工作单位:大连艺术学院,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青春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青春不打烊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