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

2021-11-03 17:15鲍荣娟孔德丰吴迪刘勇庞海云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改革

鲍荣娟 孔德丰 吴迪 刘勇 庞海云

摘要: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科学建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落地的有效载体。"三全育人”理念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观测的科学视闻,系统折射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教育主体的全员凸显不足、教育过程的全域性把握不够、教育方法的系统性整合不优等问题。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视角着力构建多元协同的组织体系、全城监控的实践体系、全方住融合的方法体系,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的客观需求,也是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学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

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关系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良好的思想水平、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独立的人格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时代新人应具备的素养,直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进程。培养素质型时代新人的基础是才智,先导是立德。培育时代新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配合、学校育人主导、社会熏陶影响。在时代新人培育工作体系中,高校发挥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主渠道功能,思政课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育教学过程位于关键环节,其他育人力量也不容忽视。社会高速发展,国内外环境多变,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发展契机,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暴露短板,如育人主体队伍不健全、育人过程衔接不紧密、育人方位配合不协调等问题。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理论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以相关理论知识为研究基础,以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育人方位方面的短板,以实现路径为研究落脚点,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育人方位方面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坚持全员育人,搭建心理健康教育育人体系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应该发挥学生、教师、学校等育人体系的作用,协同处理心理健康工作。发挥学生朋辈教育功能,打造心理健康三支学生工作队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1)打造宿舍心理信息员队伍。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大学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在宿舍里表现出来,每个宿舍设置一名心理信息员至关重要。心理信息员这支队伍是我们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关键一环。

(2)打造学生心理委员队伍,明确各班必须设立心理委员,负责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了解班级同学心理状况并及时向辅导员报告。组织全校心理委员集中培训,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开展优秀心理委员评选,调动心理委员积极性。

(3)打造学生心理社团骨干队伍。学校、学院要建立心理社团,由经过心理知识培训的心理社团成员有针对性地给其他同学辅导,以朋友的姿态,通过情景游戏引导新生恰当地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发挥教师专业融合功能,建立心理健庚一支教师队伍,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

(1)建立心理辅导与咨询专业教师队伍。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

(2)建立心理辅导员教师队伍。心理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能够取得学生的足够信任,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地面对生活。

(3)建立心理健康兼职教师队伍。要充分动员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列入心理健康兼职教师队伍。宿舍、教室、圖书馆、食堂、运动场这些都是大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管理人员要在服务中关心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并及时向心理健康中心报告。

二、坚持全过程育人,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阶段目标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程化。大一学生初入大学,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心理健育课程应该进行适应性教育与人际交往方法指导。大二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习进行心理调适至关重要,要掌握心理学中的遗忘曲线规律,了解交替学习、认知策略等学习策略与方法。大三面临考研与就业的抉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讲授情绪管理与疏导方法,讲解人格的特点与类型,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同感。大四学生面临就业,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讲授非智力因素与职业的匹配关系,讲授面试心理技巧等。

2.心理咨询服务全程化。大学生心理咨询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造学生情感品质,完善学生个性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在心理咨询前期,利用心理普测,逐一回访心理问题学生,确定重点关注对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在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自身问题,运用正确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心理咨询后,做好学生的追踪,随时了解学生变化,及时进行关注与随访。总之要由治疗性教育向预防性与治疗性教育并重转化,从问题障碍学生向学生大众转变,注重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心理问题控制于伊始。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程化。开展系统性、周期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激发心理学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春季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月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放松学生心情;夏季、秋季开展21天习惯养成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冬季开展心理健康盲行团辅活动,为学生彼此信任、大胆交流提供平台。

三、坚持全方位育人,扩充心理健康育人途径

1.宿舍跟进提供心理支持,打造温馨家园。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当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宿舍同学将成为他们的心理支持者,和谐的宿舍氛围能给学生更多的安全感与精神支持。加强宿舍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的宣传,帮助学生养成换位思考,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让每个同学都能把宿舍当成家放松心情,主动表露,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2.网络互动宣传心理知识营造心理氛围。一是要建立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开设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测评、心理问题应对技巧等相关栏目,通过电脑、手机终端,使学生随时随地能按需阅读。二是要建立心理咨询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提供咨询服务,让学生畅所欲言,倾吐真情,释放心理压力,这样可以弥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三是要建立心理互动体验平台。通过网络播放心理剧或心理微电影,让学生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丰富内心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增强体验的真实性,使网络教育成为互动性教育、预防性教育。

3.家校联合反馈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危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長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方式、家庭关系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当学生发生心理疾患时第一时间通知家长,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询问学生的精神病史,熟知学生的思维处事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动员学生家长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经常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关心,给孩子解决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4.教医共建畅通联络渠道,方便学生转介。充分利用当地精神卫生医院等社会资源,积极争取它们的合作与支持,聘请精神卫生医院精神科医生来校坐诊,接受学生求助,对学生的问题给出评估意见,提出治疗建议,并就如何帮助学生,防范学生自杀、自伤等为学校提出工作建议精神卫生医院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专家到校,提供专业的支持,为严重心理疾患学生建立就医、住院等绿色通道。

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全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产生的理论基础,理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发展过程。在党中央统筹部署和高校积极贯彻执行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整体情况令人满意,但也存在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构成要素出发,简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育人方位方面的总体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着重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育人方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实现路径部分和现实问题部分相互对应,突出本文研究的针对性。在相关理论问题、理论依据、现实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育人方位方面的对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育人工作水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旨在解决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落实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三全育人”工作,当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何形成全员合力,全程有机衔接,全方位展现,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不留死角、不间断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探寻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概述相关理论渊源和理论依据,对“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概念进行界定,厘清二者的逻辑关系。其次,对基于立德树人的“三全育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在全员育人方面合力不足、全过程育人方面没能有机衔接,全方位育人方面没有多方联动等主要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全员参与,形成立德树人育人主体合力;全程跟进,加强立德树人各阶段有序衔接;全方位展开,形成立德树人多方联动格局;以此,提高“三全育人”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在其教育学著作中曾提到:“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强调了德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学中突出“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正三观,树理想,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等战略性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课程思政”理念使我国高职教育的德育改革逐步由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不再唯思政课论,而是抓住职业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强调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均要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发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解决专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让所有教师履行育人职责。“课程思政”理念使我国高职教育的德育改革逐步由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不再唯思政课论,而是抓住职业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强调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均要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发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解决专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践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让所有教师履行育人职责。

参考文献:

[1]马彦,“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求知,2018(08):46-47.

[2]曹畅.高校“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1):188-189.

[3]袁伟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1

作者简介:鲍荣娟(1983.3-),女,汉,讲师,法学博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佳木斯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21JYI-50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