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2021-11-03 17:55黄忠梅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黄忠梅

摘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的作用,而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灵活度、广度、深度与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基础。因此,提升数学教师概念教学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1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核心素养的意义

数学学科的设立初衷便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碍于我国既有的教育体制在各个阶段教育中,数学学科向来是偏难的一门的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其的学习力不从心,虽然学校对数学课程比较重视,但是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我国各阶段数学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难免不令人叹息。随着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也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撰写本文时,本人查阅了相关的参考文献,从中发现现阶段我国各中学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上均纷纷引入了核心素养,促进了数学课程的发展。

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方式单一,知识讲解枯燥乏味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难通过单一的讲解方式使学生快速理解. 而现阶段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加学生练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另外数学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加上教师们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课后大量的数学习题等因素,也使得学生们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慢慢地会生出厌弃和烦躁的心理,甚至于有些学生一听到数学课就会心生恐惧. 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心和重视.

2.2 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学会举一反三,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而在当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原则上的问题,即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被忽视,无论是对于知识概念的讲解还是对于练习题的讲解,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对习题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数学这门课程本身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使得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载体,从而影响学生积极进入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去.

3 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3.1 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现阶段,由于科学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课堂氛围与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有了明显的区别. 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积极运用音视频等技术引导学生学习,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充满趣味的音视频的辅助下进行知识的讲解,从而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 学生们主动进入到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的课堂中去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质疑,在师生间的互动中使得课堂氛围也随之变得活泼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在其中一步一步地突显出来.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不仅数学问题堆積得越来越多,也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主动性下降。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老师应从最根本的出发,提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环节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以《对数函数》的教学活动为例,老师可开展相应的问题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了解相关知识。而后出示以下题目: 函数 log2x 的值域是什么,函数 log2( x2-x -6) 是什么等等,之后争取学生的意见,如采用分组合数探讨的形式或是四柱开展探究,根据学生的反应采取接下来的做题环节,体现出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和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相比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根据学生的意见开展学习,可以让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更加专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主动性。

3.3 培育学生推理能力,强化做题的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做题效率,而后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以《归纳推理》为例,在课程教学前,老师需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 通过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相关技巧,之后能够灵活运用到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推理是从个体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以推理三角形内角和公式( n-2) ×180°为例,老师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如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 180 度,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360 度,五边形的内角和为 540 度,那么可通过内角和公式得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吗? 如果能够准确得出数值,那么能够反推验证公式的准确性吗? 让学生通过真实操作,感知到归纳推理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之后,在接下来的做题过程中,学生可按照自己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的推理过程,然后强化做题效果,增加对知识的印象,使得推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加自身数学的核心素养,为接下来的数学内容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推理支持。

3.4 增强学生数据分析,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依旧存在应用题,不仅材料较长,由于部分知识点一字之差,还会导致学生混淆知识点,导致信息检索失败,从而在做题的起始就便偏离正确方向。为此,为有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老师应增加学生对题目中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发现题目中设置的“知识陷阱”,让学生重新回到做题的正确方向。以《圆》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例,在此单元的最后,会出现综合式的应用题,其中点斜式、斜截式等是学生阅读材料中容易混淆的概念,为提高学生正确检索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着重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就对二者有深刻的认知。之后,在接下来的做题中,能够潜意识中更加仔细的阅读材料,对数据进行正确分析,让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对高中数学老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为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更加有效的开展相关数学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李龙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俞蓉,刘效丽,赵世恩.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概念教学阶段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4):173-178.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