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绘画题材在本科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2021-11-03 17:55付丽春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蒙古族题材内蒙古

付丽春

在绘画类本科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其中在对绘画题材的选择与实践这一方向。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身在内蒙古蒙古族绘画题材是我们不论主观还是客观都会面临的一类可选择的题材。

绘画题材的选择,在艺术发展的任何阶段,对于画家来说都是挑战。选择怎样的题材直接关系到画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审美或者主题,也关系到能否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内蒙古辽阔的草原,那种厚重、雄浑、博大、朴实、乐观、浪漫以及他的诗歌和音乐,所有的一切都给我们带来了美好。国家那么大,但是内蒙古的文化影响到各个民族,这是他的魅力所在。到了内蒙古大地,你就充满了一种生命力。就像一匹奔驰在雄壮草原上的蒙古马。就像草原上翱翔蓝天的雄鹰。内蒙古有许许多多的强大的视觉的极具冲击力的语言,能够融入到绘画的创作当中去。并且在内蒙古的当代美术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妥木斯先生是第一代最具影响力的草原画家,烙印于他内心的草原情结和蒙古族文化,促成了他在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与当代性的探索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朝戈先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在草原上画画,是草原的水土滋养了他,朝戈被我国美术界誉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和中囯画坛的心理学家。苏新平早年在草原的生活体验以及军队服役的经历使得他对大地、天空与心灵的孤独状态体验深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这类主题的版画作品,显示了其艺术精神的力度和生命意志的强度。草原上具有影响力的画家有很多。比如画家赵九杰,张立平,李德才,海日汗,云希望等等。在我们高校绘画教师队伍里有一大部分的教师本身就是优秀的蒙古族题材画家,比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白嘎力,张衡,张存刚,陈晗盛等,内蒙古艺术学院的苏茹亚,颉元芳,孙玉宝,苏雅拉其其格等。还有其他院校的张国圣,乌恩琪等不胜枚举。在教师队伍里有获得各类国家级的美术大奖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水彩金奖获得者颉元芳老师的绘画主题为《远方》,描绘的就是一对中年蒙古族夫妇在草原上瞭望远方的情景,画充满了对草原的深厚感情,给我们带来了爱的共鸣。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按照文艺系列讲话的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深入生活,深入到内蒙古这块火热的土地,把自己熟悉的,热爱的,在生活当中了解的这些最美好的形象,最美好的生活情景,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来。蒙古族题材绘画有着浓浓的大众的生活气息。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题材的研究与发展完全可以从本科阶段介入。即能让这一题材得到新时代青年的阐述与表达,又可以带动本地区高校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我们内蒙古的高校绘画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地区特色。

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绘画潜质的学生。在对他们的教学引导过程中,除了技能的训练,还应注意审美与思维的提升。耳濡目染,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地域环境对他们来说既直接又深刻,题材的选择也是他们要了解和学习的一部分。蒙古族题材的介入与学习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有他的实际价值的。任何事情我们都是先从自己熟悉的,身边的人物及场景开始然后逐渐廷伸拓展开来,最终达到自我与时代的平衡,形成具有表现力的美术绘画作品。而我们绘画类的本科教学也需要与自我结合与时代结合。这在绘画题材上离不开蒙古族因素。就内蒙古艺术学院的教学而言,我们的培养定位是: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以绘画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在深入发掘充分运用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绘画创作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能在艺术创作相关领域从事美术创作或者教学的应用型人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蒙古族的绘画题材是要介入到教学当中的,能够在四年本科教学中有明确的应用和研究的。那他具体是如何体现的呢,这就要从四年的教学当中逐一分析。

这里就内蒙古艺术学院的教学为例。本科四年各专业一二年级主要以基础课为主,包括素描静物、素描人像及全身像;色彩静物、色彩风景、色彩人像及半身像。这些课程涉及到静物的选择,模特的选择,风景的选择。这些选择就是绘画创作题材的前身,蒙古族的日常用品、服饰、工艺品以及人物模特,还有大草原的风光民俗,都会出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把握这一特点,进行主观利用与提升。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内蒙古艺术学院,本地区相关的专业院校情况基本相同,盟市的高校由于地域原因,涉及的可能更加深入与广泛。美术创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画家反映生活的本质,以人文精神关注现实,关爱自然。二三年级每个专业进行外出考察与社会实践的课程,这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利于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解决在課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入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当中去,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内涵。也能更好地收集到第一手素材,深入把握创作对像,激发创作灵感,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外出实践釆风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深入内蒙古地区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锻炼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进入三四年级以后,一些专业就已进入到了创作的阶段,创作主题的选择与研究纳入了课程范围。我们可选的题材很多,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主题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来源,很多学生来自草原,或者本身就是蒙古族,他们对于这一题材的选择和热爱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的表达。再比如老师的示范与引领,多数教师自身创作主题便是蒙古族题材,这有意无意地会影响和传授给学生。再者,国家一直倡导民族团结的主题创作,也为更多的民族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理念。

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在题材选择与研究方面加大关注力度, 在课程的安排与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对题材的主动思索与探究的引导,为他们创造研究和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生活的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进行蒙古族题材的创作,为学校与地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民族服饰绘画与色彩表现》赵平勇 中国传媒出版社

[2]《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史》宋小飞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张倩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民族美术教育在内蒙古高校绘画教学中的现状研究——以蒙古族绘画题材为例

猜你喜欢
蒙古族题材内蒙古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闫锡聪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内蒙古大草原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