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阅读教学视角下,欣赏小学英文诗歌的“三美”

2021-11-03 22:10李洋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美美育教育

李洋

摘要:英文诗歌,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载体,它通过饱含韵律美和节奏感的语言形式,充分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表达了出来。英文诗歌,同中文诗歌一样,以其独特的“意美、音美、形美”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本文以“均衡阅读教学理论”为基础,聚焦小学中年级英文诗歌教学,以绘本Fly, Crane, Fly!为例具体介绍笔者对英文诗歌教学的实践与感悟,以期对课堂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文诗歌,均衡阅读教学,美育教育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1而英文诗歌,以其优美深远的意境(意美),朗朗上口的音韵(音美),和对仗整齐的形式(形美),不仅成为了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美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关于小学英文诗歌的教学案例并不多见,教师对于诗歌体裁的文本讲授,也往往存在过度分析词句、教师单向输出,和缺乏迁移创新等误区。本文以诗歌体裁的拼读绘本Fly, Crane, Fly!为例,以均衡阅读教学理论(也叫均衡的英语读写素养2)为依据,梳理小学中年级英语诗歌教学的流程与方法,以期提高赏析小学英文诗歌的可行性和示范性。

二、理论基础

2.1 均衡阅读教学理论(Balanced-literacy)

“什么是最有效的阅读教学?”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产生了两个针锋相对的学派—拼音教学和全语言教学。拼音教学(Phonics-Based Approach)认为,最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是解决学生对语言最小单位的解码能力,学生首先能够自动识别词,阅读教学才能产生更大的意义,美国儿童在早期也一直沿用此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而全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则认为语言是完整的,不可切分,强调学习者的整体性、语言本身的整体性以及语言学习情境的整体性3,这种“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模式,也曾一度成为美国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南。在这样激烈的“阅读战争”下,均衡阅读教学(也叫均衡的英语读写素养),汲取并融合了两个学派的精髓后应运而生,其将阅读教学过程看作是整体与部分,解码能力与主题建构不断交叉、螺旋上升的过程。即先对阅读文本进行完整阅读,再指导学生关注具体的语言功能;既注重语音意识的培养,又关注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在此基础上,中国小学生的均衡英语读写素养发展模式中,还需遵循将拼读、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关联和整合的有效教学路径4,从而促使学生与已有知识和阅读文本之间,不断互动链接,不断生成新知。

2.2 “三美论”

鲁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说“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先生在诗歌翻译领域也提出了这个重要的--“三美”理论5。其主要内容是“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是指原文内容所产生的意境美;所谓“音美”,是指文章的格律,韵脚所展现的韵律美;所谓“形美”,是指诗歌长短和对仗工整的形式美。中国诗歌讲究抑扬顿挫,平仄合一,如七言律诗,五言律诗等,英文诗歌同样有着多样的押韵形式,如头韵(Alliteration):指诗歌中押韵词的开始字母重复,如great和grow;谐元韵(Assonance):指诗歌中押韵词的重读元音重复,如great和tail;尾韵(Rhyme):指诗歌中押韵词的结尾字母重复,如great和sweet等等。

三、诗歌教学案例

3.1 课例背景

Fly,Crane,Fly选自《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第五级》,主要讲述了仙鹤努力飞翔,帮助玉兔飞到月亮上的有趣故事。本文为记叙文,通过仙鹤帮助玉兔实现梦想,到达月亮的友谊故事,体现了“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的主题,全文共206个字。

[What]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很久以前,玉兔生活在极为寒冷的地方,每一个冰冷又黑暗的夜晚,玉兔都仰望着明亮的月亮,希望能飞到月亮上生活。于是,他询问每一个路过的动物“如何能飞到月亮上”。最终,仙鹤不懈地飞翔,终于带玉兔到了月亮上,玉兔和仙鹤从此成为一生的好朋友,体现了运用自己的优势帮助别人,友谊长存的主题故事。

[Why]写作意图

作者通过仙鹤帮助玉兔飞上月亮,实现梦想的故事引发读者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朋友实现愿望,建立友谊。

[How]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

本文为记叙文,全文采用倒叙手法,按照时间轴可分为两部分:现在时和过去时。其中,过去时的情节部分,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幕:第一幕是玉兔住在冰天雪地的地方,他梦想着住到月亮上去,获得温暖与光明;第二幕是玉兔询问每一个路过的动物如何能够飞到月亮上,最终玉兔遇到了仙鹤,仙鹤不辞辛苦,带着玉兔努力飞翔;第三幕是仙鹤和玉兔到达月亮上时,玉兔满心感激,给仙鹤留下了一抹红色的印记,他们的友谊长存。如今我们看到湖边的仙鹤,擎长的双腿,轻盈的步伐,低头轻舞的优美姿态,眼周的那抹红色印记,象征着仙鹤和玉兔之间长久不变的友谊。

3.2 实施过程

3.2.1 感受“意美”

文本导入:观察封面,预测信息

Activity 1 学生观察封面,获取信息,并預测仙鹤和玉兔在谈论什么。

Q: 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cover?

Q: Who is the crane/hare?

Q: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设计意图】 提取封面信息,正确朗读本课目标单词fly, 能够认识和准确朗读crane(仙鹤)和hare(玉兔),在此设置悬念,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本呈现:获取梳理,分析判断

Activity 2 图片环游(图1-5),体会玉兔渴望飞往明亮月球的心情,并猜测到底谁可以帮助玉兔。

Q: Whats he doing now? 图2

Q: How was he feeling? 图3

Q: What did he really want? 图4

Q: How can he get to the moon? 图4

Q: Who did he ask for help? 图5

Q: Who helped the hare at last? 图5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目标单词sky, bright, tonight等的词义和发音,为之后寻找押韵词和总结发音规律做铺垫,培养学生感知与注意能力。引导学生猜测玉兔将如何求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Activity 3 自主阅读(图6-9),回答問题并找到仙鹤的两处变化。

Q: Did the hare get to the moon?

Q: Can you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about the crane?

Q: Why did he get long legs?

Q: How did he get a red mark on his head?

Q: 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see the crane with long legs and a red mark on his head?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快速找出答案仙鹤帮助了玉兔。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两幅图片,发现仙鹤到达月亮后的两处变化,体会付出与友谊,从而培养学生的获取与概括能力。

3.2.2 朗读“音美”

文本回顾:听读故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找到押韵词并总结发音规律。

Activity 4  学生完整听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完整听故事音频,梳理故事情节,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Activity 5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理解并找到诗歌中的押韵词。

Q: Do you know why this story is also a poem?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押韵词的特点,并找出更多诗歌中的押韵词,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Activity 6 找到押韵词相同的发音/ai/, 观察并总结y/igh的发音规律,联想更多单词,尝试看词能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总结y/igh的发音规律,联想新单词和练习看词能读,培养学生的拼读意识和解码能力。

Activity7 朗读全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含有y/igh的押韵词后,自主朗读诗歌全文,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3.3书写“形美”

Activity8 学习任务单Task1,听音能写

【设计意图】在看词能读的基础上,教师尝试听音能写,顺延诗歌的情境,教师运用含有y/igh的新单词,创编了一首玉兔写给仙鹤的新的诗歌,促进学生内化与运用能力(如图1)

Activity 9学习任务单Task2,完成书信,创编结尾

Q: Finish the letter with the words above.

Q: If you can, please try your best to write the last sentence with rhyming words.

【设计意图】Task2用Task1中的单词补全书信,再次梳理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押韵词的应用格式。两个任务之间互相搭支架,难度逐步升级。同时,Task2中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尝试用押韵词创编新诗的结尾,分层的任务设置,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均得到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迁移和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本课以诗歌体裁的拼读绘本为语境,在均衡阅读教学视角下,分别从诗歌的“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层层深入,纵向递进,引导学生在感知诗歌主题意义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字里行间的韵律美,并通过读写结合的分层任务单,帮助学生把诗歌中用押韵词来展示美的过程内化于自身,最后同学们共同分享自己创编的诗歌结尾,互相启发,进一步达到迁移创新、学以致用。

四、结语

诗人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把诗歌定义为“用韵律创造美”6。而均衡阅读教学对于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欣赏英文诗歌,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既能够指导教师从诗歌的“三美”角度,呈现诗歌,赏析诗歌;又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审美感受,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79(01):11-19+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b.

[3] 王璐瑶.从碎片到整体:论小学英语诗歌教学中的转向[J].英语学习,2021(05):33-36. 英语学习, (6): 27-35

[4] 张常娥. 2020. 阅读悦思跃成长[M].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

[5] 王蔷. 2017.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王蔷. 2021. 连接拼读、阅读与写作教学——均衡的英语读写素养发展模式探析[J].

[7] 杨舒眉.英语诗歌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2):39-41.

猜你喜欢
三美美育教育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舞动”的音乐课堂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高坡“三美”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