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画《封渊》画面形式语言的分析

2021-11-03 00:12郭函宁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成长教育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的黑白木刻创作经历,对本系列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从学术价值和情感价值两个大方面对创作进行阐述。论文通过实际创作对成长历程中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用不同的刻画手法做出了诠释,完善了黑白木刻中该类型题材的通用性技法与理论。从情感价值上讲,该系列创作基于黑白木刻特有的视觉效果,通过线条和黑白等艺术语言,辅以视角上的压迫感与代入感,将从青春期到成年期跌宕起伏的心理环境表现得更加直接,呼吁广大家长成绩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合理疏导对其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黑白木刻;教育;成长

在多年的版画学习生涯中,黑白木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了我,由于其画面中通常蕴含着强烈而直接的黑白对比关系,使其尤其适合表现情感与回忆,这也是我本次创作组画选择黑白木刻的原因。

从情感价值上来说,该系列组画记录了本人的成长历程,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忆来强调青少年在走向成年的这段时期里所蕴含的特殊性。所以,本文不光是对黑白木刻技法的探究,也同样从情感价值方面出发,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作为画面内容,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不同时期的心境展现出来,或压抑或轻松,有黑暗有光明。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的创作过程、技法、心得以及情感与大家分享。

在我的黑白木刻的学习生涯中,有位版画家对我作品的风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比利时画家法郎士·麦绥莱勒,他的作品给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初期构图或者大的黑白建立关系上,这种不是很复杂却使大块黑白产生错落纵横的叠压关系的表现方法使我觉得其将黑白木刻的特色利用得相当到位。第二位是美国画家洛克威尔·肯特,他的作品给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具体刀法的表现风格上,在局部上通过细致且互相平行的排线,既对画面的黑白关系做出了一定的修饰,又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体积,最重要的是这种排线的技法突出了刻刀在木板上特有的痕迹,使得木刻中的刻刀这种独特工具的韵味表现得更有代表性。

在对画面的黑白分割与色块间的叠压关系上,我受麦绥莱勒影响较深,他的很多张作品都巧妙的通过黑与白之间的相互覆盖表现出了很强的纵深空间感,我把这种较为宏观的黑白处理手法融入到了我的创作中。此外,通过对同一事物的重复刻画与有序排列,使画面在保有韵律性的前提下不失工整与严谨性亦是我从他的作品中所受到的重要启发。

在创作中,一方面可以巧妙地利用黑与白这两种对立的颜色来表现青春期心理中的那种很纯粹的矛盾与冲突。而成年人的心理世界过于复杂,冲突并不意味着黑白对立,所以我认为黑白木刻用于表现青少年心理特征是有其独到的优势的。黑与白无疑就在画面中产生了对立与冲突,这种对立与冲突就是青春期心理在黑白木刻画面中的体现。同时需要合理运用黑白语言来体现静态美,静态美包括“忧愁”、“思念”、“哀伤”、“永恒”等等诸多情绪。在需要表达诸如“欢快”、“激昂”、“速度”、“爆炸”此类强调动态的情绪或场景时,画面中构图阶段的黑白切割相比于静态场景会更加复杂和有交错感,并且经常会出现黑白色块互相嵌入的情况,在局部也会用强烈且棱角分明的黑白对比来突出碰撞感。由于黑白语言的变化,画面的整体风格也更倾向于表现动感的韵律美而不是静态的秩序美。

相对于成年人而言,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更直白的体现在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上,所以以这两项为代表的人物细节就更适合用来说明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这种表现的手法是直接且强烈的,哀伤就是低着头沉默不语,高兴就是欢呼雀跃,愤怒就是攥紧拳头抿着嘴,如果能把这些易于捕捉的人物细节尽数应用到主人公的情感表现之中,那么他的心理活动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另一方面,为了画面整体上的情感基调与构图上的黑白切割能够不受破坏,在创作过程中将其固有黑白弱化甚至反转,以将其统一到该物体所隶属的画面黑白大关系中。个人情感的表达是一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作为作品的创作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在保证个人情感独特性的大前提下对这种感情进行艺术处理。

我认为,一幅作品中个人情感的艺术化加工应该早在构思阶段就应该已经成型了,比如在创作一幅作品之前,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快乐”,那就要在起稿阶段先想好如何安排画面来表达这种“快乐”,所以就要从人类情感的共性中寻找一种大家都会觉得快乐的元素融入到自身的画面中对自身作品的内容构成进行重塑和再造,将这种快乐共有化和夸张化,使其在情感表达方面更加有感染力。在理清了这个思路以后,对其他类型情感的艺术化处理也就变得更加有迹可循了。

总而言之,学习和借助其他艺术家的成熟技法对我们艺术创作有极大帮助。

由于本系列组画的主人公原型就是我自己,所以,我希望借由本次创作和论文将我的精神传达出去,通过我的自身经历引导和鼓舞当下时代的青少年:成长是一条很长的路,这条路无论散布着多少悲伤多少黯淡,也都只是暂时的,就算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也从未想过向负面情绪屈服,斩断一路荆棘,凭着自身的努力与信念于最黑暗的时刻涅槃,一切终究会走向光明。

由于大多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黑白木刻作品都以成人为素材,所以在作者周围的环境中,对青春期心理进行刻画的作品已然是屈指可数,所以作者认为以黑白木刻这种经典的表现手法来将青春期的种种心理活动艺术化和夸张化以引起社会对青少年心理的重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概括的说,黑白木刻这种以情感表达见长的版种与以冲突性和情绪化为特点的青春期心理的契合度便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日)黑崎彰,张珂,杜松儒.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张奠宇. 西方版画史[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3]韦措尔特. 丢勒和他的时代[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4]闫翀, 刘媛. 纯化的木刻艺术[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5]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中国版画2018·下[M].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6]李树声, 李小山. 寒凝大地 : 1930-1949国统区木刻版画集[M].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

[7]周宗奎.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郭函宁(1994-),男,吉林四平人,硕士,研究方向:现代版画语言研究。

猜你喜欢
成长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