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建议

2021-11-03 00:24马娟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诊断方法类型防治措施

马娟

摘 要:在养鸡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该病的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一旦发病就会对鸡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并且该病的治疗难度很大,一般很难治愈,如果该病大规模的爆发,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的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就需要对该病的类型以及诊断方法了解清楚,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鸡群能够健康生长,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类型;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免疫抑制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使得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低下甚至缺失的现象。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包括疾病、应激、营养等。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人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就是由病毒引起免疫抑制的典型代表。在禽类,也有许多免疫抑制性疾病。在这些疾病中,有些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危害易被认识到,而有些虽不表现明显症状,但由于造成的免疫抑制使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造成对多种致病因子易感性增强及疫苗免疫失败。当然,有些疫苗免疫本身就属于这种隐性感染的情况。所以,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不仅因疾病本身造成发病及死亡,而且由于免疫抑制造成的一系列恶性结果,给养禽业带来更大的损失。由于鸡病毒性免疫抑制造成的危害很大,会诱发病鸡出现各种症状表现,一旦这种病毒进入到鸡的体内,就会形成相应的免疫防疫体系,会使接种的疫苗失去保护的作用。再加上该病治疗起来很难,因此,应该要在日常养殖加强防范,为鸡的养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该病发生的几率。

1常见的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的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第一种是鸡马立克氏病,该种类型的属于一种肿瘤性的疾病,且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发病后会严重影响到鸡的生产性能,很多的器官都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直到衰竭而死。第二种是传染性法氏囊病,引发该病的主要病毒为法氏囊病毒,患病后会对淋巴 B、T 细胞的成熟产生影响,进而会出现免疫系统发育的问题,最终会降低鸡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1]。第三种是淋巴白血病,该病会直接攻击到鸡的免疫系统,紊乱了鸡的免疫系统,致使鸡的免疫力下降。在患病的过程中如果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加大了病死的几率。

2诊断方法

由于该病对鸡产生的危害很大,不仅患病率很高,且致死率也很高。因此,有必要掌握科学的诊断方式,利用现代诊断技术及时的进行确诊。在诊断该病时可以先依据症状表现进行初步的判断,之后再借助实验室诊断的方式进行。该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诊断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再加上该病的病原种类很多,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判定。在实验室诊断的过程中常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血清法[2]。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检测的成本较小,很适合大规模养殖户对病鸡进行群体建议,且这种方法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可以利用隐性感染的检查来对诊断和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这种方法采用的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在检测的过程中提取病鸡的血液,以此来检测血液中血清抗体的含量,依据检测的结果来判定鸡是否感染上了该病。通常来说,血清检验采取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现有 的技术中常用的是试剂盒模式。如果检测的样本越少,且成本越高,相反检测的样本越多,成本越低。另外一种是分子生物检测法,这种方法是除了血清检测法之外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运用的原理是病毒核酸特异性,也就是说利用的是病例之间的特异性片段来作为选择的引物。如果检测的结果为阳性,则表明引物能够成功的扩增核酸[3]。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在发病鸡群中检测的效果会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检测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要大规模的检测,成本也会相对增加,对于有实力的养殖场可以选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还可以作为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這一点,以此来提前做好防范的措施。如果养殖场自身不具备检测的能力,应该及时送到当地的兽医部门进行确诊。

3防治措施

有多种的病毒会引发鸡发生免疫抑制,而免疫系统是鸡体内最重要的一个保护系统,一旦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各种病原体就会侵入到鸡的体内,进而引发各种疾病,给鸡的健康造成危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鸡死亡。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场所来说,饲养的密度相对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疾病的流行速度[4]。最关键的是,这种疾病会影响到疫苗接种的效果。疫苗接种是预防各种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在养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疫苗毒株进入到体内需要有相应的免疫系统进行识别,这样才能确保免疫的过程,最终会初选抗体,进而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形成了相应的防御体系。这是就算有病原体进入到了机体内,免疫系统也会组织病原体对机体造成损害。而且,无论是由何种原因引发的该病,治疗起来的难度都很大,一般建议对症治疗,但是却难以根治。但是,一旦免疫系统受到了侵害,就无法正常的建立防疫体系,最终接种疫苗也就失去了意义。鉴于该病的危害,应该要加强防治措施。在防治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科学饲养。一旦饲养的环境很差,就会增加鸡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在卫生条件以及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下,很容易导致鸡只出现继发性感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鸡的死亡率。因此,应该要加强饲养管理,不仅需要控制好养殖的环境,还需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处理。要给鸡提供营养物质丰富的饲料,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相应的物质加入到饲料中,以此来提高鸡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应该要及时的清扫圈舍,将粪便清理干净,给鸡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活动场所。并且,应该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在消毒的过程中应该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执行,不能长期的只使用某一种消毒液,应该要更换消毒液,确保消毒的效果。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少应激反应,应该在夏天做好降温的工作,在冬天做好保暖的工作,要确保圈舍内的温湿度适宜。特别是定期的通风,保证圈舍的空气流通、环境干燥。第二,要执行好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对于规模化的养鸡场应该要严格按照全进全出的制度执行,并且应该要鸡的种类进行明确的划分,划分好以后应该要分开饲养,一定要禁止将不同种类的鸡群混养。一旦鸡群出栏以后,需要立即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消毒完成后需要空置一段时间后才能再次使用。这样做能够有效的预防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的发生,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第三,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前接种疫苗,应该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在此基础上来选用疫苗的种类,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执行,确保疫苗接种的效果。雏鸡在出生后的第一天就应该立即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该疫苗的效果能够维持在雏鸡出栏之前。在育雏前期应该要接种法 氏囊病毒疫苗;等到在开产之前应该要接种传染性贫血疫苗[5]。还应该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鸡产生的粪便一定要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养殖中产生的垃圾,如果随意丢弃垃圾,不仅会危害到鸡群的健康,更为关键的是会污染到周围的环境。

结束语

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的危害很大,应该要明确该病的诊断方法,以此来做出正确的判断。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治,首先,应该要在日常饲养中多下功夫,确保圈舍内外环境的干净、整洁,并及时消毒,将潜在的病菌杀灭掉;其次,应该要按照全进全出的原则养殖,对于不同种类的鸡群不能混养在一起;最后,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按时接种疫苗,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妍,林丽丽. 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防治进展[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191-192.

[2]王清宇. 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诊断与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2019,15(3):177.

[3]吕其壮,李佩伦,张成成,等. 桂东南地区三种常见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血清抗体检测与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2021,36(5):506-511.

[4]李琳琳. 简述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136.

[5]赵珂. 简述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 新农业,2019(7):63-64.

猜你喜欢
诊断方法类型防治措施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基于PLC技术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方法研究
儿童腹痛门诊诊断方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