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历程及其未来展望

2021-11-03 01:09王文佳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中国未来展望

王文佳

摘要:新闻传播史具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在发展中取得了极大的作用。历经了改革论、本体论、社会史及实践论等环节。但是随着新闻史的实践发展却将其中所蕴含的多种功能剔除了,这一状况与最初的批判功能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实践中必备的就是社会功能。所以应在新闻史研究过程中将各项社会功能引入实践论中,促进新闻传播史的创新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在新闻史研究中更改传统研究方向,将先人所研究的历史视作想要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构建交流关系,共同研究现下又或是将来社会问题的解决策略。本文专门针对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历程及其未来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历程;未来展望

在1972年时期中国首部新闻史《中国报学史》横空出世,并在创作之初就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将中国成立70年时有人将2000-2012的新闻传播史概括为反思与创新,并将2013年总结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过程。运用科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在2000年后掀起了巨大的反思浪潮,在现代视角观看我国新闻传播史可以大致预测到未来发展的形势,又或是创新现在的新闻研究方向,因此预示了新闻传播史的重大研究价值。

一、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概况

在我国发展中新闻传播史由1980 年开始至今其所体现的研究热度处于持续上涨趋势。在中国网络中搜寻中国新闻传播史,可以看到近年来这方面的论文内容不断上涨,并在16年时到达了研究的巅峰,其热度持续至今。在此发展中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的方式与路径也不断延伸与拓展,这一情况可以在搜寻网络关键词时充分体现。结合这一情况对近年来关于新闻传播史的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中了解了现在新闻研究史的特点。其中在16年到17 年中新闻传播史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报刊报人等宏观议题的零散内容,而在18到19年中新闻传播史中的主要关键词中的内容层次更加清晰,其中的主题也相对集中,有从新闻史转向传播学传播的发展趋势,其中的新闻热点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周年及党报等内容,其中阅读、及学科建设也受到相应的关注,新闻中所呈现的现代化、公共领域及文化机制等方面呈现了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在学术关键词的分布及具体内容的不断演变中,预示着新闻传播史学提升了对史料的深层研究,促进了新闻传播史的创新发展,在新的研究内容不断融入中,新闻传播史中的研究内容越发具体与广泛,同时研究内容也在科学化演变,呈现出新闻热点议题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特点

(一)节点年份梳理,明确学科发展方向

在新闻传播史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改革40 周年等关键性历史时刻,成为了众多学者的主要研究话题。通过对我国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明确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方向。在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就。根据我国的发展历程,运用学科视角关注我国新闻从无学到显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明确新闻传播的发展来源与延续方式。在研究过去70年新闻传播中,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及转型情况,可以体现出新闻传播在发展中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改革的头30年与后40 年之间有着巨大的分界点,其中新闻传播史也从改革范式随着社会发展转变为新闻本体范式,这一情况体现了新闻传播史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特点。新闻发展史经历了探索、恢复、反思及繁荣等不同阶段,体现了新闻传播与时代共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后40年中新闻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则为新闻事业及新闻传播方面的内容变迁,又或者是不同学科的交流。新的新闻内容引领了新闻传播学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人们改革中不断呼吁诉求的途径。

(二)新中国新闻观的源流回溯明确学科特征

在新闻传播中新中国新闻观承载着引领新闻傳播与实践的重点社会功能。在新中国新闻中包含了学术、政治及业务等功能,因此在运用新中国新闻观进行传播新闻时常会受其观念制约引导新闻传播可以规范发展。因此在对新中国新闻观进行研究后发现,引用新中国新闻观中的内涵可以令新闻传播在发展中更具学术特征。在新中国主义的新闻报刊中大部分内容,以五四时期的实践观点为主。结合人民报纸、群众路线及党性等多个内容,对不同时期的价值与作用等不同层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传递新中国主义新闻观,运用此方式发扬新中国思想传递民族精神文化,引导人民可以与国家共同发展与进步,在不断的发展中新中国新闻观为新闻传播发展创新了职业观念,丰富了新闻实践的传播路径。

(三)现代、启蒙与改革话语渗透近代新闻史研究

在社会发展中近代史的研究超越了传统报刊的研究,在运用信息化的传播技术中,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成果,推动了新闻传播的改革,随着新闻传播的改革将现代化、启蒙及改革融入新闻史研究中。在社会发展中中国新闻传播始终与社会发展保持着一致的步伐。新闻传播的发展中可以直接体现社会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政治又或是思想引领方面,新闻事业在中国成立之初到至今发展,一直带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新知。在新闻传播中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包括舆论、公共、翻译及本土转换等新元素,促进了我国现代话语体系的优化与升级。随之平等、自由等多种文化被广大人们所熟知,对社会大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近代新闻传播与政治交流发展中映射了我国的改革。在报刊史料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古代官员的奏折、书信、日记及档案中了解到,新闻报刊可以辅助官员了解国情为我国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在报刊逐步进入到清代行政体系的这一情况,可以体现出报刊改变了统治阶层对社会的认知。同时伴随邮传电讯的发展及读者投书的出现,彻底改革了清代传统的封闭式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解除了我国传统的政治统治。在新闻报刊的发展中推动并见证了我国的改革。在现代发展中传媒新闻始终坚持着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任务。在新的文化内容不断融入中我国的经济及话语逐步转移,是我国新闻传播不断向教育、医疗、健康、科学等不同领域扩展,在新闻内容的不断扩展中记录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同时呈现了不同群众对新鲜事物的观念与态度。在创新发展的大城市中更能展现当代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当代媒体的不断创新发展突破了人们对传统事物的认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言行、外表及生活方式,通过媒体的不断冲击推动社会产生了全新的面貌。

三、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未来展望

(一)坚持新中国主义引导

在新闻传播发展中应坚持遵循新中国主义传播理念。在新中国的信息化背景中,运用科学的视角分析新闻的传播方向,创新新闻传播路径。结合以上应在新闻传播中加强对史料的分析,深层了解历史发展情况,明确当代新闻传播的含义与目标。尤其应深度研究近代我国对新中国主义的新闻宣传及以新中国为基础的发展计划,根据国家的发展趋势定位新闻传播方向,进一步完善新闻传播基础设施,将历史与社会发展形势深度分析。既要体现适应社会发展同时规避过于片面知识对群众思想的干扰,对国家创新引领的行业及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并与之形成共识,促进社会新闻传播史的创新发展。

(二)在新闻传播中融入不同学科与方法

运用信息化发展在新闻传播中融入丰富的学科、观点及方法。拓展新闻传播的形式、内容与方法。坚持新闻观的目的在于引导不同学科的规范化传播。在新闻传播中对学科与方法进行拓展则是为了丰富新闻传播的内容提升传播水平。在新闻传播中在20中结合了不同学科进行了研究,并在传播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由于常识方式不够科学,所以导致其中还存在相应的问题。新闻传播在未来发展中应精准的掌握社会学、心理学、媒介考古等知识内容,并运用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开拓新闻传播的方式,促进新闻传播的科学化发展。

结束语:

在社会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中记录了我国不同时期的改革方向与特点,对我国的创新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应深度研究各个时期新闻传播史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功能作用,并将其融入到当下新闻传播发展创新中,保留社会功能的同时丰富当代新闻传播的内容与方法,将新中国新闻观融入其中,规范当代新闻传播方法与内容,发挥新闻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沙垚.与古为新:一种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史研究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21(08):110-117+138.

[2]季为民,李斌.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发展与再探索[J].現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6):33-41.

[3]刘博睿,季为民.旧识解读新知  创新构建体系——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总结反思[J].新闻爱好者,2020(09):11-15.

猜你喜欢
新中国未来展望
还原真实
关于井工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及趋势研究
浅谈我国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美媒:“新中国”的赢家与输家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中国音乐史学的起源与早期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