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稚贝室内培育技术

2021-11-04 09:16林炫锋
科学养鱼 2021年9期
关键词:催产浮游饵料

林炫锋

(莆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00)

花蛤是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据统计,我国年养殖花蛤38 万公顷,产量400 万吨。花蛤因营养丰富,价值低廉,市场占有率高,是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花蛤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苗种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促进花蛤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福建沿海开展花蛤苗种室内外接力培育,优化花蛤稚贝室内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成效,现将技术报告如下。

一、浮游幼虫培育

1.培育池及其配套设施 采用不锈钢拱形棚架室内工厂化育苗池,其为半埋式的长方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水泥池,用水泥浆砌砖石或钢筋混凝土建造,单口面积20~30 米2,池深1.5 米,配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按1 个/米2布设气石,配置有单胞藻培养池、二级沙滤池、储水池、供气、供电、保温设施。育苗车间及相关操作工具在使用前用200 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消毒,用清洁海水冲洗干净备用。

2.亲贝 每年8月至次年5月,花蛤均可进行多批次室内苗种培育。亲贝取自养殖1年以上、外形完整、性腺饱满的花蛤,规格为150~200 粒/千克。

3.单胞藻饵料 饵料为单胞藻,采取三级培养法,主要品种是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等。饵料车间顶部装有半透明的篷布及黑网以遮阳遮雨、调节采光。三级培养金藻和角毛藻密度为300 万~400 万个/毫升,小球藻密度为1 200 万~1 500万个/毫升。

4.催产 亲贝取回后先用干净的海水冲洗壳表污物,再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消毒,用清洁海水反复冲洗。调节池水温度和盐度使其与亲贝暂养池水体条件接近,将亲贝平铺于框中入池充气暂养3~5 天,期间以角毛藻和扁藻为饵料,保持饵料浓度在10万~15万个/毫升,每天投喂2~3 次,可依据亲贝摄食情况作适当调整。催产时,将亲贝集中起来,在阴凉背光处进行阴干刺激。依天气情况,将阴干1~5 小时的亲贝放入网袋,放进催产池中冲水刺激,网袋周围加数个气石充气刺激亲贝产卵、排精。当亲贝产卵、排精时,停止流水,催产池保持水深1米。当受精卵密度达到30~40粒/毫升,将亲贝转移到其他空池中继续产卵,避免每口池中卵密度过高,影响孵化和培育效果。

5.培育管理 亲贝催产后的第2天,当受精卵孵化并发育至D形幼虫时,用120目手抄筛绢网过滤,去除杂质和异物,用300目的筛绢网袋收集幼虫,将幼虫分放入新池中进行浮游幼虫培育,培育密度为25~30个/毫升。

D形幼虫依靠面盘进行呼吸浮游运动,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摄食直径小于10 微米的微型单胞藻;壳顶幼虫的趋光性逐渐减弱,在水中分布比较均匀,可摄食较大的单胞藻如扁藻等。浮游幼虫每天投喂金藻、角毛藻或加入少量的小球藻、扁藻等微小单胞藻两次,观察幼虫的摄食与活动情况,具体根据幼虫的摄食、活动、生长发育以及水体中单胞藻饵料的浓度等,适当增减日投喂量。单胞藻的日投饵量从1万~3万个/毫升,逐渐增加到5万~7万个/毫升。

浮游幼虫培育期间,根据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每天换水20~30 厘米,每2~3 天用250~300 目筛绢收集网收集幼虫倒池1 次;保持培育池海水盐度15~18、水温18~22℃,pH 保持在8~8.2,添加2~3 毫克/升的EDTA 溶液络合去除培育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采取换水与倒池的措施,去除残饵、代谢产物、死亡的幼虫及降低氨氮等,保持水质清新。

浮游幼虫经过4~5 天的培育,生长发育为匍匐期幼虫,壳长为194~220 微米,壳高为178~194微米,匍匐幼虫经1~2天的发育,变态附着为稚贝。刚附着的稚贝体近圆形,壳长为194~220微米,壳高为178~194微米。稚贝附着后生长迅速,经5~7 天壳长可达400 微米,出水管形成。此时的稚贝可用150目的筛绢网收集出售,每池可收获前期稚贝2~3 千克。从受精卵孵化培育至刚附着的稚贝,一般需13~15天。

二、稚贝培育

1.培育池及其配套设施 不锈钢拱形棚架室内育苗池为半埋式的长方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水泥池,用水泥浆砌砖石或钢筋混凝土建造,单口面积10~15 米2,池深1.5 米,配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按1个/米2布设气石,配置有池塘微藻培养池、沙滤池、供气和供电设施。培育池及相关操作工具在使用前用200 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消毒,用清洁海水冲洗干净备用。

2.苗种来源 苗种来自工厂化培育附着1周左右的花蛤稚贝,规格为1.5亿~2亿粒/千克。

3.微型藻类饵料 采用室外池塘培育微型海水藻类,主要为海链藻、直链藻、圆筛藻、菱形藻、舟形藻、根管藻、骨条藻、扁藻等。池塘与培育池面积配比为2∶1,池塘深2 米,保持水位1.5米,使用经发酵后的禽畜粪便有机肥和复合肥为培养基肥,培养以硅藻类为主要种群的浮游植物,保持池水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20~30厘米。

4.培育密度 每口培育池放入规格为1.5亿~2 亿粒/千克的稚贝1 千克,培育密度为1 000 万~1 500万粒/米2。

5.饵料投放 培育池中每天两次加入富含多种微藻的池塘水各15~20 厘米深,与排换培育池水更新水质同时进行,加入的饵料水经200目筛绢过滤,防止大型浮游动物及敌害侵入。根据稚贝摄食、活动、生长发育以及水体中饵料藻的浓度等,适当增减加入的池塘水的次数和数量,保持充足的微藻饵料供应,满足稚贝摄食和营养需求,促进其快速生长发育。

6.水质调控 在稚贝培育期间,每天换水30~40厘米,每5~7天倒池1次,用120目筛绢收集网收集幼虫倒池1次;保持培育池海水盐度20~25、水温15~20℃,pH 保持在8~8.5,采取换水与倒池的措施去除残饵、代谢产物、死亡的幼虫及降低氨氮等,保持水质清新。不定期向池水中泼洒EM 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使池水中的有益微生物占据优势状态,抑制有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种群的繁殖生长。要防止外来原生动物带入育苗池中,若发现应及时换水、倒池、给予过滤并去除。

经过40 天左右的强化培育,稚贝壳长2~4 毫米(砂粒苗)、规格达到150 万粒/千克以上时,用180 目的筛绢网收集出售,每池可收获稚贝12~15 千克。此后进入滩涂或池塘进行幼贝的中间育成,密度保持在3 万~5 万粒/米2,经过2~3 个月的培育,壳长可达5~8 毫米,规格为5 万~10 万粒/千克,即为俗称的“白苗”,可出售供池塘养殖、滩涂养殖和浅海底播等。

三、小结

1.培育成活率高 室内培育花蛤稚贝,提供适合浮游幼虫变态发育的盐度、水温、pH 等理化环境条件,供给优质的单胞藻饵料,为后期稚贝提供多种混合的微藻饵料,使得浮游幼虫和后期稚贝得到充足且营养平衡的饵料生物,快速地变态、生长、发育,以获得较其他室外育苗方式高的培育成活率。室内浮游幼虫培育成活率可达30%~40%,稚贝培育成活率可达10%~15%。

2.培育效益好 采用室内培育花蛤苗种,可不受自然气候影响,培育周期相对较短,能进行多茬培育,培育形式灵活细化,可在同一室内工厂化培育池进行培育,也可进行浮游幼虫和稚贝的分段细化培育,培育效益较好。每口30米2的培育池,每15天左右可收获前期稚贝2~3千克,产值1 万~1.5 万元;每口15 米2的培育池,每45 天左右可收获后期稚贝12~15 千克,产值0.6 万~0.8万元。

3.苗种质量优 由于在室内进行同一批次的亲贝催产、孵化、培育管理,培育环境优良、饵料充足、营养丰富均衡,所以苗种规格整齐,体质壮、活力强,培育和养殖成活率高,成效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催产浮游饵料
浅谈微生态制剂对水域环境中水华浮游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
香饵
香饵
沉箱出运安装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藤——致树及其它
“浮游”炸弹在敌机群中开花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