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疆地区汉文档案文献遗产研究

2021-11-07 10:39张玉祥
兰台内外 2021年27期
关键词:汉文

张玉祥

摘 要:西北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汉文档案文献遗产,这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原始文献。理清档案文献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剖析其特点和主要利用价值等,以使档案馆等部门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该区域汉文档案文献遗产,这对保护、传承和研究西北边疆地区中华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西北边疆;汉文;档案文献遗产

西北边疆地区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汉文档案文献遗产。这些文献遗产呈现出历史悠久、数量繁多、分布极广等特点,其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文化、民俗、科技及经济等方面,对研究西北边疆地区历史等有极为重要价值。尽管有学者对日本所藏部分新疆文物[1 ]进行了研究,然而,多数学者较为关注回族、藏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研究,较少关注西北边疆地区汉文档案文献遗产。本文论述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汉文档案文献遗产的构成、特点等,以使档案馆等相关部门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该区域汉文档案文献遗产。

1 西北边疆地区汉文档案文献遗产的构成

西北边疆地区汉文档案文献遗产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前该区域的汉文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艺术、文学、科技等价值,以图像、文字、声像等形式存在的历史记录。按照档案遗产实体分类,主要分为汉文物质档案文献遗产和汉文非物质档案文献遗产。

1.1 汉文物质档案文献遗产

汉文物质档案文献遗产又可进行如下细分:一是按档案存在形式分为古籍档案文献遗产、驿站档案文献遗产、古城档案文献遗产、烽燧档案文献遗产、碑刻档案文献遗产、墓志档案文献遗产、印章档案文献遗产、文书档案文献遗产、石窟档案文献遗产、钱币档案文献遗产、竹简档案文献遗产及木简档案文献遗产等。二是按档案类型分为纸质档案文献遗产、石刻档案文献遗产、木刻档案文献遗产、口述档案文献遗产及金文档案文献遗产等。三是按记录形式分为汉文图像档案文献遗产、汉文文字档案文献遗产和汉文声像档案文献遗产等。以下仅论述以记录形式分类的汉文物质档案文献遗产。

1.1.1 汉文图像档案文献遗产。指以图像形式存在的汉文物质档案文献遗产,主要为岩画、壁画、俑像、屏风画、木板画等。例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哈拉和卓古墓、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大量木刻、泥塑、草秸的人物、动物等俑像。其中,阿斯塔那206号张雄夫人麴氏墓出土的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木雕天王踏鬼俑。尽管这个由30多块大小不等的木雕组成的木俑距今已1300多年,然而其形象逼真、色泽鲜艳、绘画精致,堪称古代艺术精品。

1.1.2 汉文文字档案文献遗产。指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汉文物质档案文献遗产,主要为古籍、文书、墓志、印章、摩崖、木简、金文等。这些档案文献遗产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哲学、建筑、医药等,是研究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汉文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目前,新疆现存的汉文古籍文献超过50万册。1983~1984年,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在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发掘汉文文书2200多件,这为研究西夏、宋代、元代的政治、军事、文学、考古、科技、语言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素材,填补了我国宋代和元代文书的稀缺。

1.1.3 汉文声像档案文献遗产。指以声像形式存在的汉文物质档案文献遗产,主要为照片、影像、录音带、录像带等。这类档案文献遗产主要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俄国、瑞典、法国、德国、日本、美国、芬兰等所谓的“探险队”“考察队”对新疆和内蒙古进行文物掠夺时留下的照片、影像、录音等。例如,1906~1908年,芬兰的马达汉在新疆、内蒙古等地“探险”期间,拍摄了137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多数为当时汉文驿站、汉文客栈、汉文寺院、汉文古城、汉文民居等。

1.2 汉文非物质档案文献遗产

汉文非物质档案文献遗产亦可进行如下细分:一是按非遗类型分为民间文学档案文献遗产、传统戏剧档案文献遗产、传统美术档案文献遗产、传统音乐档案文献遗产、传统舞蹈档案文献遗产、曲艺档案文献遗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档案文献遗产、传统技艺档案文献遗产、传统医药档案文献遗产、民俗档案文献遗产等。二是按表现形式分为形体档案文獻遗产、声音档案文献遗产、声形档案文献遗产。以下仅论述以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汉文非物质档案文献遗产。

1.2.1 形体档案文献遗产。指汉文的道士、和尚、艺人、工匠等用形体表现的传统美术、舞蹈、技艺、体育和民俗活动等档案文献遗产。例如,新疆的金银错技艺(又称玉器金银错)被视为国宝级的技艺,已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技艺历史悠久,学界一般认为源于商代,该技艺主要是指在雕刻成型的玉器上用金丝(银丝)或者金片(银片)镶嵌成各种文字或者纹饰,并用错石将其磨平。它主要包括材质的筛选、宝石的镶嵌、金银的压丝、纹饰的搭配等环节。该技艺一度在全国消失,目前主要在新疆得以传承和发展。

1.2.2 声音档案文献遗产。指汉文器乐档案遗产和汉文口述档案遗产等。即西北边疆地区在历史上使用的各种乐器和用汉语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表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宗教、军事、历史、民俗、医药、舞蹈、戏剧等各种口碑记录等。例如,内蒙古和新疆汉文器乐遗产,仅乐器就有琴、笛、鼓、弦、管、箫、箎、笙、锣、筝、哨、瑟、丝、竹、星、钹、埙、钗、竽、阮、唢呐、琵琶、梆子、大筒、二胡、坠琴、轧筝、惊闺、唤头、编钟、编磬等30多种。

1.2.3 声形档案文献遗产。指汉文的道士、长老、和尚、艺人等用声音和形体共同表现的节庆活动、传统礼仪、传统戏剧等档案文献遗产。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汉文风俗习惯特别丰富,有汉文婚礼、汉文葬礼、汉文社火、汉文庙会等。譬如,新疆曲子戏是新疆唯一的汉语地方戏剧,2006年5月该戏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曲子戏广泛流传于昌吉、阜康、焉耆、米泉、乌鲁木齐等地。目前,该戏的传统剧目超过50个,10多个曲牌、40多个曲调等。

猜你喜欢
汉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本汉文教育研究回眸
黑水城汉文文献补考
94岁名医伍汉文最后的奉献:把自己交给国家
94岁名医伍汉文最后的奉献:把自己交给国家
我学的语文有时没有用
汉文文学社
论中国的东亚汉文小说整理研究现状及其学术意义
沈阳故宫门额考
白蛇
浅谈如何提高南疆维吾尔族学生汉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