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思考

2021-11-07 10:34董宇鹏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高校教育

董宇鹏

摘要: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需求,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任,首要的就是要注重人才文化素质的养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才文化素质养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价值引导、育人功效和氛圍营造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才文化素质养成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高校;文化育人

引言:教育、创新和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兴国、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的重要意蕴,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教育借助一定的方式或手段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文化水平的人才。同时,高素质人才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靠现实保证,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助力建设教育强国。

一、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面对瞬息万变的竞争格局与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人才的文化素质日益成为彰显综合国力强弱的指示灯。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发展任务前不畏艰险,就务必需要高文化素质的引领。惟素质,共命运;惟创新,共发展。文化素质引领实质上是人才引领,人才是文化素质的首要基础。因此,大力培养人才的文化素质,既是满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发展变化中掌握主动权的重要支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作用

(一)价值引导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成长关键期,他们在思想意识渐趋成熟,但是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看待社会问题上缺乏辨别力,导致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淡薄等问题。为此,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作用刻不容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以正确的“三观”教育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指引好政治方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到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全过程,促使当代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锻炼思想品质,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培养的高文化素质人才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符合时代新人的特质,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氛围营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营造作用是为培养高文化素质人才提供一种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尊重知识、鼓励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使当代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自主创新的观念和意识。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意识的激发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广泛利用校内广播、校园网络、校报等多种媒体手段宣传文化素质的意义和精神,激发学生的热情,营造一种厚德载物、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大氛围,从而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潜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借此在潜移默化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文化思维和各种活动产生影响,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取得学习成果,服务于社会。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路径

(一)夯实利于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说,理想信念教育是其核心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内容体系才能主次分明,轻重有序,才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和影响力。因此,在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过程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除了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外,还应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好地促进人才文化素质的养成,就必须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质等内容融入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适当增加奋斗进取、不畏挫折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在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下,锻炼其创新能力、磨炼其创新意志利于正确文化素质的养成。

(二)完善利于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以实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才文化素质培养上仍采用的是单一的理论灌输法,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动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为此,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首要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灌输法和实践教育法有效结合起来,在强调理论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开展相应的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样既能让大学生摆脱传统的“被迫式学习”模式的束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认同感;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敢于怀疑和批判,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和素质。

(三)营造利于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条件。要营造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不惧困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高校人才文化素质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要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还需重视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优化社会环境主要就是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占据舆论主阵地,努力营造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良好舆论氛围。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既具备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时还具备优良的文化素质。

四、结束语

高校是人才文化素质培养的主要阵地,人才文化素质的高低与社会环境的好坏密不可分。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受到当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影响。社会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使得人们对于物质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观念盛行,这严重侵蚀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文化素质的培养造成了恶劣的后果。因此,面对这些不良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流价值观,把握主旋律,优化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可凡.基于高校学生思想特点的思政教育优化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7):87-87.

[2]苏凡雅.新课改下的高校文化素质课程规划与构建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4):42-44.

课题项目: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2019年教学改革课题,基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视角的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高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