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吟诵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1-11-07 10:34李晓玲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小学

李晓玲

摘要:古诗词早已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精神支柱。我们甚至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教孩子们朗诵、背记古诗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传承,一种灌输,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学生并不能从深层意义上理解古诗词,兴趣也不高昂。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步阶段,老师再也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似的吟诵了。徐建顺老师在《吟诵概论》中说,吟诵是古诗文的传统读书方法,也是古诗文的创作方法。古诗文是吟着创作出来的,吟着流传出去的,所以最好也吟诵着欣赏、学习和传承。吟诵不是简单朗读,而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以及特征,遵循古诗文声律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诵读。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吟诵教学;

引言

新课改下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主要集中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而在当前教育体制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逐渐趋向于学生人文意识、文学素养的培养、训练。在这样的教学任务下,教师要从学生出发,重视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对传统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做出相应改变,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在古诗文吟诵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无数优秀文人通过诗歌、散文、传记等方式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国古诗文的种类和内涵极其丰富,学生通过这些作品能够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能够培养自身的情感。中华文化素来重视亲情、友情、爱情的传承,这些感情是人成长当中不可缺少的,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复杂的情感。例如,在古诗文学习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孟郊的《游子吟》,正如诗中所描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这些诗句当中能够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借用简单的古诗文就能完成一场有关母爱的主题思想教育,这种与专题教学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能够摆脱单一的古诗文教学形式。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完诗句后,让学生回到家里也为母亲做一件事情,表达对母亲的爱。此外,古诗文当中也蕴藏着亲情以及友情。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当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体现着惋惜,这不正是对友情和亲情最好的诠释吗?

二、倾听音乐,感受诗中情感

音乐没有国界,不分年龄,只要一响起,似乎都能成功沟通,打开人的情感密码。小学低年级学生虽年龄较小,没办法一下子理解音乐、理解古诗,但在古诗吟诵前,给学生选择适合某一首古诗文意境的音乐,让学生倾听音乐、欣赏音乐、沉浸其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感,還能为古诗吟诵教学做好铺垫。学生在倾听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已被无形的音符打开了,被旋律激活了,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吟诵古诗,更能增强其理解,强化其体验感。

三、创意诵读设计,营造古诗文学习气氛

古诗文具有极高的语文学习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合理引导学生诵读,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诵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活跃,记忆力相对较强,在学习上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但理解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主导作用,科学设计诵读课堂教学方案。例如,对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节奏划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诵读示范视频,在开始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听读要求,即注意古诗诵读中正确的节奏、停连和重读。在范读结束后,教师进行朗读示范,并让学生来评价,引导学生畅谈怎样诵读才能更好地贴近古诗文内容。在学生评价后,教师给予学生点拨指导,让学生来展示诵读学习成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其相应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而不是以背诵为目的,直接展开诵读,从而增强古诗文学习的趣味性。

四、展开诵读想象,加深理解与印象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其实最忌讳的事情就是“边学边忘”,因此,在学生掌握吟诵技巧,学会领略诗中意境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想象,在诵读的过程中,置身于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意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印象。例如:在进行《望洞庭》的古诗文诵读时,可以知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所包含的高旷清超的洞庭湖,在诗人们的眼中,洞庭湖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自然淡薄是它的本色。学生通过展开诵读想象,将其深刻印入脑海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使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深入古诗文,展开想象,加深对古诗文的学习印象。

五、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诵读方式

就当下情况而言,对现阶段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可知现下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基本情况有三点:第一,诵读数量多;第二,诵读要求高;第三,诵读教学难。在新课改条件下,对于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有要求,学生需要诵读大量古诗文,并将其理解与运用,这造成较大教学难度。在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诵读是起始,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诵读,才能背诵、理解、记忆、运用古诗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运用多种诵读方式,如:诵读竞赛、诵读表演、小组诵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古诗文诵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古诗文可言志气,可传情,可塑造人物性格,亦可以孕育情怀。不论哪一种都值得学生学习。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智慧。小学语文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结合德育等教学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娟.校本课程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古诗文童趣自主创编研究[J].黄河之声,2019(20):120.

[2]叶晔.融美育于小学音乐古典诗词作品的教学中:以六年级“古风新韵”单元为例[J].教学月刊,2019(7):55-57

[3]陈小英.情由境生情景交融:浅谈小学古诗文的意境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0(06):55-57.

猜你喜欢
古诗文小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