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数字化赋能学习的真实发生

2021-11-07 10:34金婧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数字化

金婧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中职语文教学数字化的进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普及。在教学中,音频、视频等方式被大量的运用其中,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元。对此,本文结合相关标准要求并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数字化;赋能学习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地贯彻落实了自主式学习的教育理念。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数字化的全面引用。通过采用音频、视频以及各种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教学手段,来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将现代化教学方法成功地运用在课堂之中,通常借用的手段便是数字技术。以下通过《中职语文》中的《致橡树》以及《琵琶行》这一课作为研究案列,具体探讨将数字化技术如何运用到日常授课中。

一、课前,数字化平台的学习任务单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手机成为学生与网络连接的重要媒介,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充分发挥手机的有利因素,比如利用手机里大量的网络资源去学习,大多都将手机作为打游戏的工具。而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教师应尤其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仅需要适时教学观念,而且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计算机、互联网等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以及创设更有益于自学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恰当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课前,教师需要利用手机作为学习交流的平台,将学习任务单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登录平台去领取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任务,进而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由于以前的预习方式比较机械,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习能力,自控能力差,使得传统的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检查预习结果的可控性也不强。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让其对所学材料产生较大的兴趣。由于手机上有众多的学习软件,平台不仅有强大的功能,其画面感也具有视觉冲击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的目标。

教师可以针对需要教学的课程《致橡树》,专门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问卷,并利用手机的一些特色功能比如:“摇一摇”等,以及有趣的“点到签名”等趣味横生的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手机平台,用智能技术赋能学习,从而提高对手机平台学习的热情。同时,针对大多数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如对领取任务的步骤及方法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属于班级的资料库,并取上一个醒目的文件名,按照一定的顺序设置文件夹,例如采用“目录—学科—单元—课文”的方法,将需要的图片、文字结合视频,以及需要的测试题等统统归纳其中。使得后期学生们能更加快速方便地搜索到所需课文,比如《致橡树》的预习任务点。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平台上观看预习视频,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进行发帖留言。

通过生动有趣的网络学习平台,也很好地实现了将听说与读写相互统一相互结合,利用丰富的画面和形象的声音,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身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语文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解决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精准掌握的问题,网络学习平台对于各项任务都有详细的数据统计,教师可以通过后台下载的各项数据,完善综合评价体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阅读图片及文字的具体时间以及完成的具体情况。针对数据可以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全面监督和辅导。通过这种预习方法,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成任务达到了驱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高效预习的能力,以及信息搜索水平等各项综合能力,也让课文变得更加生动,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课中,借助数字化信息手段提升多感官的体驗

在授课的全过程中,积极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数字信息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创设更加开放的学习情境。便于从多渠道获取课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让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播放白居易的《琵琶行》的朗诵视频,将课程导入其中,或者播放《琵琶行》歌曲,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意境,让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感相结合,加强学生梦的记忆,同时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老师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发布一些有关乐器与诗词相结合的话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回帖讨论,把自己所了解到的诗词采用跟帖的方式回复,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投屏功能可以及时查看动态,根据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奖励,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不仅自己完成了预习作业,还延伸到其他的课文,也看到了大家齐头并进的效果,这种情景式的导入,助于提升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在进行深入探究课文《琵琶行》时,在分析文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诗词含义时,为了更好地诠释诗词意境,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琵琶曲来让学生们感受大弦与小弦的区别,加深对诗词认知的同时,也提升了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课后,综合评价体系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学习的真实发生

根据语文课文的内容,结合每个学生的特长,可以采用绘画或者音乐的表现形式来加深对诗词的巩固记忆。比如:将《琵琶行》的意境采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演唱歌曲《琵琶行》等作为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采用发帖的方式将作业发送至学习平台,由学生自主自行投票评选,评选出优质贴并特别标注,便于大家共同学习。采用这种数字化技术,完善了综合评价体系,学生利用手机APP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视觉欣赏能力,让手机不再成为游戏的工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兼顾了美育教育,让课堂的素养目标更好地实现。

四、结语

在新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教学的作用日渐重要,受到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们青睐,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改革,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民心。目前,在大多数中职语文教材中,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已经开始普及,甚至课程内容也有涉及如何在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在此情形下,教师要跟进时代步伐,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搜集整理学习资料,同时让学生积极提交学习评价,更好地提升语文和文学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