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实践研究

2021-11-07 10:34刘丹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班设置区域

刘丹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用一句话概括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们根据目标的要求,特提出了数学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度大,可以自选活动材料,自定活动方式,自找活动伙伴,自主更好活动内容。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增强,爱玩会玩。而活动区域的设置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年龄特征,是实现中班教育目标的良好途径,是一种非常适宜中班幼儿的教育模式。

如何让教师学会利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和生活场景,实施科学、系统、有效的教学指导,助推孩子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我们以学科课程资源为载体,完善数学区域开展园本化主题,在数学区域活动方面实践出了一些方法:

1、创设了不同的数学区域、建立班级数学主题墙

我们在一楼专门创设数学体验区,分别是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个区域,我们特别为中班幼儿在不同的区域当中设置了不同的游戏,比如在数的区域当中,我们特别为中班幼儿设置了1-5的数与量的对应游戏,比如《戴戒指》《贴苹果》游戏等,在量的区域当中,我们为中班幼儿设置了《盖印章》的游戏,在图形与空间区域当中,我们为中班幼儿设置了《图形找坐标》的游戏,在逻辑与关系区域当中,我们为中班幼儿设置了《数的邻居》幼儿,让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能有不同的数学体验。

2、数学区域环境改进。

对于教室、活动室等区域,在游戏物品上标注数字,对于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归类,在教室装饰了几何图形的图案构造,尽可能融入了数学元素;专门设置了数学区域活动《找图形·涂颜色》的主题墙,并根据数学游戏的需求,进行全面的环境布设,让游戏充满新鲜感和神秘感。

3、区域准备环节中整合数学领域的内容

中班幼儿对区域活动很感兴趣,但有时时间久了会不满足于操作旧的区域材料,因此常出现争抢新添材料的现象。因此,本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精神,我们抓住“更换和增添区域材料”的教育契机,让幼儿自主地加入到准备、摆设区域材料的活动中来,让准备活动也成为幼儿学习的一个内容,从而使幼儿获得运用数学认知方法和探索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经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

4、进区计划制定中有效融合数学领域内容

在进区计划中包含着数量和数量间关系的内容,我们科学地运用这一环节,加强幼儿对数量的感知。以往的进区计划都是在前一天的离园活动时间完成,对中班幼兒来说往往是无效和盲目的,因为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为计划而计划,第二天计划就有可能改变。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注重进区计划的有效性,让它也成为数学活动的一个部分。我们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一个进区磁铁卡,上面标有各自的号数;利用黑板白色的一面,先粘贴上各区的缩小区标,在每个区标下都标上相应的各区规定人数,幼儿做计划是在吃完点心后分批做的(将自己的进区磁铁粘贴在喜欢去的区域图标下),不会产生拥挤现象;在粘贴磁性号数是,幼儿就要点数或目测进区的人数与规定人数是否有冲突。进区规定人数有开始用简单的圆点表示,让幼儿一一对应粘贴并比较多少,到后来用数字表示,让幼儿在点数过程中掌握对数量的认知。幼儿在看数字做计划时特别认真点数,生怕做错,可见这一环节的数学融合地很有效。再就是集中观察环节,让幼儿都看着计划板一起来当检查员,重点开展数量的多少、一样多的检查,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灵活性。

5、活动过程中数学领域内容的有机渗透

活动过程是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探索、掌握学习方法的一个关键环节,《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主要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地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在这个环节教师的支持与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区域活动的前半部分要求幼儿先完成本周教师有计划安排的必学内容,然后再让幼儿按自己意愿在本区域选择其他的“自学活动”,教师通过直接与幼儿互动或进行材料的调控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通过观察活动情况,掌握教育时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让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每天下午区域活动室都有一个介绍新内容和必学内容的时间,教师会详细地讲解要求,使幼儿活动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活动的设计既要体现区域本身的特点又要实现教学领域的目标。

6、材料投放改进。

材料设计更有特色,更贴近生活。比如在认识时间游戏中,因为以往的钟表比较常见,对孩子缺乏吸引力,也不便于幼儿操作,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投放实物钟的做法,找了一些废弃物品,手工制作了一个卡通钟表,配合《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让孩子们轮流操作钟表,激发起孩子们极大的参与热情。比如,在数与数量这个区域里面,我们为小班设置了1—3内的点数,1—3内的数物对应,为中班幼儿设置了1-5的动物喂食的游戏,为大班设置了按群数数的游戏。避免幼儿在操作时因为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而失去进行数学区域活动的兴趣。

7、区域结束的物品整理结合数学匹配对应游戏

在数学区域活动结束以后,教师会让幼儿观察整理框上面的数字与物品柜的数字,进行对应和整理,这对幼儿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字渗透和常规教育。

8、交流总结中提升对数学领域内容的认知

交流总结是开展区域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地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此时,不仅要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还要本着渗透教育目的的动机和面向全体的意图,以“集体”的形式总结。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开展集体交流总结活动,特别注重对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到的数学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让幼儿将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记录、作品和语言等形式充分地表达出来。

现在,我们是将中班的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下一步,我们打算继续探索数学区域活动游戏化、生活化的有效做法,在改进数学区域活动的环境、形式、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延伸到小班、大班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争取以规划课题的形成去研究,以取得更有价值的课题成果,促进我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升,帮助每个幼儿实现健康、快乐、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中班设置区域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分割区域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