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乐思课堂”七步教学法初探

2021-11-07 10:34胡伟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字交流探究

胡伟

小学数学“乐思课堂”七步教学法是“幸福教育”理念下,让学生拥有愿学、会学、乐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形成数学思想方法,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和处理问题。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乐思课堂逐步形成了“常模+变量”的教学模式,利用七步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相对于平淡的情境创设,一个有趣的开端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学实践证明,越有趣味性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主动探索的能力也越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游戏或故事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思数学除了常规化导入模式,还利用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数学游戏、数学魔术等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乐而好学。在探究3与9的倍数特征前,老师先“卖关子”:我有读心术,你们信吗?在学生表示否定或疑惑后老师幽默回应: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在0~9这10个数字中任选4个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将组成四位数的四个数字顺序倒过来组成另一个四位数,再将两个四位数相减得到它们的差,去掉这个差的其中一个数字,把最后得到的数告诉老师,老师能猜到你们去掉的那个数字。记住,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计算,这样老师才能感应你的思想。“3与9的倍数特征”一课利用数学魔术的魅力,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敏感程度,还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些正是乐思数学的本质所在。

二、独立尝试,探究新知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首先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新知的探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求知欲以及獨立思考之上,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又能实现问题的多元化解决,更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差异。乐思数学课堂不局限于单一层面的知识探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主要学习任务结束前,“追加”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学习任务。在三年级拓展课“谁最大”中,老师让学生任意想出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数字不能重复使用),使得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乘积最大。有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索过程找到了巧妙的方法,快速写出最大的乘积。这时老师对又快又准的学生追加任务:你能再写几组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最大乘积吗?同时,为了保留思维非常活跃的学生的探索兴趣,继续追加“你能找到最小的乘积吗?”这一任务,大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谁最大”一课呈现的乐思数学课堂,正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体现,照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即使是同一课堂同一时刻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做到分层教学。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学生独立学习后通过交流获取不同于自己方法,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小组交流需要关注交流的有效性,每个学生是否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能否倾听他人的方法。组内的学生搭配必须合理,每个小组需要有“中心发言人”,不仅学习能力好,还需要有组织能力,同时也能帮助组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完善,按学习能力高低层次性搭配学习小组,组员间能互帮互助,共同学习。“3的倍数特征”中,教师给出不同数量的小棒,3根、5根、7根、6根、8根、9根、14根……让学生利用小棒根数组成不同的数字,组内交流组成的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并发现能或不能被3整除的原因。小组交流时个别学生不容易发现小棒根数与组成的数能否被3整除的具体关系,但是通过组内同学的细致表达,深入分析,原本抽象的知识很容易通过组内展示的实例具体化、深刻化,并且易于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吸收,这就是乐思数学中的乐于探讨与合作。

四、集体展示,质疑补充

全班共同交流,发展多元思维。这一环节着重于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糅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范围相对较小,利用集体汇报可以让学生的倾听、表达、质疑、补充、建议等方面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敢于展现自己,评价自我和他人。集体汇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以某几个小组为主进行汇报,让汇报小组自行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这种生生交流的方式会使课堂更活跃,在某些问题上,学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相当的,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讲解就能突破学习重难点。如“分饼”一课,小组汇报“每人分得多少张饼”,出现错误的做法:通过看图,5张饼被平均分成了20份,取了其中的五份,就是张饼。部分学生表示赞同,也有部分学生表示质疑:5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一人应该得到比1张还多的饼呀!还有少部分学生利用“分数的意义”进行合理解释:既然十八5张饼平均分成20份,那么取出来的5份就应该是5张饼的,这个表示的是每个人分的饼与5张饼的关系,而不是实际的数量。瞧!乐思数学课堂是真正让学生全员参与交流,而老师只需要适时点拨甚至“退居”幕后,从而创造乐思的“生本课堂”。

五、随堂小练,积累经验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通过多个问题情境,在解决多个同一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比较好的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这一类问题的认知结构。当然,也包括学生的操作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随堂小练这个环节,是在学生对例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后,既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例题的掌握情况,更是为了学生提供经验积累的活动素材,为下一步的归纳总结做好准备。

六、归纳总结,形成结构

学习效果的固化,需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对的总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得知新知的发生、发展与发散的过程,但真正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得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去糟粕,存精华,将数学知识结构化,构建知识体系,为灵活应用知识处理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七、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适度拓展,能提升思维层次。拓展练习具有思维深度性、灵活性以及开放性,旨在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需要注意的是,拓展练习也应当有层次性,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他们更迫切的求知欲。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进行比较、推测、总结,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乐思数学的拓展贯穿于课内课外,课外通过让学生发送“讲解视频”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意志和品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学数学乐思课堂是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数学学习需求、情感、兴趣和意志品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建构数学思想。同时,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获得一种愉悦的幸福感和成功的自豪感,并以此为动力驱动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更高、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力的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善于思考,拥有良好的数学品质,并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字交流探究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答数字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