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研究性阅读 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

2021-11-07 10:34车爽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阅读者研究性书籍

车爽

研究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研究性阅读活动。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通过海量、全面、深入的阅读,整合在阅读中获得的咨询,通过思辨、分析、筛选、重组,自主建构知识,获得系统、全面的阅读经验,提升阅读素养的能力,培养自学精神。目前,大部分小学中高段学生缺乏边读边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没有受到过研究性阅读的指导,深度阅读质量较差。探索适合高段学生研究性阅读指导策略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产生巨大影响。笔者带领班级探索了“进阶”阅读策略,开展自行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研究性阅读活动,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重新整合,使学生能自主地建构知识,获得了系统、全面的阅读经验,阅读素养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一阶,海量阅读策略——丰富阅读积累

1.多途径阅读分享

建立多渠道、线上线下的师生、生生、亲子阅读推荐,开阔阅读视野,激发阅读愿望。学生的阅读需要有阅读环境的影响,在借助学校大环境“读书漂流”“读书节”“午间阅读”“课前三分钟”等活动鼓励学生热爱阅读的同时,更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种途径的分享让学生爱上阅读、大量阅读。

结合线上教学及时、方便、保存期长的特点,在班级QQ群里开辟了“阅读展播”“好书连连看”“亲子共读”“三眼评书”等固定栏目的阅读交流活动。线上阅读交流,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假期里依然继续开展,营造了一个良性的家校阅读氛围,将阅读的影响拓展到家庭、社会,让全民阅读不再是一句空口号。

2.扩充班级图书角

师生共同筹划,开辟了教室尽可能多的空间摆放各类图书,弥补图书角书籍种类单一的缺陷,尽量分类补充利于开展研究性阅读的文史哲、科普、社科、艺术、传记等书籍。激活校园图书馆借阅机制,大力提倡班级学生把研究性阅读延伸到校内外的图书馆、书店,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化生活学习方式。周末走进区图书馆,带上自己的笔记本,运用“检视阅读”策略,紧扣小组研究性阅读核心查找、摘录资料。简单核心的资料就记录在笔记本上,繁杂的图文资料用手机拍摄带回学校整理成小册子,打印装订后丰富班级图书角的资料储存。

3.建设自己的书架

要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家庭藏书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笔者建议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在班级共读的基础上彰显个性化阅读特点,研究性阅读作为激发学生成为深度阅读、系统阅读、积极阅读者的方式,一定要激发学生走向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阅读在家庭是最好的体现,建议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书架,既要收藏普适性的书籍,更要收藏自己感兴趣、喜爱的书籍,并且能够按照图书馆的藏书方式分类陈列在书架上,便于自己在需要的时候随时翻阅。

二阶,技巧阅读策略——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在大量阅读基础的保证下,要顺利地实现从一般阅读走向系统深度,形成个性的阅读志趣,有针对性地习得科学适用的专业阅读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班级实践中梳理和总结出一些适合小学高段学生研究性阅读的策略。

1.基础阅读,保障研究性阅读开展

基础性阅读,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一种基本阅读模式,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掌握这个层次的阅读。即拿着一本书能够无障碍地从阅读当中了解书中内容,能够透过内容明白作者要传递的信息。在开展研究性阅读之前,笔者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频率、阅读时长、阅读爱好、阅读理解、藏书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小组的组建,为研究性阅读的开展做好准备。

2.思辨阅读,催生研究性阅读主题

思辨阅读是基于基础阅读更高要求的一种阅读,需要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结合教材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建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勾画、旁批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思考、想法感受,准备一个固定的笔记本作相关研究主题的摘录笔记,读完一部分查阅的书籍资料后及时用读书笔记或心得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几种笔记方式同时运用,便于后期整理研究结果。在“质疑——阅读——解疑——收获——热爱阅读”的循环中,从基础阅读借助研究性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

3.检视阅读,紧扣研究性阅读核心

在研究性阅读中,不是每一本书阅读的方式都一样,学生要根据研究的主题,合理选择需要阅讀的书籍资料。这需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梳理问题,筛选相应的书籍资料,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粗读、速读、等方式进行的一种选择性阅读。尤其是涉及面特别广的研究主题,更需要学生使用检视阅读。

4.分析阅读,提炼研究性阅读成果

这是一种较前三种更系统的一种阅读,是一种相对完整、优质的阅读方式,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思辨能力的有效方式。分析式阅读是一种在较充沛的时间里静静阅读的方法,这种方法追求对文本深刻的理解。研究性阅读最终要落脚在研究思考上,就应该对围绕问题核心的书籍材料进行分析式阅读,并且在精读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一一记录下来,分析式阅读完一本书,就好比攻克一座堡垒,在精神生命成长的路上又建立一座丰碑。

5.主题阅读,形成研究性阅读能力

这是所有阅读法里最高层次的阅读。这是一种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方式,是中高段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最终想要达成的阅读技能目标,它涵盖了前面四种阅读方法。是学生在学会了研究性阅读后,根据自己阅读学习情况,自主确定主题开展的研究性阅读,他们能通过对一系列相同主题的书籍,通过“比对——梳理——调整——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阶,个性化阅读——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学生研究性阅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而阅读素养的提升,往往是从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中体现出来的。最终实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佳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具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在持续不断的研究性阅读中,通过分享交流和实践总结,能梳理出一套适用的个性阅读法,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在笔者推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与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走向生活、走进社会,跨学科进行整合。在这一个过程中,他们阅读的广度、深度、思考带给他们质的飞跃,教师的评价从单一的分数过渡到对学生阅读理解、阅读思考、研究学习能力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将会促进师生都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阅读者,提升阅读素养和学习素养。

猜你喜欢
阅读者研究性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镜头中的阅读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书籍与少年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