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探析(1)

2021-11-07 10:34邓瑜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邓瑜

摘要:新高考模式无论是在考试内容、评分形式还是试卷题目的构成等方面,都较以往的高考模式有所改变。为适应高考新形势,高中语文教师应继续探索教学新方式。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不断进行调整,无论是从考试内容还是考核方向上,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综合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融合、知识迁移、跨文本阅读、议论性文本鉴赏……众多难点的堆叠,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何去何从,成为西部地区高中语文老师不得不思考的一大问题。

一、语文新高考内涵探析

新高考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开展,引发了高中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要想提升其教学效果,就必须以新高考要求为指南,在理解新高考内涵的基础上,变革教学。

首先,新高考对语文学科作出了具体的定位。它将考查重点以及考评方向放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力求转变原来的“唯知识型”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即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都纳入到考评内容之中。

其次,审视新高考的语文出题范畴,不难发现其题目更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性、地方特色,具有生活化色彩,且渗透人文性学习理念,且题型逐渐多元化,改变了原有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模式,变化为主持发言、公益广告等多种题目形式,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其中作文也时刻紧跟时事热点,具有创新色彩。

二、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1)立足生活,创设情境,加强语文应用

语言建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词句、修辞、语法、表达、阅读等多个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语言,真正地运用语言,教师就必须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课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运用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把握作者在描写景色时语言的巧妙之处,品味“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等语句的奇妙与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对应的画面,以视觉冲击唤醒学生对文字的感知,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字建构能力;再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譬如辩论赛、讨论会、分享会等。以这些活动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语言文字应用的舞台,发展学生的文字建构能力。

(2)有效提问,适当留白,提升多元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问,适当地留白。这能够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让学生自主探析语文知识、深入语文知识,也能够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提升学生的多元思维。

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促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深入走语文文本:①贾母在见到林黛玉时问她你读了什么书,林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贾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林黛玉却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或许认得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回答?不会前后矛盾吗?②在你心中,林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着眼文章,审美鉴赏,培养思想情感

语言文字本身就充满美感,这种美感越品越浓。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美学感知的角度去审视语文知识,这样学生能够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发现语文知识的美,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与语文、作者之间实现情感对接。

以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律《秋兴八首》(其一)为例,这首诗将秋景作为行文线索,抒发和表达了诗人的悲秋与思乡之情。教师可以从诗词当中提取出一些关键字词,来营造一个真实的秋的意境,比如“玉露、迷雾、乌云、丛菊两开、寒衣”等,然后将这些画面利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在朗读诗词过程中,能够与画面当中的一情一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时,学生的脑海当中也能够快速浮现出杜甫笔下秋的凄凉与萧瑟,进而能够准确挖掘出诗词的意境之美。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古诗词、文言文等古代文学作品当中,同样的,也能够帮助学生提煉出现代文当中的真情实感。

(4)启发思维,个性评价,拓展学习深度

以新高考模式为背景,教育领域越来越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高考成绩相比,新高考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从以往的教育者、说教者转型为引导者、启发者。肯定学生个体能力与优势的教学要求,让教师在课堂中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单凭卷面成绩评判优劣,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有的学生会被林教头的隐忍而感动;有的学生会为主人公最后的爆发而拍手叫好;有的学生会为主人公悲惨的遭遇而感到痛恨惋惜;有的学生会为当时黑暗的政治朝局而痛心疾首;有的学生会为作者的妙笔生花而惊叹等等。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理解,学生们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对于问题和事件的认知既具有合理性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的评价学生的想法是对是错,而是要本着尊重的态度去肯定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想法,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发表看法的战场,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发现文章之美,看问题更有深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也要应新高考变化而转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保证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学周刊,2020(12):86-87.

[2]刘月明.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7-8.

[3]王济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5):157-158.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