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探究

2021-11-07 10:34黄文明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学探究初中教学

黄文明

摘要:课程综合发展是根据学生价值取向进行定义。同时学生截止取向又作为新课改价值取向的基础。价值取向主要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活动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本质与过程,许多地方值得新课程改革建设进行借鉴。活动教学在中学德育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发展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中学的教学效率。初中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活动教学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加强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能力,对体系进行建构。随着课堂师生互动的增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当前的活动教学中在此过程中,德育活动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道德法治;初中教学;教学探究

引言:道德与法治学科是重要学科,它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不断寻求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和重构,推动教学方式转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有意义价值。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实践性基本性能体现。怎样高效实施实践性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思考与面对的重要课题。实践是认知的主要渠道,同时是认知目的。但是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性被削弱,教育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一、法治教育在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因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不断变革,《道德与法治》教材持续不断改版更新,在全面落实初中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初中生在青少年阶段对于道德和法治认知是个体化的展现,此阶段是重要发展时期。伴随时间,学生不断成长发展,丰富生活阅历,社会行为能力逐渐提高。在社会生活上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比如:家庭与校园,家庭与社会,校园与社会等各种环境。不仅如此作为中国公民更要会处理国家这类关系。在初中时期,法治教育的核心是宪法精神,核心价值观是主线。最大强度提高初中生的法治观念,促进初中生树立法治意识,更深刻地认识遵法守法的荣辱内涵。提高法治素养,有利于初中生健康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法治教育实施现状

经调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法治教育存在极大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教学资源极度缺乏;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偏离。为了顺利开展法治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学资源要丰富。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分析发现,教材正文侧重于讲述法治理念,日常的法律条文少之又少,相关的法律条文主要通过“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等的形式出现。教师教育理念固化,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对“相关链接”等其他环节忽视,过于墨守成规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点,对教材以外的法律知识不进行拓展,无法打开学生眼界。其次,缺少正向的法治教育导向。《青少年法制教育纲要》明确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总体目标,大意为借助普及法律知识来促进初中生对法治解读以及道德理解,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和遵守法律。借助培养观念,增强初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学会用法律维护权益;通过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促使初中生实践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念,自觉维护法治。法律知识的掌握是初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守法意识、培养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等价值引领。中学生品德形成基于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基本的法治观念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任务,二者在教育模式中实践性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三、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策略

(一)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生系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基础课程。它是中学德育的主导渠道。依据教学观点,针对学生发展诉求、培养道德品质、展现学科价值采用与实际相符的教学模式,教学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挖掘、发现、研讨、解决问题。教师指导表现是探究作业设计的过程 ,根据案例研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探究指南——《复旦家話》完成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更多的生命故事,在探究过程中激活生命智慧,深入思考,逐步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二)情境模拟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智育课程,着重对学生思想的潜移默化培养。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组成分别为创造活动情景一融入活动情景一激发学生联想一超越活动情景一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模拟仲裁等法律活动,加强对法律与道德的认知。首先进行小组划分,各个小组进行仲裁工作表演,以表演的形式,演绎出中学生调查研究、执行抗辩、审查实情、执行裁定等主要过程。融合记者提问的方式,向表演同学进行提问。通过模拟真实的活动场景,学生更直观感受法治社会,简化认识抽象的概念。让广大学生通过总结这次的活动得到的启发,在模拟情景中全面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认知公民不但需要更加热爱党和祖国,还需要依法积极地投身于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

(三)拓展相关知识

教师定期组织班级阅读,在班级设置读书角,放置时事政治报刊供学生阅读。每周一次进行时政分享,时政分享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言语叙述的能力培养。所谓时政分享就是对当下的新闻进行总结,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师生双方有效的互动达到良好课堂效果。还可以进行热点评议竞赛。对比时政分享热点评议竞赛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就国内外发生的某一热点事件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对事件进行评议。热点评议的高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介绍详细的事件过程,二是要与书本知识互相联系并进行论述。让广大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讨论和探究形式,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材上的知识。

结束语:道德与法治教育深入生活之中,初中生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缺少相应的道德法律知识,道德与法治能力不足。增强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能力,能够大大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几率,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初中生法治能力的培育主要集中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因而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陆鹏娟.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运用——以七年级《我们的情感世界》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99.

[2]张召永,王慧敏.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性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4:26-27.

[3]王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4]孙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板块实践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教学探究初中教学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助推道德法治课程建设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加强道德法治教育 做品学兼优文明人
绘声绘色,童声飞扬—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