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2021-11-07 10:34徐修林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乡村振兴

徐修林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下,人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中职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培育出乡村振兴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中职学校与全体教师带着先进理念,对各阶段的中职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优化,保证人才培养方案极具可行性与针对性,为乡村振兴带来极大程度促进。基于此,本文对中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做好人才培养,为新时代农业发展带来有力推动,让乡村农业生产走入专业化与高效化。

关键词:中职教育;乡村振兴;助力策略

现阶段,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将农业、农民与农村这三个问题做到有效解决,才能为经济社会未来发展保障护航。而中职教师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部分,不仅凸显出实践性,也彰显出极强教育性,是教育体系中最为特殊的部分。农业知识在中职教育中的融入,可以为农业振兴带来帮助,更是助力了乡村振兴,使得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可见,中职教育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全面性落实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丰富中职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涉农培训增强中职生所应具有的实践能力,才能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农业技术人才,让乡村振兴得以有序和高效开展。

一、结合社会环境,开展多元中职教育

中职学校在新时期下成为解决各阶段“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辅助力量,也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带来助力[1]。为此,中职教育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针对性完善,根据农村劳动力当前知识结构考虑到人才匮乏,随之围绕乡村振兴来增补相应专业。具体而言,一是结合龙头农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等专业。二是根据农业节水需求和灌溉工作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增补现代灌溉技术、机电排灌工程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三是考虑到农业增产需求,对减灾技术人才进行培养,还增补食品安全与检测等多个相关专业。在涉农专业教学中,教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落实,对产业升级给教育教学带来影响进行分析,走出以往只注重知识精准传递的固式教学模式,而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人才综合能力强化,将农民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群众增收,从而为未来安居乐业夯实基础。例如,中职学校组织多元实训活动,让中职教育的专业面有“农”指向,丰富中职院校发展内涵,对农机检修、农业技术现代化等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做到插柳成荫。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开展涉农培训,开设城乡校园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真实需求,运用微课等方式进行指导,培养出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出校园与田园有效结合的课堂,为新型农民增设专业性培训课程,让中职涉农培训呈现出流动性与灵活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中职学校需要做好涉农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也能够为农民学习带来方便[2]。具体而言,一是创新各阶段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活动,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细化,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研究,组织针对性实践教学。教师还应对涉农专业课程分类,一部分为专业课程模块,另一部分则是基础课程模块,让教学呈现出高效性。二是调整实践活动时间,对于涉农专业基础课程及实践活动进行科学优化,保证与乡村振兴需求相契合,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各类实践,将其所应具有实践能力做到极大程度提升[3]。三是教师与学生走入实训基地,基于任务划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从而根据真实岗位标准来完成生产实践,教师则退居点拨位置,对学生进行实时引导。四是以品牌来带动培训,邀请农村技术员对先进技术进行解读,让农业品牌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不仅实现技术上的输出,也让中职学校实践活动出针对性,让涉农培训极具精准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为乡村振兴带来推动。在行业专家辅助下,学生对涉农专业内容深入理解,将所学知识快速内化,掌握国内外先进栽培技术,将其知识层面不断拓展,提高学生所应具有的专业能力。

三、搭建教育平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在新时期下,中职学校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针对性优化,构建出涉农专业课程,以乡村振兴为中心来完成学生综合能力的科学培养。为此,中职学校需要搭建多元教育平台,将各阶段教学方案、不同的实践基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让人才培养方案极具可行性与科学性。首先,规范各阶段的实践教学,以乡村振兴需求为方向,结合地区特点制定实践教学大纳,对实训工位进行不断充实[4]。例如,中职学校结合生产与经营的实际流程对校内实训教学进行针对性改造,也根据乡村振兴来完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调整实训时间、考核办法等。其次,对产教融合做到大力深化,打造出专业的涉农实训基地,例如,在校外建立起教学试验园、产学研基地、示范园等基地,保证人才培养极具全面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细致化落实带来智力上的支持。最后,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分析,了解职业准入制度等内容,正视自身不足,从而有针对性进行弥补,保证实践能力持续提升,更好地参与各类实训活动,有利于工作经验的有效积累。教师借助多元教育平台,在产教融合下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做到最大限度强化,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提供智力支持。除此之外,中职教育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对本地企业真实需求进行结合,让人才培养能够与本地经济发展更加契合,也保证中职专业课程与产业升级完美衔接,促进新时期下农业农村持续发展。

結束语:

社会稳步发展需要各类先进技术与相关人才的支持,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智力支持,所以中职学校把握住时代机遇,对整体教学能力做到断提升,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促进,寻找多种推动农业生产的途径,为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力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引导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颖体验,学生将带着持续热情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从而将自身的人生价值做到实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让中职教育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最大限度的促进。

参考文献

[1]朱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与破解路径[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3):108-114.

[2]邢益师.中职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新教育,2021(19):74-75.

[3]梁书平.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J].农民科技培训,2021(05):16-18.

[4]林孝密.打造职教品牌,助力乡村振兴[J].福建教育,2020(47):15-16.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