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该有哪些改变

2021-11-07 10:34温红岩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温红岩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规定重点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着重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重视有效的课堂教育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教学方式如何,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着重要的影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欢。为此本文从双减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最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前言

小学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而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好小学数学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初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而言常常存在着课堂效率较低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选择应用的合理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引导后,主动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思考问题,最终通过自己将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

1.1目标明确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其主要原则是辅助的作用,辅助教师在课堂中将知识更好的传授,为此在针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整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的设计进行细化,甚至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的不同,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帮助,从而有效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2层次递进

各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是有目共睹的,学生自身数学知识的基础掌握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掌握解题技巧如何都需要因人而异,为此教师在针对教学方式设定的过程中需要顾及到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从而选择阶梯设计问题的方式,为每个小学学生提供相应的成长空间,最终实现递进式教学。

1.3有效启发

小学数学教师在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启发学生,在提出设定的问题之后,应该让学生看到问题,并且对于问题产生兴趣,积极的参与到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同时如果学生在进行问题处理的过程中出如果出现错误的情况,教师尽量不要立即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而是应该以导引的方式鼓励学生从新理清学习思路,从而更好的借助问题进行探究。

2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应用

2.1巧妙地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激发探究欲望

课前的导入环节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好的导入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因此将与课前导入环节相融合,巧妙进行问题组的设置,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新课程的研究中。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中针对《分数的意义》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部分选择的方式,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从而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问题1:把2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苹果?问题2:把一块月饼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出“每份得到的数量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问题3:将两瓶矿泉水分为两个人?,引出“每份是一半,也就是1/2的概念”。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可以说从简单到困难,形成一个递进的关系。第一個问题的设定与生活有关,第二个问题的设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后,最终给出答案。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定,可以看出在导入环节选择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存在的原理,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满足教师对于新知识的讲解,当然在问题导入的同时可以选择递进的方式,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巧妙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帮助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必要阶段,将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可以更好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数学基础情况以及教材内容合理的设定,使学生借助的教学方式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对于知识的应用情况,最终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中《数据的分析与整理》知识时,由于不属于重点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即可,学生即使理解起来有困难,也不会主动去咨询教师。而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完成一次统计,采取学生回答,教师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将精力放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针对知识设计几个小问题,学生在参与统计图制作中,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改善教学效果。

2.3巧妙地在习题教学中设计,有效内化知识

课后习题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数学知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进行知识复习,可以有效的构建知识体系,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分析和掌握。将融入到习题设计中,学生在跟着问题思考的同时可以更好的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能从最初的认识和了解达到最终的应用目的。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课本中,《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小学生理解之后可以灵活应用小数,进行加法与减法的计算。因此未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创设,通过问题引出知识。如“测量一下,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长度分别为多少?”在获得具体数据后,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同时选择竖式的形式,将其各个位置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最终得出数值。完成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但满足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目标,还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针对学生开展数学课堂,双减政策下首先要求教师设计正确有效的课堂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多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掌握不同程度的认知水平,关注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对每一次课堂教学的目的有一个清晰地概念,针对所要学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来促进教学,克服数学课堂的枯燥,提出具有针对性,艺术性,创造性的,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这就是双减政策下下崭新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拴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新课程,2021(43):18.

[2]秦启毅.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之探究[J].新课程,2021(43):74.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29-34.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