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策略研究

2021-11-07 10:34张燕娣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作业布置双减政策初中语文

张燕娣

摘要:在新时代,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全面性发展的人才,单纯的通过学习课上知识是难以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采取了双减政策。国家提倡为学生减负,不允许教师以及学校为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这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对所教学的目标进行整合,为学生更好的精简作业。本文主要从初中阶段的语文作业布置入手,对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作业布置

[正文]作业布置是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课上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限的,即使学生投入了百分百的精力去学习,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课后巩固,那么一切也只是在白费功夫。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做练习来更好地体会知识在具体题目当中的应用,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到自己有哪些内容是没掌握好的,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现状

双减政策的推行明面上看是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实际上却是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所担负的使命也变得更为重大。现在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极大的挤占了学生的课后时间,学生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很难抽出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上所学,经常采用题海战术,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见识到更多类型的题目,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但是在双减背景下,这种题海战术难以为继,双减政策要求为学生减负,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和时间。

二、提升初中语文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

2.1 作业布置要增强新颖性和趣味性

学生的本质还是孩子,他们对于外部世界有着极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对于他们而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教师经常会给学生留一些抄写课文好句、抄写课后字词等类型的作业,在上课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对课后的生字进行了讲解,并且帮助学生组词,很多生字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已经认识了,这时候在布置抄写类型的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太大效果的,反而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样枯燥的重复抄写的作业,会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无趣的,会让学生对于学习语文产生更多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作业让学生去做,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课后时间去搜集与鲁迅先生有关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搜集的过程,去更好的了解鲁迅先生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在课后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更好的了解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所布置的所有任务,都是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的,没有固定的答案与标准,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搜集资料以及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完成课后作业。

2.2 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以及所擅长的方向是不同的,教师没有必要拿出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比如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通过成绩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是不公平且不合理的。有些学生只是学习不好,但是在课上会积极主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单纯的以成绩高低来论好坏,会极大的伤害到这种类型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要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针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让他们学好课上知识,更要帮助这些学生学会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知识的延伸;针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放宽要求,为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对《木兰诗》当中重要的文言词语进行记忆,因为《木兰诗》这一篇课文的篇幅较大,重要的文言词语数量较多,教师让学生要在两天之内记熟《木兰诗》当中的重点文言词语释义,记忆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可以及时的对其进行提问,检查他们的背诵效果。记忆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积极的鼓励他们,让他们将作业分成一个一个小的部分,一步一步慢慢记忆,当学生完成了阶段性目标时,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表扬,推动其更加积极的学习语文。

2.3 增强作业布置的启发性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布置作业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必须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终的目标。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是难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全面性发展的人才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锻炼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各项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注重作业布置的启发性,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发展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的教学时,教师讲解完了课本知识,给学生留出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课后时间去思考《白杨礼赞》中,他们所认识到的白杨具有怎样的特征,这篇课文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这是一个极其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作答,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极强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教师必须充分的了解到教育领域的改革方向变化,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根据教育领域新的发展需要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作业布置的合理性,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课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努力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特征以及日常学习效果来调整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陈咏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8(12).

[2]陈晓燕.生本,多元,有效——论提高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21(17).

猜你喜欢
作业布置双减政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英语教学生活化模式刍议
教师有效布置语文作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