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养成教育 助力幼儿好习惯

2021-11-07 10:34胡祥云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背景行为习惯习惯

胡祥云

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是每位家长和老师的殷切希望,但要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并不容易!幼儿园不仅结合一日活动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以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行为习惯的研究》为引领,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园本课程。

一、课程管理

为组织好互联网背景下养成教育工作,幼儿园成立了幼儿园主题课程教研组,组长由分管教学的主任担任,成员由骨干教师、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代表组成,每周进行一次教育研讨活动,主要是研讨制定幼儿园课题课程目标、内容、复盘组织和实施幼儿园课题工作,案例汇报——头脑风暴——提炼梳理——验证推广的4个环节开展教研活动。

二、课程实施

首先,幼儿园根据传统幼儿行为习惯的主体部分,制定了访谈调查提纲,拟了解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应该具有哪些习惯。分别形成了《互联网+背景下幼儿生活习惯调查表》《互联网+背景下幼儿文明礼貌习惯调查表》《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学习习惯调查表》,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确定小班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中班主要是形成文明礼貌习惯,大班幼儿的重点是学习习惯。利用万能表单,小班、中班和大班家长分别线上参加《互联网+背景下幼儿生活习惯调查表》,《互联网+背景下幼儿文明礼貌习惯调查表》和《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学习习惯调查表》。共向幼儿家长发放问卷916份,回收774份,回收率达到84%。然后将原始数据导入到MySQL数据库里面,接着请家长写命令统计。最后老师们进行语义分析提取出互联网背景下孩子养成的不良习惯主要有:

(一)不良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玩游戏、视力下降、主动思考能力弱。

(二)不良的文明礼貌习惯:网络语言(脏话、方言、粗话、口头禅)、说话方式(暴躁、大声、急躁、随意)、模仿暴力行为方式、对电子产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不回应)。

(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過度依赖电子产品挑食、不运动(玩游戏、边吃边看)、作息时间不规律(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与游戏时间)用眼不卫生。

经过梳理家长和教师的调查结果,园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一起研讨调查结果,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界定互联网背景下幼儿行为习惯涉及自主学习方式、休闲方式、自幼儿保护方式和生活方式四方面,然后就每种方式梳理行为习惯,一个主题教育内容落实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

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充分挖掘各方面的资源和生活教育的内涵,从幼儿园课程的重点、文化资源、涉及领域以及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建构养成主题活动的框架,开展养成教育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利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将幼儿的经验由单一性活动拓展至一日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家庭教育乃至谈话活动中,有效提高幼儿的行为素养,使每个幼儿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主题课程设置了总目标、单元活动目标和主题活动目标,每个主题活动的总目标包括三方面:第一,情感目标;第二,能力目标;第三,认知目标。

(1)总目标

适应当下生活需求,培养幼儿礼貌、友爱、自主、自信的优秀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单元活动目标

模块一:幼儿保护

分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玩游戏,长时间对眼睛不好。

目标: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模块二:饮食习惯

分析:挑食不运动、边吃边看、作息时间不规律。

目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模块三:娱乐方式

分析:对电子产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不回应)

目标: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

模块四:社交方式

分析:网络语言(脏话、方言、粗话、口头禅)、说话方式(暴躁、大声、急躁、随意)、模仿暴力行为方式。

目标:养成好好沟通的习惯。

模块五:自主学习

分析: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思考能力弱。

目标: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四、课程结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五大领域目标以及各个年龄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其他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分析幼儿的基本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立足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和发展目标,深入研究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分支,确立了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构架。课题组成员和各位教师共同研讨,预设了《互联网背景下幼儿行为习惯主题课程》,确定了每个模块下的主题活动,然后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设计序列化的教学活动方案。

(一)自主学习方式:爱上阅读 《倾听》《花样阅读》《线上图书漂流活动》

(二)幼儿保护方式:明亮的眼睛 《幼儿们的眼睛》 《眼睛的秘密》 《保护幼儿们的眼睛》

(三)社会交往方式:网络联系你我他 《交流学习面对面》《幼儿会交朋友》《神奇的二维码》

(四)休闲方式:玩出新花样《各种各样的游戏》《幼儿喜欢的游戏》《游戏玩出新花样》

(五)饮食习惯:外卖到幼儿家《外卖》《外卖背后的故事》《小小营养师》

五、主要创新点

1.探索了现阶段互联网习惯的养成教育。

2.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课程框架。

3.家长参与了园本课程的构建,加强了家长课程的课程意识,家长逐步成为课程经验的提供者。

六、课程评价

幼儿园互联网背景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围绕幼儿园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开展,教育目标及评价目标,教育内容及评价内容。评价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表现在评价主体多元化、方法多元化、内容多元化、视角多元化。评价主体为管理者、教师、家长、幼儿。评价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活动在一日生活中进行。管理者根据月评价、学期评价和评选活动对各班教师进行意见反馈;教师在活动后反思和主题活动推进中进行日常随机评价和定期观察评价;家长通过主题教育的家园互动实现;幼儿通过自主表征方式进行自评。

除此之外,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幼儿建立了评价档案,有学期、月、周评价记录表、录音、录像、照片以及家园调查表等。为我园互联网背景下养成教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本文系“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子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研究》 研究成果

课题批准号  AHA180015-02140)

猜你喜欢
背景行为习惯习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跟踪导练(一)5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