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2021-11-07 10:34马锦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探索能力初中生物提高

马锦

摘要: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优化学生的探索能力,是希望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物,掌握生物学习的技能。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会填补生物学习的空白,增加对生物知识的积累,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适应生物课堂。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索能力;提高

引言

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在初中阶段开始引入的,也就是说,初中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接触亦属于刚刚了解的阶段,因而对其具备一定的好奇心理,同时,生物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情况以及现实状况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从而完善生物课程的教学,使得探索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生物课程的学习涉及到许多需要学生们动手操作的实践课程,但由于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意愿不高,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而不进行实践课程或是减少实践操作课程的数量,这些都影响了学生们对于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加之,多数学生和学生家长认为生物没有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科重要,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有些“轻视”。但是,学校以及各类考试并不会因为学生和家长的偏见就不注重这门课程的考察。

(二)学生未形成主动探究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与教授主要是依托于教师口头的讲解,对教材内容部分以口头表述的形式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其相关的内容,从而将知识内容传送到学生之中。但在此过程中,仅仅依托讲述的过程并不能在实际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以及实验等内容的认知呈现出一知半解的模糊状态,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渐失去对于深层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使得学生变得相对“懒惰”,不愿自主动脑,而是被动地等着教师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并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学会正确区分生活中见到的植物,使学生产生生活探索的兴趣,在教学中为学生列举了不同植物的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为了强化学生的参与感,笔者还为学生設置了描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表格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它们的特点、代表植物等展示在表格中,以便加深学生的课堂记忆。学生观察图片后,知道了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对其加以区分。接着,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总结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完成了表格绘制,熟悉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代表,形成了联系生活找答案的意识。

(二)立足合作探究模式,培养探索能力

在“人的生殖与发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可以对胚胎发育过程方面生物知识形成深刻认知,可以采取合作探究模式,针对性为他们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人类的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胎儿的呢?对胚胎发育而言,其需要经历多久才能初步形成人类的基本形态?胎儿发育到成熟需要经历多长时间?在为学生提出这些启发性生物思考题之后,可以采用电教媒体设备,为他们播放以“胚胎完整发育”为主题的专题视频,使他们可以带着上述这些问题去积极观看和思考。在学生观看完这些视频后,可以组织学生4人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对这些生物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自由地回答上述的问题。在完成讨论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采取自愿回答问题的方式,轮流在课堂上绘制出自己小组归纳、得出的流程图,配合简洁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问题。最后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归纳和总结胚胎的发育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增进生生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激活全体学生的活力,有效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

(三)加强学生引导,展开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操作流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提高初中生思维水平的重要一环。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期间需要加强对初中生的引导,让他们理解并感受科学探究的具体操作流程,也就是分析问题、假设方法、实验操作和得出结论。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实验时,首先需要引导他们展开实验设计,通过观察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什么鼠妇常常待在花盆或石块下,这些场所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其次,提出假想。对鼠妇的生活产生影响的因素可能包括光照、水分或其他的外界因素;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同时确定好实验的目标、材料与流程。为验证光照给鼠妇造成的影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设计一个除了光照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场所,分别在两个场所内投放同等数量的鼠妇,观察和分析在不同光照环境下鼠妇的数量;最后,围绕着实验的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论证自身的观点。通过这一实验环节,能够让学生基本掌握实验探究的流程,促使他们在今后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物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帮助,因而教师可有效结合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习惯,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探索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根本途径,需要教师加强对其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赵各达.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73.

[2]逄焕香.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8):94-96.

[3]刘建平.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J].江西教育,2020(03):29-30.

猜你喜欢
探索能力初中生物提高
高中物理实验课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快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