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如何提高思辨性

2021-11-07 10:34孙延敏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写作能力作文教学

孙延敏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作文部分所占分值比重较高,因此许多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高中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角度开展的,同时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也是衡量他们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就当前的现状而言,部分高中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思辨性不足,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培育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思辨性进行有效培养,因此导致高中生普遍作业水平不高,作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为此,本文中笔者将针对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思辨性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辨性;写作能力;高中生

现阶段,从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当中不难看出,作文题目对于学生们思辨能力的考核越来越严格,作文的命题也越来越具有思辨性。例如2021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成熟》;亦或者浙江卷的作文题目:《得与失的思考》。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较强的思辨性。因此如果高中生的思辨性不强,没有足够的文化积累与思维意识,就无法更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作文试题。在作文当中的思辨性,主要是结合思考辩证的具体含义进行分析。值得就是针对作文开展辩证性与思想性的思考,在写作过程中要体现出更加全面的思想深度以及辩证性的思维逻辑,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把握问题中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作文思辨性的主要特征分析

一篇文章想要进行逻辑论述就必须有明确的主题,高中生经常会在写作当中因为概念混淆或者偷换而无法进行准确的审题。在审题过程中片面性地看待问题或者以偏概全,对于题目或者所给出的材料进行理解时过于简单化,使得文章立意不够深刻,甚至出现偏题或跑题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审题时,不仅需要对作文材料进行深入理解,还应当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或者要求下展开书写。此外,学生在对其论据进行阐述时,经常会出现材料论证较少的问题,甚至是直接照抄原题或只对原题进行轻微的扩写,对于思辨性作文的理解较为片面,将其当作材料的罗列和堆积,就会导致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理不清,也不能透彻地解析作文主题。

首先,思辨性较强的学生对于未知的问题具有刨根问底的思考精神,而非理解表面意思即可,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思维。例如:在写作指导“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叙述”当中,这个写作指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们在叙述过程中能够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比如在叙述他们生活中的趣事时,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笔记来出发,也可以从自己的真实联想出發,这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角度,而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角度则可以延伸出更为不同的叙述方式,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到这种叙述方式,针对作文表述内容进行逐层深入的剖析,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文写作质量。

(二)多个角度解析

思辨性的具备还让学生们能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在教师对学生们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写作出发点[1]。例如:在需要针对某一个景点进行作文写作时,教师就可以一道学生们既可以从景点本身优美的景色着手写作,也可以从景点当中的文人墨客诗词表达着手进行写作,还可以从这个景点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前的商业价值等角度着手写作。总的来说,就是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教学,绝不能限制学生们思维的发散,不能以固定的题目限制住他们的想象力,而是要在尊重作文主旨的前提下,使他们能够尽可能的发散思维,开展多角度的思辨性写作。

二、高中作文提高思辨性的几点思路

(一)逐层深入,培养学生思辨思维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思辨性作文书写时思路不清,并不是他们不够了解,而是他们的思维深度不足,对于某一个问题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就妄下结论,而没有针对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2]。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教会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此,可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时事热评活动,针对当前一些比较热门的时事进行探讨,而后让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分享不同的意见。最后由教师给出一个更加深入的评论,让学生们了解到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例如:针对当前对于“饭圈”问题的整治,由于学生们对这一类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就可以以此为题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与探讨,分析整治的原因以及目前比较火热的整治措施。而后由教师给出最终的结论,即“整治“饭圈”问题,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是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分析,让学生们具备更强的思辨性思维。

(二)不同角度,锻炼学生想象力

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3]。在学生们阅读作文题目之后,就会在自己的脑海当中生成一个固定的写作框架,而后借助于对材料的深层剖析与不同角度的联想,对题目的深层次内涵进行扩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例如:2021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是: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仅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而这片作文的要求是自拟题目,这就给了学生们无尽的想象空间。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比如事物的价值只有被使用才能够体现、好事物的价值不需要时间沉淀等等。从而在不断的思维扩展过程中锻炼学生们的想象力,为他们的写作能力扩展视野。在这样的视野扩展过程中,学生们由于一直在不停的思考与辨证,因此在日后遇到类似题目的作文要求时,他们脑海中的思辨性就会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考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对于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都有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明确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作文教学来说,对学生们思辨性的培养则是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更是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陵瑜.培养思辨性思维,提升写作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20(06):51-52.

[2]张海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56.

[3]吴晓洲.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1):120.

[4]郭丽娟.提高农村高中学生作文思辨性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9(04):109-110.

猜你喜欢
思辨性写作能力作文教学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