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式教学探究低段阅读策略研究

2021-11-07 10:34康小梅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策略

康小梅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引导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促进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的有效应用,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应坚持适度、适量原则,结合课文内容来合理搭建学习支架,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低段阅读;策略

1支架式教学理论应用的原则

1.1适度原则

支架式教学理论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度”代表了学生已有的发展程度,因此搭建支架要符合适度原则。搭建支架是为了让学生在文本中对知识进行建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脚手架要搭建在“最近发展区”。只有在最近发展区施教时,才便于教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引导学生攀登支架。适度原则下搭建支架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先决条件,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前提。换句话说,支架不是以学生无能为力为起始点来搭建,然后拉扯学生在陌生和挫败的情境中前行。

1.2适量原则

教师在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时要注意搭建教学支架的数量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支架来完成对学习责任的转移。值得警惕的是,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支架越多,学生独自承担起的学习责任越少。换句话说,教师提供越密集的教学支架等同于对学生的学习责任分担得越多。滥用教学支架其实就是教师在“大包大揽”,这样的课堂会呈现出学生掌握知识易如反掌的现象,但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任何的空间去完成知识本身的构建,攀登支架更无从谈起。在教师设计脚手架时,要留意教学支架数量的问题。既要考虑“度”,保证支架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基础上;也要遵循“量”,在跨域最近发展区时,过多或过少的教学脚手架都无法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

2基于支架式教学探究小学低段阅读策略

2.1搭建学习支架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思维与语言训练。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可以从狭义和广义来理解,狭义的阅读思维能力特指通过阅读一些信息载体,如书、报刊、杂志等来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能力;“从广义上来讲,阅读思维能力指的是人通过多种感官和表达交流来对外在信息进行整合思考的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利用专业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时,注意要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提供支架攀登,教会学生学习,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以《邓小平爷爷植树》为例,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留意人物的表情、语言以及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情绪。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也可以结合批注进行引导。笔者将运用建议支架和问题支架对本课的阅读思维训练做出示例,具体步骤如下:

课堂伊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提问学生本篇文章讲了什么样子的故事。随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几处批注,建议他们在默读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给文章做上批注。默读之后,教师提问本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的是什么。这一环节运用的是建议支架和问题支架,为了保障课堂的高效,教师则可以直接给出建议,或者提示学生分为3个部分,让他们去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之后再提问学生,这里的提问逐渐深入指向对三个部分讲述的事情的细化。

2.2创设教学情境

通常而言,为了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辅助学生能更顺畅地理解的内容,教师会在学生正式开展阅读之前开展导读课。在导读课上,教师就会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境,即情境创设策略。在创设真实型情境时,除了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创设情境。教师在创设真实型阅读情境时,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社会背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能有真切体会且与内容有关的话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或口头表达等方式,将日常经历与内容进行对比或映照,让学生能在中寻找到真实生活的痕迹。有了生活气息的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文字载体,与内容的情感联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渴望在书中寻找真实生活的映射。

2.3构建“独立—合作”阅读学习模式

教师在应用支架式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异质的学习伙伴,学生在性别、性格、家庭背景、认知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架,促进组内整体能够通过学习支架解决问题。同时,小组规模也是“异质”的一方面,有些学习支架适合于规模较大的学习小组,有些学习支架适合于规模较小的学习小组,有些学习支架适合于一对一的学习小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支架的效果,灵活改变学习小组的规模。另一方面,教师要构建“独立—合作”的支架式阅读学习模式,从横向、纵向拓展学生的思维。从纵向上看,学生要学会独立探索,独立探索并不是指形式上的独立学习,在这里更多地是强调学生思维活动的独立性和开放性;从横向上看,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从不同的学习伙伴身上获得不同的意见,共享集体思维成果。

2.4独立探索方面的应用

语文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也并非是一日之功。新課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而且已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全方位地融合渗透。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提供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探索的机会,要鼓励其就阅读素材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独立思考,以培养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工作的新热点,所以应当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这方面的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根据课文内容来搭建适合的学习支架,构建“独立—合作”阅读学习模式,并把控好阅读教学中的细节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在支架式的学习模式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玉雯.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21.

[2].骈文丽.搭建学习“支架”发展学生语言——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8(28):10-13.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