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古筝教学

2021-11-07 10:34葛蕊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习理论古筝建构主义

葛蕊

摘要:在知识创新的时代,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失去光彩,古筝教学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外教学理论接轨,试图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古筝教学为切入点,融合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想展开讨论,强调现代古筝教学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鼓励课堂中协作学习,倡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资源。

关键词:建构主义;古筝;教学;学习理论

引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早成功地用于科学教育领域的创建人应首推皮亚杰和杰亚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心理学家的探索下,更加趋于科学与完善,受到众多教育者的青睐,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重视度不断加强,艺术教师在大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仅积极提升教师技能素养,也开始注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等社会学科,笔者作为一名古筝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与教育發展潮流,积极与教育学接轨。

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和多种教学模式,对以往的教学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一,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思想内容

第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第二,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强调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种情境应具有多种视角的特征,使学习者在相关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并为他们提供社会性交流活动。

第三,注重协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使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第四,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建构主义强调要营造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信息条件。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位“领路人”的角色,强调的是引领,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不厌其烦一遍遍教授与讲解,有部分学生在课上领会了老师的意思,课下瞬间就忘了,比如“4”和“7”或者“3”到“5”的滑音,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4”的音高,学生在课堂模仿,很少有学生有固定音高概念,所以学生只是在课堂感受到了“4”的音高,知道按下“3”就能到“4”以外,对于“4”就没有更多了解了,有部分老师会告诉学生轻轻按下去就是“4”,“3”的上滑音按到底就是“5”但是这样的解释并不科学,对于轻重程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学生家中的琴弦软硬度是否又和授课处的琴是一样的呢?学生琴码摆放的位置是否又与授课处一样?众多因素干扰着学生对于“4”“7”以及上滑音的理解,教授“4”和“7”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很头疼的问题,不是偏低就是偏高,老师只能在下次课又给学生循环一遍,学生在基础阶段对“4”和“7”模糊状态,到了后面秦腔中大量“降7”就更让学生不知所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在课堂告诉学生“4”的音高,不如告诉学生如何用其他方式或者借用工具找到“4”,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在d调的琴上学习“4”“7”,教师在课前运用平板电脑,下载软件完美钢琴,教师在古筝上演奏“3”音,让学生在钢琴中音区找到与“3”同音高的琴键,再演奏“4”让学生找到同音高的琴键,学生将平板交给老师,老师在琴键上演奏“4”学生听音高,按弦找到音,如此,即使以后在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下,学生也可以确定音高位置。同样是d调琴,对于“3”的下滑音,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是否可以弹奏下一根琴弦“5”来作为衡量自己有没有按准的标准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探索创新,找到新颖的解决问题方式。维柯曾提出“人只能认识自己所创造的东西”,6由学生们自己消化的知识才最容易被记住.

(二)实际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如何创学习情境?学校音乐课堂经常会用到情境陶冶模式,古筝课堂也可以融入,传统古筝教学教师更注重技法的表现,教师的关注点更偏向于是否有错音,是否提速,但是在情感的处理上却敷衍了事,学生每年能得到情绪处理指导的往往只有每年的两首考级曲,能够在古筝课堂运用情境陶冶的老师少之又少,无论是利用故事陶冶还是其他方式,我们都应该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上,花几分钟实施,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更多的是具象性思维,而音乐就是非语义性的东西,他们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抽象的,老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似乎知道学生处理不好曲子的感觉,无法理解曲子的深层含义,就直接跳过处理的过程,没有经过情感处理的曲子就没有美感,学生在对比和老师的成品以后,渐渐遭受打击,甚至让他们有一个“只有老师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我做不到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的获得,渐渐就失去学习兴趣,这大概就是大多数琴童没有父母的督促就轻易放弃学琴的原因。

(三)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多角度更全面理解知识,同时也促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强化社会责任感。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那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孩子们在合作过程中会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合作能力,合奏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互相倾听声部,仿佛在玩声部对位游戏,两位孩子将不同的声部演绎出来合成一首动听的音乐,他们也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这便是生生合作,以练习曲桔梗谣为例,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可以选择让他们演奏高声部,低声部留给比较扎实的学生,在配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起到稳固节拍,锻炼节奏感的效果,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我们也可以进行师生合作,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可以倾听老师的声部,倾听老师的音色,学生在合作中内心也有协作与统一的趋势,自然音色与乐感会向老师逐渐靠拢。

(四)提供充分的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在学习新曲子之前,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学习资料,比如有关乐曲的背景知识,音频,视频等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提供一些乐理基础知识,以供学生课前预习,方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也可以在课下自己给学生录制本首曲子的演奏视频,这样在课下

結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美育的强调,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有着悦耳的音色与丰富的演奏技法,逐渐受到大众认可,古筝学习者在近几年大幅度增加,教师们不仅积极探求着更先进的技法,也在探求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各门学科的应用下不断得到认可,渐渐走入音乐教学领域,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古筝教学相互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琴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同时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就更高一步,教师在设计课堂时,是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多媒体是一个常用选项,那么是否在财力方面,古筝教师要比之前承担的更多?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是否需要延长?我们相信,从传统走向先进的确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教学改革已是时代趋势,古筝教学在教学理论的支持下将更为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叶静.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二胡教学探索[J].大众文艺,2021(16):187-188.

[2]李雯隽.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20(01):87-91.

[3]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77-80.

[4]张海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反思[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06):72-76.

[5]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03):175-177.

[6]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05):10-16.

[7]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5):17-22.

[8]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75-82+108.

猜你喜欢
学习理论古筝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学习理论视角下浅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理论及学习环境研究